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自白 :1949年三岛由纪夫所著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15:01

《假面自白》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发表于1949年。

作品带有自传性质,描述了主人公“我”的成长历程,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面自白》不仅在文学上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且由于其存在着一些能够清晰反映出三岛隐藏着的那一面的缘故,它还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假面自白》将与少年时期快乐的欲望相连的性愿望,极其正确而冷静地加以整理、表现,并将它作品化。

《假面自白》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被评价为“三岛文学的核心和根子”。

作品简介

小说以第一人称形式,叙述男主人公的出生和家庭状况,描绘进入青春期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他对自己天生儒弱感到羞愧,但爱情萌发,怀着尝试恋爱的心态又欲接近异性。终于他与同学的妹妹铃木园子相恋了,最后总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而终止了恋爱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园子已嫁人,主人公仍试图与她偷偷约会,过一种精神恋爱的生活。

创作背景

《假面自白》问世于战后混乱时期,面对战后一切价值颠倒,传统道德软弱无力的现状,三岛由纪夫精神极度空虚失落,为了摆脱精神危机创作了这部作品。

角色介绍

“我”

“我”是《假面自白》中的主人公。作品在描写了“我”的诞生和家庭整体状况之后,展示了幼儿时期“我”那难以置信且极富诡异的内心世界。儿时的“我”曾偏执地认为看到过自己婴儿澡盆边上闪烁着的微弱光亮,就算长辈说“我”是出生在夜晚,可是“我”仍然固执的认为就算是在夜晚,在婴儿的澡盆边也会肯定会有阳光的照射,从这一点可以初步看出“我”幼小心理中的唯美主义情愫和自恋情结。甚至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三岛杜撰的表述,以展示自己非凡的出身经历:五岁时便开始迷恋挑粪工下半身的轮廓和检票员的金扣制服,沉迷于拉练回营的士兵身上的汗味;沉醉于王尔德《渔夫和他的灵魂》中紧抱人鱼死去的年轻渔夫的尸体,以及自己狂热地装扮天圣魔术师。可以看出“我”把屋外的现实生活与自身幻想中的东西相交织,甚至感受到了一种“悲剧性的东西”,进而陷入苦恼逆反的病态心理。

会议近江国

《假面自白》中的会议近江是三岛由纪夫所塑造的一位英朗俊美的孤傲者典型,也是主人公“我”产生第一次性倒错并体会到恋爱滋味的对象。近江国所具有的形象特征是:肉体美,叛逆,冷酷。三岛由纪夫是这样描写近江的第一次出场:“他(近江)曾经留级两三次,骨骼出众,脸庞的轮廓也出众,仿佛染上了一种特权的青春气息。他无故轻蔑的天性是高雅的。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不值得轻蔑的。优秀生有优秀生的事,教师有教师的事,警察有警察的事,大学生有大学生的事,公司职员有公司职员的事,就是遭他用轻蔑的眼光来评定和嘲笑也无可奈何。”们从上面的描述中,近江的形象已经很鲜明了,他是一位“问题”学生,是完全按照自己意志自由生活的叛逆者,把自己的青春当成赌注,无视社会和周围人的关注。近江国之所以会引起三岛及其同学们得注意,是因为战时日本中学教育奉行的是军国主义,提倡以效忠日本天皇,誓死保护天皇为宗旨,严重压制学生们的个性。黑暗窒息的校园环境使得原本孤独悲观的“我”更加向往死亡,认为一切都毫无意义。因此,近江以孤傲俊美的叛逆形象出现,顷刻吸引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而“我”的内心也迎来了一次全新的解放,在灿烂阳光一般的近江面前找到了心目中的男性美化身。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在《假面自白》中,三岛描写了三次性倒错意识的发生。第一次是在描写幼时内心世界所激发的官能欲望而自我陶醉,最终对着圣巴赛斯蒂安的画像引发出第一次“恶习”。我的血液在沸腾,我的器官浮现出怒色。巨大的、行将胀裂的我的这一部分,前所未有地激烈地等待着我的使用,我的手不知不觉地开始了不是受谁教唆的动作。”。在《假面自白》中三岛对圣塞巴斯蒂安进行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官能性的描写,其裸露的身体“惟有青春,惟有闪光,惟有美,惟有逸乐”,圣者的殉教表现出的不是悲惨,而是从肉体折磨中得到了永恒的愉悦。死亡在他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三岛强烈的感受到青春和力量之美与残酷的死亡之间的冲突,三岛渴望成为这样的男人,同时也希望被这样的男人所爱,内心充满了难以消除的矛盾,也就是倒错的冲动。第二次性倒错意识表现在对男同学近江的爱恋,“一个生命在近江本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悄悄地潜人他的肉体,占领了他,突破了他。”于是,这些不能满足自己肉体的成长进而转向了自我精神的磨练,开始了性的觉醒。第三次表现在尝试异性恋时,“我”出于好奇心的原因开始慢慢接触铃木园子,但“剩下我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阴郁的烦躁总是威胁着我,再加上今早看见园子时动摇我存在的根基的悲伤,又鲜明地重新涌上我的心头。”后来在终结了和园子的初恋之后“我”终于感到释然,“我看到他,尤其是看到他结实的胳膊上的牡丹文身图案,就被一股情欲所袭击。我热烈的注视,固定在那粗壮而野蛮却又无与伦比的美丽的肉体上,一阵莫名的悸动爬向了我的心底里。我的视线已经无法从他的身影上移开了。我忘却了园子的存在。”由此发生了第三次性倒错意识。这三次的性倒错都是作者笔下的我的性欲与世人一般的性欲的倒错。

死亡意识是《假面自白》中的另一条重要线索,贯穿于三岛的创作中。但三岛笔下的死亡不是代表恐怖,而是代表一种使人向往的美。三岛憧憬死亡,特别是像圣塞瓦斯蒂安般的殉教死。在小说中“我”小时候在玩打仗游戏的时候常常希望被打死,“我想象着自己扭曲身躯倒下去的摸样,觉得异常高兴。在自我被击毙的状态下涌出一股不可言喻的愉快感。”“我”还对童话世界里王子的死有特殊浓厚的兴趣,“我涉猎了孩子们所能触及的所有童话故事。但是,我不爱公主。我只爱王子,更爱遭杀害的王子们、遭死亡命运的王子们。我爱所有遭杀害的年轻人。”

三岛不仅耽于幻想死亡,还有对生的执着渴望。比如遇到空袭的时候比其他人更迅速的躲进防空洞中等,“我的另一个声音突然出现了:我本来就不曾想过死,哪怕是一次也罢。这句话,给我解开了羞耻的绳结。”

死亡是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日本人深信“变化无常”,“生为梦幻,死为常往”。因此“三岛认为死是生的出发点。于是他通过生生死死的轮回来寻找归宿,尤其是对死的述怀充满了悔恨与谛念,带来了肯定与否定的二重性,最终一切皆空。”

艺术特色

《假面自白》里没有伪善、偏见、自我辩解,更没有沉溺于性行为和死亡暴力,更多的是作者冷静而自觉地认识和把握人生及人性的本质,并以大胆而客观自白的形式,将其表现到了极致,进而在文学上将自己深藏在内心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憧憬升华为艺术美。读者在这篇作品里摘掉假面,就可以看到“赤裸裸的真实”自白的的真面。

三岛由纪夫运用“假面”的自白这种新的方法论,是贯彻他的这一写作意图的。《假面自白》虽说是一部有日本特色的私小说,但它又非一般的日本自然主义的私小说形式。日本自然主义的私小说主要是如实地揭发人一部分被隐蔽的、被排除的现实——人的肉体,以肉征服灵,就是要求描写私生活的这方面迫近自然的真实,让形象客体化。这是一种外向型的自白,即属于感情性、肉体性的自白。三岛由纪夫的自白则相反,他一贯淆艺术与私生活这两者的关系,所以他暴露的,从整体来说,虽是赤裸裸的真实,但却又巧妙地组合成精微的虚构,具有人工装饰性。也就是说,他通过这种“自白”的形式,剥去自己的“假面”,还以自己的“真面”,面对自我的主体来探究自我存在的精神性的东西。可以说,这种“自白”,是自白更高层次上的真实。与日本自然主义的私小说不同,“自白”是内向型的,是完全排除生理感觉的语言,来自白心理的真实和感觉的真实,是一种彻底的自觉的自我分析。这是属于精神性观念性的自白,让形象主体化,又让“虚假”和“幻想”真实化。所以第一层次的描写,作者将叙述幼年的生活事实放在框外,而将幻想置于空间的中心位置;第二、三层次的描写,将少年爱恋的事实完全放在固定观念的框内,而游离于正常的生活现实。

作品评价

日本文艺评论家奥野健男:“《假面自白》是三岛文学中最优秀的重要作品。不仅如此,它是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期意义的作品”。“它简直是三岛文学的核心和根子”。

作者简介

三岛由纪夫(Mishima Youkio 1925-1970),日本小说家、剧作家。本名三岛由纪夫,生于东京。1949年出版长篇小说《假面自白》,文坛地位确立。1970年11月25日写完《丰饶之海》第四卷《天上五衰》后自杀。一生创作40部中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集和18部剧本集。主要著作还有《禁色》、《潮骚》、《近代能乐集》、《金阁寺》和《萨德侯爵夫人》等。

参考资料

《假面自白》.人民网.2020-01-06

三岛由纪夫新作引进出版 "文章读本"解读日本文学.人民网.2020-01-06

日本刀可怕的生死美学:三岛由纪夫切腹最富于诗意.人民网.2020-01-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