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鮈 :鲤科似鮈属的一种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0:52

似鮈(jū)(拉丁学名: Pseudogobio vaillanti Sauvage),别名马头鱼、大头马强、棍子鱼、南风鱼、麻姑嫩子、肉公,是鲤科(Cyprinidae)似鮈属(Pseudogobio)鱼类。似鮈体长,前段圆筒形,胸、腹部平,尾柄细长,略侧扁,体背和侧面均带灰黑色,鳞片间或具有小黑点,腹部灰白色。

似鮈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是此区域各江河溪流所特有的一个类群,中国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之外,几乎遍布其他各主要水系。

似鮈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须氨基酸,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可作为肉食性鱼类的食饵。201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证其为LC(无危)。

分类争议

查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可知,似鮈分为两个物种,分别为似鮈与桂林似𬶋,这与中国学者伍献文等认为似鮈属鱼类只有一种的结论相悖,中国学者陈宜瑜等以胸鳍长短、尾柄高与尾柄长的比例及侧线鳞数目作为重要特征将国内的似鮈属鱼类分为2个种,为似鮈(P. vaillanti)和桂林似鮈(P. guilinensis),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一致。

中国学者张敏莹等和杨秀平等分别对国内似鮈属鱼类进行了形态特征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了区别似鮈和桂林似𬶋重要的形态特征差异呈连续性变化,存在较大的重叠, 难以区分为两个种,并且相同特征的样本在无根树上显分散分布,没有聚在一起,表明这些样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应属于同一物种。随后,夏曦中等也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检测出了45个单倍型,形成了长江1、珠江海南省、长江2和辽河等水系5个大的分支, 基本上与其地理分布相对应,尽管似鮈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子差异很大,但这些隔离的地理种群之间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差异,难以将这些不同的地理种群划分为不同的物种。所以中国学者将似鮈划为一种。

体型数据

背鳍iii-7;臀鳍iii-6;胸鳍i-13—15;腹鳍i-7。侧线鳞39 42;背鳍前鳞11—13;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0—13。下咽齿2行,2.5—5.2。脊椎骨4+35—37。体长为体高的4.8—6.8倍,为头长的3.5—4.2倍,为尾柄长的6.8—9.0倍,为尾柄高的12.2—16.0倍。头长为吻长的1.8—2.3倍。为眼径的4.4—6.0倍,为眼间距的3.5—5.2倍,为眼后头长的2.8—3.2倍,为尾柄长的1.9—2.7倍。为尾柄高的3.0—4.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4—2.0倍。头宽为头高的1.0—1.2倍。吻长为眼后头长的1.3—1.7倍。

形态特征

外形

体长,极粗壮,前段圆筒形,胸、腹部平,尾柄细长,略侧扁。

头大且长,其长大于体高,前尖后宽,头宽超过头高。吻长平扁,其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体呈深弧形。唇厚且发达。

具须1对,须较粗长,其长与眼径相等。眼大,近椭圆形,侧上位,其上缘几齐头轮廓线。眼间宽,略下凹。

鳞中等大,胸鳍基部之前裸露无鳞,腹部鳞片较体侧鳞片为小。侧线平直。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的距离为小,而较其基部后缘至尾鳍基的距离为大。胸鳍长,宽圆,平展,位近腹面,第二、三根分枝鳍条最长,末端较接近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二、三根分枝鳍条相对。肛门靠近腹鳍基部。

腹膜灰白色。体背和侧面均带灰黑色,鳞片间或具有小黑点,腹部灰白色。横跨体背有5块较大的黑斑,体侧中轴具6—9块长方形黑斑。背、尾鳍上黑点排列成条纹,胸、腹鳍有零散小黑点,臀鳍灰白色。

内容解剖学特征

下咽齿主行侧扁,末端稍钩曲,外行纤细。鳃耙不发达,页状,短小。肠管较粗,长度约与体长相等,为体长的1.0—1.1倍。鳔2室,较小,前室扁圆形,包于韧质膜囊内,后室细小,长形,约与眼径相等,露于囊外。

分布栖息

似鮈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是此区域各江河溪流所特有的一个类群,中国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之外,几乎遍布其他各主要水系。喜栖居于沙砾底质、流水河段的底层。

生活习性

似鮈为小型流水性底栖鱼类, 属于江河平原型鱼类,食性杂,喜静怕惊,栖息在水体下层,喜欢躲藏在隐蔽物下,在底部觅食,以摇蚊幼虫枝角类桡脚类藻类为食。

生长繁殖

第一次性成熟年龄为3龄,似鮈为两性个体相似的种类,当水温升到17℃以上时,聚群游向溪河敞水区的漫水滩边相互追逐,进行产卵繁殖。在繁殖季节,雄鱼胸鳍分枝鳍条上出现条状“珠星”,用手触摸易脱落,肛门突短窄,雌鱼肛门突较宽大,产沉性卵,卵粒深黄色,具粘性,可粘附着在河床底部的卵石、泥沙之上孵化。不同地域的繁殖时间存在差距,中国湖北神农架林区六道峡似鮈的繁殖期为5—7月,产卵盛期在6月,产卵群体为 2~6 龄的个体,个体绝对繁殖力为 0.517 万~ 3.635 万粒/尾 ,平均为 1.56 万粒/尾 ,相对繁殖力为 112~368粒/g体重,平均为212粒/克体重;福建汀江似鮈的繁殖期为4—7月,产卵盛期在 5—6 月,性成熟年龄为 1~2 龄,个体绝对繁殖力为 213~550粒/尾,相对繁殖力为20~120粒/g体重。

经济价值

似鮈肌肉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高,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曾在中国溪河淡水鱼类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作为肉食性鱼类的食饵。

人工驯养

2013年,福建省教委立项了《似鮈繁殖习性与驯养技术的研究》(JA13174)、福建省财政厅立项了《南风鱼繁殖驯养技术研究》(2013-1464),该项目组报道了“汀江水域似鮈生态环境和繁殖特性的观察 ” “似鮈耐温性、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并开展了野生似鮈实验室驯养;2017年,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公开 了“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和方法”专利 ,顺昌县报道了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顺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和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似鮈人工繁育试验,于2018年首次成功繁育出似鮈子一代水花鱼苗5多万尾,并培育出大规格夏花鱼苗1万多尾 ;2019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立项了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似鮈亲本培育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次年8月项目组报道了通过似鮈野生亲本收集和驯养、人工催产、孵化、胚胎发育和仔鱼开口饵料筛选等试验,共繁育似鮈水花苗174万尾。

物种现状

似鮈需要特定的生活环境,其适应性相对较弱,由于其分布区域生态环境的变迁、水体污染和过渡捕捞等因素,导致其生长繁殖受到严重影响,自然资源数量急剧减少,被201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设置为LC(无危)。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与福建省顺昌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池塘生态培育技术人工培育成熟似鮈亲鱼,成功突破了似鮈全人工繁育。从现有的似鮈人工繁育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条件来看,似鮈苗种能够达到批量化生产和供应,可以满足用于人工养殖生产对似鮈亲本和苗种的需求。

参考资料

Pseudogobio vaillanti (Sauvage,1878).物种2000.2024-08-21

..2023-07-07

Pseudogobio vaillanti.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7-07

似鮈.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7-07

似鮈.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3-07-07

似鮈查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7-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