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 :2008年泷田洋二郎执导的日本剧情片

更新时间:2022-11-06 16:38

电影《入殓师》(日文名:おくりびと)改编自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回忆录《纳棺夫日记》,由泷田洋二郎执导,本木雅弘、广末凉子、山崎努主演,于2008年9月13日在日本上映,2021年10月29日影片4K修复版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落魄的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回到家乡偶然接触到入殓师这个职业,历经自我的退缩、他人的偏见、世俗的否定后逐渐成为一名可敬的入殓师的故事。片中通过对入殓师日常工作及日本殡葬习俗的呈现,以一个入殓新手的视角去感悟死亡,领悟死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从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入殓师》以民风淳朴的日本山形县为背景,在生与死的临界之上刻画主人公的挣扎与成长,是日本电影继1951年黑泽明的《罗生门》、1954年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和1955年稻垣浩的《宫本武藏》后时隔54年再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并在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上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多个奖项及提名。

影片剧情

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饰)在东京一个交响乐团里担任大提琴手,因乐团的突然解散而失业,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与妻子美香广末凉子饰)共同回到位于山形县的乡下老家准备开启新的生活。

小林大悟的母亲已于两年前去世,父亲在他六岁时跟自己家咖啡店的服务员私奔,家中空无一人,于是大悟和妻子美香便在父母留下的房子住下。一日,大悟县浏览招聘信息时,看见了一家“NK代理公司”正在招聘“旅程助理”,于是上门应征。经由公司老板佐佐木生荣(山崎努饰)和秘书上村百合子(余贵美子饰)介绍,才知道这份工作是要为去世的人做清洁、化妆等服务,大悟虽然迟疑,但是由于老板开出的薪资十分可观,便决定尝试去做这份工作。

大悟的首个服务对象是位死后两周才被发现的老妇人,入殓工作由老板亲自动手,大悟在一旁协助,初次近距离体验入殓工作的大悟很难适应。下班后,为了避免妻子发现实情,大悟去了趟公共澡堂,该澡堂由大悟老同学的母亲山下艳子(吉行和子饰)经营。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悟逐渐熟悉并接受了自己的工作,他的薪酬也让他和妻子过上了更富足的生活,但是妻子偶然间发现了大悟工作的真正性质,一时间难以接受,便离开大悟回到了娘家,从工作中感受到责任感和幸福感的大悟并没有辞职,而是选择继续从事这份工作。

几个月后,妻子回到山形县告诉大悟自己已有身孕,所以她希望大悟能够放弃入殓师的工作找一份更加体面的工作,正当夫妻两起争执时,经营澡堂的艳子女士去世的噩耗传来。这一次工作时,大悟当着山下一家和妻子美香的面为艳子的遗体入殓,大悟对待死亡的认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妻子改变对入殓师工作的看法,不再要求丈夫另找工作。

一日,大悟父亲的死讯传来,犹豫再三大悟还是去到了父亲生前的住址,在为父亲入殓的过程中,大悟发现父亲手中仍紧握着小时候大悟送给父亲珍藏的石头信,儿时回忆涌上心头:大悟一家三口曾到月光笼罩的河岸散步,他和父亲分别挑选了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并互相交换。亲自为父亲纳棺后,大悟将石头轻轻地放在妻子因为怀孕而隆起的肚皮上。

演员与角色

幕后制作

创作缘起

影片灵感来自男主角本木雅弘,早年本木雅弘在印度旅行途中看到当地的葬礼后受到了极大冲击。回日本后,本木雅弘读到了青木新门的回忆录《纳棺夫日记》,第一次了解到“纳棺夫”这个职业。他在阅读了大量关于死亡的书籍后,认为此书中的故事很适合拍成电影,于是他找到编剧小山薰堂,邀请他根据《纳棺夫日记》创作一个关于入殓师的故事,并且他希望在片中扮演一位入殓师。

导演泷田洋二郎在读了《入殓师》的剧本后便觉得十分亲切,并表示随着年龄渐长,有关生死离别的经历越来越多,便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在没有太多人关注的题材上找到吸引人并感动观众的地方,最终呈现出了一部悲喜碰撞之下探讨人生大事的影片。

幕后故事

主人公细致入微的表演背后是长时间的努力付出。本木雅弘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学习大提琴和入殓知识,深夜他也会请求工作人员配合他进行“入殓”仪式的演练,对自己要求甚严。

制作方本想安排演员广末凉子出演男主角小林大悟妻子的同学,后来为了增加她的戏份改成了让她出演小林大悟的妻子美香,为了这个变动,编剧小山薰堂重写了剧本。小山薰堂写作时爱听音乐。在为本片写剧本时候他听的是《马友友演奏莫里康》这张CD,受此影响,他将主人公原本的职业设定成了大提琴手。

拍摄难点

片中扮演尸体的选角是影片拍摄的难点之一,剧组在选角过程中,需要找到在静卧状态下眼球运动很难被察觉的演员。由于片中澡堂老板娘在片中既有动态呈现也有静态呈现,为了确保影片中呈现的效果更加完美,她在入殓时的影像呈现改由数字技术合成。

主题与亮点

主题

生死观

电影和媒体通常关注垂死者,而不是死者。本片绕过对死亡过程的描绘,聚焦遗体的最终呈现。电影中的每具遗体都被认真对待,带着体面的妆容离去。对于死者及其入殓过程的刻画表明了电影的核心哲学:无论死者在什么情况下死亡,都应该得到尊敬。

日本将多种宗教思想融合在一起,发展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宗教体系。佛教、儒学、神道教和武士道都对日本人的生死观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日本人认为生与死没有明显的界限,就像片中所讲:“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基于这种生死观念的影响下,日本人认为活着就要做到超脱坦然甚至到淡漠生死的地步。片中主人公正是在接触入殓师这一行业之后逐渐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在于诚挚的爱与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在对死亡的呈现上,本片还体现了日本人“以死为美”的死亡观念,对死亡的诗意叙事使得整部影片有了一种轻喜剧效果,这种悲喜碰撞带来的情感体验使观众笑中带泪又感触颇多。其次片中所展现的入殓师为死者入殓时的肃穆与真挚,为死者化妆送他们到另一个世界远行,则表现了日本人对死亡的敬畏与虔诚。

职业观

本片以职业名称“入殓师”为片名,表现了日本社会的“职人”文化。首先,片中角色工作时的衣着、言行以及有关工作的选择直观地表现出职人对待工作的严肃态度。举行入殓仪式时,大悟和佐佐木身穿白衬衫和黑色西装,称“逝者”为“往生者”,面对世俗的否定,依然坚定选择尊重自己的职业;其次对职业发自内心的认同并有所感悟是“职人”文化的第二层面,职人并不将工作视作不得不完成的负担,而将工作经历当成是一种历练,以提升自己内心境界。片中,大悟经过多次亲身历练,加深了对生死的领悟。而将人生最高目标与日常工作结合,将人性与职业精神相融是“职人”文化的终极层面,大悟为不同的人送行的过程中,走向了对世间所有生命万事万物的“大爱”,即万物平等,表现出他作为一名入殓师所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人类责任。

片中通过男主人公从事入殓师“求道”、“悟道”的过程还体现了日本的匠人文化传统。被解雇后,小林大悟始终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他在昂贵的大提琴和温饱的生活之间摇摆,并始终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他虽然放弃了高雅的大提琴艺术,却在“入殓”这项遭受了太多诟病和误解的仪式中求得了自我和他人的认同。在“悟道”的过程中,尽管他也有内心的挣扎与沉浮,但他却在这样一项他人看来不太光彩的“送行”的仪式中收获了对于技艺、生命意义、人间情感的领悟。

音乐

本片由日本作曲大师久石让担任配乐。片中主角小林大悟在做入殓师之前是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故片中大部分乐曲都由大提琴演奏,辅以钢琴和弦乐作为陪衬和点缀,大提琴的温暖细腻、钢琴声的清丽婉转与弦乐的丰富多彩将不同场景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主题曲Memory外,片中的三首配乐Father,First Contact和Shine of Snow同样参与电影叙事,为电影的主题表达服务。这些从表达形式上略显轻快的曲目在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奏中表现出了一个入殓行业新手在面对生与死、爱与恨时的复杂情感。

日本传统文化表达

本片选择表现“入殓师”这个职业,通过日本传统视角来探讨全世界人类共同认知层面的问题:有关爱、死亡、人与自然等等。导演用“日本式”的眼光对现代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思考,展现日本传统精神与文化。片中的男女主角从对“入殓”这一仪式的“敬而远之”到坦然面对至亲之人的死亡,做到与自己、与亲人的和解,表现了日本人面对人类共同情感的方法,表达日本态度,发出日本声音,也做到了日本传统精神在现代语境下的更新与升华。

音乐原声

影响与获奖

《入殓师》在日本持续放映了近一年,在世界60国公映。全球总票房7044万美元(截至2022年9月26日),创造了票房奇迹。由于题材的限制,主创人员最初没能筹足拍摄基金,拍摄完成后,又找不到愿意接受的发行商,最后突破重重困难在日本国内上映后,却因票房不理想几近下架。然而该片在国际上取得巨大成功,于是获得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日本民众涌入电影院,青木新门根据自己经历撰写的《纳棺夫日记》销量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并尝试了解“入殓师”这一职业。

荣誉奖项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反响与评价

《入殓师》在烂番茄中专业影评人评论新鲜度为80%,观众评分爆米花值为92%。在豆瓣电影上,共有62万余人对《入殓师》打出了平均得分8.9分(满分10分),截至2023年12月5日位列豆瓣电影Top250榜单的第108位。

影片在日本上映后获得了良好的评价,不少评论者认为影片在会受到偏见的题材中展现日本传统文化,表现日本人的生死观是可敬之举,并且认为本片在幽默的把控上恰到好处,演员们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日本著名影评家佐藤忠男指出《入殓师》的成功关键在于本片以一种温暖柔和却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启发人们对“死”进行重新的思考和认识。评论家川本三郎认为片中送死者上路的画面中家属们的端坐有一种“武士般的美”,《入殓师》这部电影很好地表现出了“死亡”这件事在家庭中的分量。也有评论者认为片中父子关系的刻画有些过头,是影片的败笔。

《入殓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后,受到西方影人的关注,褒贬不一,但好评居多。众多影评人称赞其朴实无华的影像风格,是一部感人却引人深思的电影,影评人罗杰·埃伯特(Roger Ebert)更是将本部电影纳入了自己的“伟大电影集”(The Great Movies)中。但《电影评论》(Film Comment)的托尼·莱恩斯(Tony Rayns)批评本片情节均在预料之中,尽管演员的表演虽然还算差强人意,但整部电影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衍生作品

本片在日本首映前,由电影改编而成的同名漫画作品《入殓师》于2008年2月起在半月刊日本杂志《Big Comic Superior》上连载,共十二回,并由小学馆集结出版了单行本。漫画作者佐草晃对电影剧本很感兴趣,在创作漫画时对人物塑造和情节进行了更适合于漫画体裁的调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