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墩 :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的景点

更新时间:2024-09-21 03:33

八仙墩又称“崂山头”、“海桥仙墩”,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太清游览区,距离太清宫东六七公里,是崂山的尽头。

崂山头悬崖下散布十余块巨石,高约3米,长宽5至6米,顶部平整,形态各异,石色与崖壁相融,光彩夺目。这些巨石因八仙——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在过海途中曾在此休息,各占一石墩而得名“八仙墩”。

八仙墩被明代大学士高弘图赞誉为崂山“第一奇、第一丽”的景观。

名称由来

崂山头悬崖之下,散布着十余块巨石,高度约3米,长宽在5至6米之间。这些石头顶部平整如削,形态各异,石色与崖壁融为一体,光彩夺目,宛如锦绣。据传,八仙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在过海途中曾在此休息,各自占据一石墩,因此得名“八仙墩”。

相关记载

即墨人黄宗昌所著的《崂山志》中载:“有石坡广数亩,东下斜插入海,海水汹涌,山势若动,其北则峭壁千仞,险峨逼天,下纳上覆,其势欲倾,石层作五色斑驳如锈,处其下者,仙墩也。大石错布,面平可坐,海涛冲涌直上与墩相击,搏浪花倒卷数丈,飞舞空际,如玉树,如银花、如琉璃,如珠矶,可喜可腭,洵山海奇险之极观也。”

地理位置

八仙墩位于崂山太清游览区,距离太清宫东去六七公里,是崂山的尽头。此地名为覆盂峰,俗称“崂山头”,海拔372.8米,三面受海浪冲击,悬崖峭拔如削。在悬崖之上筑有灯塔,登高远眺,海阔天空,一望无际。临崖俯视,只见巨浪翻腾,却难觅山根水岸,使人感觉如凌虚一般,魂魄随浪摇荡。八仙墩被明代大学士高宏图赞誉为崂山区“第一奇、第一丽”的景观,正位于崂山头西南侧的悬崖之下。

景点景观

八仙墩是由海蚀岩层组成的奇特自然风貌,蜿蜒起伏的峰峦到此戛然而止,山峰直插入海,形成一道高约60米,长约200米的崖壁,石色褐黄,五彩斑斓。此处巨浪排空,状如鼎沸,怒涛撞壁,声若惊雷,山摇摇欲动,岩岌岌欲倾,扣人心弦,惊险万分。

相关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不满崂山沿海渔民捕捞,常兴风作浪致渔民丧命。渔民与财物沉入海底,龙王命虾兵蟹将晾晒财物于海中巨石。此事惊动玉皇大帝,派八仙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查访。八仙驾云至崂山,见龙王晒钱石,遂施法升起八块巨石,八仙坐其上,惊走虾兵蟹将。龙王大怒,掀起风浪欲卷走八仙,但八仙七彩霞光护体,海水化为蒸汽。龙王见势不妙,下跪伏法,被八仙带回天庭问罪。自此,八仙坐过的巨石被称为八仙墩,对面石头则称龙王晒钱石。东海龙王被捉,崂山海面恢复渔汛繁忙。

相关诗词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有诗赞曰:“混沌何年凿,神功此地开。势吞沧海尽,潮压万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来。蓬莱应浪藉,身世重堪哀。”

即墨文人周思旋诗曰:“五色错仙墩,女娲遗石存。云浮蒸海气,涛怒啮山根。应有鱼龙啸,但闻风水吞。渔樵闲话久,来往自朝昏。”

一字诗—:“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相关事件

2019年4月29日晚,山东首台大型高科技舞台演艺水秀——《青秀》在青岛东方影都首次亮相。青岛作为春秋时期“海王之国”齐国所在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崂山东南角的八仙墩,更是因相传八仙过海由此起步而得名。该剧是以八仙参加王母娘娘盛宴后,驭水过海时与龙王发生争执,7位仙友为救被擒的蓝采和与龙王搏斗的传说故事为基石,展开精彩剧情演绎。

参考资料

青岛100个故事连环话|崂山道士:穿墙而过的山海仙机.今日头条.2024-06-22

八仙墩.青岛崂山风景区.2024-06-22

东方影都一周年:青秀粉墨登场八仙威名远扬.今日头条.2024-06-22

【史话崂山】崂山民间故事第八期——八仙墩的传说 .搜狐网.2024-06-22

高科技舞台水秀演绎八仙故事 山东首台大型高科技舞台演艺水秀.今日头条.2024-06-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