伦文叙 :明朝翰林院修撰

更新时间:2023-05-16 11:42

伦文叙,字伯畴,号迂冈,明朝人。朱见深成化三年(1467年)出生于南海区黎涌村(今禅城区石湾镇街道黎涌村),朱厚照正德八年(1513年)病故于京师,享年47岁。

伦文叙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又很刻苦,小小年纪便能吟诗作赋,被称为“神童”“鬼才”。中途因故辍学,后又凭自身才华获得两广总督吴琛的赏识,在其帮助下继续完成学业。伦文叙在科举之路上一往直前,在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接连考中了会试第一名及殿试第一名,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为官时主管朝廷文书、奏章等职事,后又给皇帝讲学,编修皇家家谱,深受皇帝器重。

伦文叙不仅是状元,也是才华横溢的文人,著有《迂冈集》《白沙集》等代表作品。 他既是后世族人的骄傲,也发扬了勤奋刻苦的状元精神,承载了民间的许多美好愿望。为后人敬仰和学习。除了伦文叙墓、纪念广场等,还有不少关于伦文叙题材的文学作品 、舞台戏曲作品、影视作品,如小说《鬼才伦文叙》、粤剧戏曲《伦文叙传奇》、电影《伦文叙与沙三少》等,以此纪念状元才子伦文叙。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伦文叙生于明成化三年(1467 年),一出生便与众不同:“君生有异相, 头颅围可二尺。”如此显著的“大头”特征,也被看作具有超出常人的智慧。伦文叙从小在周边是出了名的“神童”“怪才”。

伦文叙自幼家贫,很小就要帮着父母种菜卖菜维持生活。父母虽非读书之人,却十分注意悉心栽培自己的孩子,从伦文叙两三岁时,父亲就常在劳作闲暇之余,教他写字读书。伦文叙从小便熟背唐诗宋词,热爱读书,勤学好问。

七岁时,伦文叙因无钱念书,常常偷听私塾先生讲学,被何塾师免费收下当学生。伦文叙聪明又刻苦,成绩名列前茅。但后来何塾师年老病逝,伦文叙不得不中断学业,继续帮家里卖菜。

科举经历

明弘治二年(1489年),伦文叙以儒士身份参加院试,巡按御史周南看到其试卷,十分赏识他的才学,准其入试,中了举人,入读太学,成国子监学生。

弘治十二年(1499年),伦文叙在京参加会试,名列第一(会元),接着参加殿试,原定浙江人丰熙为第一名,但因为丰熙一只脚有毛病,就改选伦文叙为状元,时年34岁。之后,任翰林院修撰。

为官经历

正德元年(1506年),伦文叙被任命为安南正使,但因为其父亲逝世未能前去任职。五年后,伦文叙返京,起复翰林院任职,主管朝廷文书、奏章、诏谕、制等职事,并担任经筵讲学官。很快他又升为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给皇帝讲学,引导皇帝善用贤才,治理天下,很受皇帝尊敬和器重。正德八年,他参与编修皇家家谱,后又出任应天府(今南京)主考官,所录取都是有用之才。

短短十几年为官时间,他还将下一代培养成才,长子伦以谅为正德十一年解元(乡试第一名),同年中了进士;次子伦以训为正德十二年会元(会试第一名),殿试榜眼(殿试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三子伦以,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武选郎中。伦文叙教子有方,留下“一门四进士”的传奇佳话。

晚年逝世

朱厚照正德八年(1513年),伦文叙返京不久后,因病故去,享年47岁。

家族成员

主要作品

伦文叙留下的作品不多,仅有《迂冈集》《白沙集》以及收录在《粤东诗海》的几首诗歌。

创作特点

浓厚的地域文化

伦文叙作为广东人,重视家乡的文化价值,很好的在作品中保留了粤语特色,如“无礼书生屈膝露出周鉴二,有情学院低头睇见祖宗三”“木马无头三隻脚,画龙有眼半边身”。其中“睇见”“三隻”是粤语的特色词,为“看见”“三只”之义,展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

隐含讽刺色彩

伦文叙的对联常含有讽刺色彩,却又通俗易懂。例如“井底开花凤蝶总科闻香难以采,粉墙画果老猴想吃枉心思”。井底开的花,蝴蝶无法采到,而老猴更不可能吃到在墙上画的果子。一刀见血地讽刺了那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不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生活化

伦文叙在对联、诗句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是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能见到的。例如“山狗上山山石辘跛山狗脚,水牛过水水深浸过水生头。蟹挂鱼筝好像蜘蛛结网,猫拉鸡肾犹如狮子滚球。”十分具象化,可以理解和领略到淳朴、生动的农村生活风情。

主要影响

对联文化

对联是从律诗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保持了对仗的特色。对仗律诗是科举应试的基本功,因此各地私塾常用课联来教学及日常训练。渐渐地,对联文化也走出私塾,成为民间的娱乐活动新形势。伦文叙凭借自己的才学天赋,发挥了对联应有的魅力,展现了广东省特有的地域文化,创作出了丰富的佳作,如“君恩臣必报;父业子当承”“鸦扑丫枝,丫折鸦飞丫落地;鹄立菊叶,菊垂鹄去菊朝天”等,传递情感、展现生活,扩展了对联原有的艺术之美,不仅让对联文化广为流传、融入生活,也传递了学无止境的精神品质。

弘扬精神

伦文叙靠自身努力,金榜题名,改变自己也改变下一代的励志故事深受后人传颂和赞扬,形成了独特的状元文化,弘扬了锲而不舍的苦学精神,忠信孝悌、谦恭俭约的为人精神,积极进取、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也承载了万千学子和家庭学业顺利的美好期望。

人物评价

“君器量深厚,与物无竞而笃于为义。”——明朝官员刘龙(伦文叙好友)

“天性温醇,德器和粹,望之知为君子,居学以书史为长,手不释卷。为文宗韩(愈)杨(雄)悠长宛转,蔚有真趣。其孝友出于天性,而与物无竞、善教子。”——明·郭棐粤大记

“世复称‘父子四元双进士’,海内科名之盛无出其右。”——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自汉晋以来,扶舆清淑之化始而生人才,其卓然首魁天下者,在唐有莫公宣卿,在宋有张公镇孙,在明有伦公文叙、林公大钦,然莫公记传无闻。张公遭国危亡,不幸遇变。林公以早丧,弗克建立。独伦公名重士林,德高朝野。”——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轶事典故

伦文叙三戏柳先开

明弘治十二年(1499 ),伦文叙进京赶考,在途中寄宿时遇到另一位举子柳先开。此人出身优越、才华横溢,又有在京当官的姨夫,故心性骄傲,题下 “新科状元柳”五个大字,公然贴在其寄宿的湖广会馆门口。伦文叙看到题字当即拿笔在下面写上“未必”二字。柳先开恼羞成怒,找伦文叙比试对联,却不料败在了这位极其擅长对对联的“鬼才”手上。在正式科考中,二人难分伯仲,朱祐樘下不定主意,便又让两人以“明月”为题各赋诗一首。伦文叙巧妙地压下了柳先开的气势,更胜一筹,夺得状元桂冠。

伦文叙巧对总督

有一次伦文叙在西禅寺卖完菜正准备回家,听到两广总督大人吴琛要来寺里进香,便藏在神台下,被吴琛误以为是刺客抓了出来。听法师说他是神童,吴琛便一时兴起以科举之事为题出对联考验他:“一介寒儒,攀龙、攀凤、攀丹桂。”伦文叙脑筋一转马上对出了下联:“三尊宝佛,坐、坐像、坐莲花。”吴琛非常赏识小伦文叙的才能,听闻他因故中断学业,深感惋惜,便资助给他50两白银,帮助他继续完成学业。

伦文叙与状元及第粥

伦文叙自幼家境贫寒,一家靠种菜维持生活,他7岁时就要帮家里卖菜干活,又常常没钱吃饭。一位善良的粥铺老板,每天从他这里买一些菜,再用剩下的一些猪肉丸、猪粉肠和猪肝生滚白粥给他作午餐。多年后伦文叙高中状元,不忘当年老板的送粥之恩,回乡省亲时特地去到粥铺探望,又请老店主煮了曾经猪肉丸、猪肠、猪肝“三管齐下” 的生滚粥,伦文叙怀着感恩心情,为其题下“状元及第粥”五个字。

从此,“状元及第粥”便在广州市流传。广州民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仍有吃状元及第粥的风俗,学子在这天吃上状元及第粥,寓意金榜题名。

《百鸟归巢图》题诗

胡员外有一幅珍藏的苏轼真迹《百鸟归巢图》,该画尚无人能为其题出好诗。伦文叙提笔即写下“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百石。”后两句寓意深刻,堪称佳句,但前两句看似毫不成诗的句子令人不解。伦文叙解释道:这首诗前两句是雀鸟的数目,一只又一只是两 只,三四十二,五六三十,七八五十六,加起来正好一百只,谓之“百鸟归巢”。众人无不惊叹,称赞不绝。

人物纪念

伦文叙墓

伦文叙墓于1992年3月在南海区罗村镇寨边的一个山岗被发现,故又名状元岗。据悉,当年伦文叙的墓地光是平台就有约300平方米,墓碑前更有石人石马的队列。但这些鲜少被完好保存下来,只剩一匹石马,已交给博物馆。

伦文叙与其父母之墓原属相近的东西两地,伦氏后人将两墓遗骸重新归殓,合葬于罗村街道寨边义地岗。

2002年,合葬墓又迁至南海区罗村芦塘麒子岭长安墓园最顶层,占地100平方米左右,是佛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公园

南海区狮山镇罗村,有一个状元公园,以伦文叙为中心人物,有其从举人贡士进士到状元科举之路的主题雕塑群。在山顶状元亭处可鉴赏“独占鳌头”奇石,触摸“金笔”即席“挥墨”,瞻仰“伦文叙雕像”。园内还有艺术浮雕,描述了伦文叙的生平故事,包括应景应题的金榜题名景墙、科举知识栏等。

伦文叙纪念广场

由于伦文叙父子“一门进四士”,大多颇有成就,人们把伦宅称为“福地”,也就是后来的福地巷一带。2010年10月,在福地巷北面、中山六路南侧建成伦文叙纪念广场,立了状元牌坊及伦文叙塑像,还辟有额名“状元府”的广府状元微型博物馆,供市民免费参观凭吊伦文叙父子。

状元诞

罗村将每年伦文叙高中状元的日期农历三月十六日定为“状元诞”,并举办一系列相关活动,如敬读伦文叙作品、向画像献花鞠躬等,以纪念明朝状元伦文叙,同时也让后辈们学习伦文叙的积极精神,弘扬孝德文化。

相关作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