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屏亚 :佟屏亚

更新时间:2023-11-11 16:57

佟屏亚,男,1933年生,汉族河南省汝南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玉米科学研究和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人物信息

上世纪50年代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后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六五”期主持部重点课题“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承担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课题“中原地区玉蜀黍属种植区划”。“七五”期间主持“北方旱地综合治理开发研究”、“北方地区小麦玉米两作吨粮推广”、“中国玉米发展战略和预报研究”。“八五”期间主持“北方地区小麦玉米两作超吨粮研究”、“耕作栽培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主要成果

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总结科研经验,主要科学著作有《中国玉米种植区划》、《当代玉米科技进步》、《吨粮田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杂交玉米做出贡献的人》、《现代玉米生产》以及《中国玉米科技史》等12部,并参与编写10多部重要学术专著。

1996年退休后从事咨询和调研工作。这两年调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玉米种子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包括国有种业体制改革、民营企业发展、外资外企动向、种子市场形势以及组建中国种业集团的看法和建议。

主要荣誉

探索出“试验-示范-总结-推广”栽培研究四步法,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科学技术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丰收计划一等奖

先后受聘为农业部、财政部农业开发科技顾问以及有关省、市的玉蜀黍属科技顾问和担任学会职务。

获中国科协授予的“有贡献的科普作家”荣誉称号。

公开异议第一人

2011年国际劳动节节后第一天(5月3日),国务院相关部门就邀请国内多位知名人士参加转基因主粮商业化问题座谈会。中国农科院种业专家佟屏亚在本次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我国部分“转基因专家过分地‘神话’了转基因技术”,政府方面应该对转基因主粮产业化持审慎态度,进一步加强转基因作物管理,提高相关转基因重大决策的透明度。

在他看来,常规育种方法和技术是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育种的主体,分子技术、转基因技术虽然有其先进性,但也应该仅仅是常规育种方法中的一个补充手段。而正是由于部分“转基因专家过分地神话了转基因技术”,促使2008年中央决定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投入高达200亿元,而这样的国家一次性投入转基因研究经费比常规育种研究经费要“多出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尽管国内对转基因商业化持非议的人很多,但让人不解的是,在农业科研领域,几乎没有专家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公开表示异议。佟屏亚称,农业科研人员这样做将导致自己无法从转基因“重大专项”巨额研究经费中分得一杯羹,在利益驱使下,某些官员、学者和企业老板“结成了一条稳固的保护链和利益链”,导致转基因监管出现了诸多问题。

佟屏亚呼吁,政府应该严格转基因作物管理,大力推进在全社会公众参与下的广泛传播,尤其是需要提高重大决策的透明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