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1938年创立的部队

更新时间:2024-09-20 19:14

1938年8月,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肖华率旅机关一部从山西省出发,于9月27日到达冀鲁边区乐陵城。旋整编部队,成立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辖第五、第六和津浦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华,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部队简介

第五支队 1938年初,由八路军第115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扩编而成。2月24日,第五支队奉集总命令,由正太路到达晋东南,归一二九师指挥。随后由徐向前率领进入冀南。7月东进冀鲁边地区,9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支队长曾国华,政治委员王叙坤,参谋长刘正,政治部主任刘贤权。辖第四团,团长褚连三,政治委员朱廷宪;第五团,团长龙书金,政治委员曾庆洪;第六团,团长张策平,政治委员赖国清。

第六支队 由冀鲁边平津支队编成。支队长邢仁甫,政治委员周贯五,副支队长冯鼎平,参谋长程正杰,政治部主任王辉球。辖第七团,团长李子英,政治委员崔月南;第八团,团长杨柳新,政治委员陈德;第九团,团长杨铮侯。

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政治委员王育民、潘寿才。

部队整编后,分散发展,配合地方党开辟新区工作,到1939年上半年,又陆续成立了津南区泰山区商河县乐陵市、鲁北、阳信县宁津县等地方支队。1939年9月4日,集总指示八路军第115师,肖华区粮食困难,敌之封锁严密,应以一部转入鲁西。据此,肖华率挺进纵队机关及第五支队第五团于9月下旬转移至鲁西。1940年后,第五支队编入一一五师新三四三旅运河支队;第六支队第七团编入鲁南支队,主力留在冀鲁边区坚持斗争;津浦支队调归山东纵队。

部队编制

司令部

司令员:肖华

政委:肖华(兼)

参谋长:邓克明

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第五支队

(38年初第三四三旅第685团第2营扩编而成;2月到达晋东南,归第一二九师指挥,由徐向前率领进入冀南;9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40年后编入新三四三旅运河支队;支队长:曾国华,政委:王叙坤,参谋长:刘正,政治部主任:刘贤权

第4团[团长:褚连三,政委:朱廷宪

第5团[团长:龙书金,政委:曾庆洪

第6团[团长:张策平,政委:赖国清

第六支队

(由冀鲁边平津支队编成;支队长:邢仁甫,政委:周贯五,副支队长:冯鼎平,参谋长:程正杰,政治部主任:王辉球)

第7团(40年后编入鲁南支队)团长:李子英,政委:崔月南

第8团团长:杨柳新,政委:陈德

第9团团长:杨铮侯

津浦支队

40年后调归山东纵队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

(39.1月第685团与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

支队长:彭明治,政委:吴文玉(吴法宪)

副支队长:梁兴初,参谋长:田维扬,政治部主任:王凤鸣

第一支队

第二支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三支队

第四支队

独立大队(39.1月沛县伪军籍兴科部团长何玉祥率1700余人反正改编)

第七大队(39.5月陇海路以南的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的部分武装改编)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39.7月将原6个大队合编为3个大队,全支队共8869人)第一支队(由原1大队与路(陇海路)北游击第3大队编成);大队长:胡炳云,政委:王东保

第四支队(由原第2大队与第4大队编成,9月改称第2大队);大队长:梁兴初,政委:王凤鸣

第七支队(由原第3大队与第7大队、独立大队编成,9月改称第3大队);大队长:耿蕴斋,政委:郭影秋

东进支队(40.4月第二大队调入鲁南后扩编)支队长:梁兴初

参谋长:胡大荣

第1大队

第2大队

湖西大队(40.5月苏鲁豫支队警卫营、苏鲁豫边区党委警卫营及鱼台地方武装合编)辖3个大队

参考资料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2024-01-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