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 :中国山东省县级市,德州市代管

更新时间:2023-05-24 11:37

乐陵市(lào líng shì),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级市,由德州市代管,位于鲁冀两省交界,行政区划面积1172平方千米。乐陵市下辖4个街道、9个镇、3个乡,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有55.1万人。

乐陵市位于鲁西北平原,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地形较平坦,总的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乐陵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乐陵市属海河流域,境内较大的河流有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名乐陵。之后虽历经沿革,但境域名称未变,1988 年 9 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乐陵县,设立乐陵市(县级)。

乐陵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境内拥有“五里冢”龙山文化遗址、魏王城遗址、明代文庙大成殿、碧霞元君故居等古文化遗址。乐陵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截至2021年,乐陵市共有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4家,2A级景区4家。

乐陵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处于“两区一圈一带”四大区域战略叠加区,具有“东西逢源、南北借力”的地缘优势。乐陵产业主要有五金机械装备产业、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调味品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体育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等七大现代产业集群。乐陵市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三大产业结构由16.0:35.4:48.6调整为15.8:35.7:48.5。

名称

乐陵市中“乐”读作lào,lào为“乐”之古音,其发音被后世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乐陵地名之来历,有“阿斗墓说”“乐成陵说”“四民安乐,大阜曰陵说”“史高说”等。“乐陵”蕴含了古语发音、地理环境与城池选址的信息,更是乐毅伐齐这起战国后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性地名。

历史沿革

先秦

乐陵历史悠久,据五里冢和惠王冢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即有氏族部落生息繁衍。

尧舜禹时期属古兖州域。夏、商属青州。西周幽州东周齐国春秋、战国时期,当齐燕交界处。

秦汉至南北朝

秦为齐厌次地。根据唐朝宰相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志》记载:“乐陵,本燕将乐毅攻齐所筑。”公元前284年乐毅伐齐,乐毅从燕国南侵跨过黄河,到了齐国的境内,在今乐陵一带建起城池,对这大片区域进行军事防卫、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秦封泥集》中记载,“乐陵”封泥,著录于《齐鲁封泥集存》;“乐陵丞印”封泥,著录于《续封泥考略》。《秦代政区地理》中明确指出,乐陵县设置于秦代,属于秦济北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名乐陵,归平原郡(治在今平原县西南,此为德州辖区设郡之始)。东汉乐陵郡王莽篡汉后,不但废绝了大量侯国,还对地名进行了大肆改动,《汉书地理志》以“莽曰”二字录之。平原郡乐陵县被改为“美阳县”,“乐陵”地名一度消失了十多年。东汉建立后,刘秀拨乱反正,重新恢复西汉时的县名。据清末《三国郡县表附考证》等记载,东汉末年建安十八年(213年),乐陵县首次设郡(三国至晋代有“乐陵国”,治厌次县),一直持续到隋初开皇三年(583年)。

三国曹魏(220—265 年)分属青州平原郡、乐安郡和冀州渤海郡。勃海州乐陵郡(国)初治,所属厌次、乐陵、庆云。三国时改郡为乐陵国。两晋南北朝(265—581 年)晋朝时分属冀州广川郡、平原郡、清河郡、乐陵郡 。北魏初属义兴郡,后改属沧州乐陵郡。北朝(386—581 年)时分属青州东平原郡、济南郡,冀州乐陵郡(郡治乐陵),辖乐陵、阳信县、厌次等 4 县。

隋唐至宋元

隋,郡属屡更。隋朝(581—618 年)统一全国后,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乐陵郡被裁撤,废乐陵郡为县,改属沧州。586年(开皇六年)置棣州,596年(开皇十六年)以其析置隔津县,606年(大业二年)改沧州,607年(大业三年)复置渤海郡,县属之,县治在今县东北汉定国故址(三间堂一带)。

唐朝(618—907 年),属棣州,后改属沧州。《山东省沿革表·乐陵县》载,621年(武德四年)分饶安地复置鬲津县,627年(贞观元年)省。清《一统志》载:“乐陵西北二十五里有乐陵故城,正重合地,即唐县也”。唐《元和志·乐陵县》载:“重合县城在县东二百步。”宋《太平寰宇记》载:“鬲津枯河在县西三里,东北流入饶安界……唐县在其南,去河仅三里。”据此,唐乐陵城在重合旧城西二百步,即今西段乡张元标村一带,址今已湮没。乾元元年(758 年)复置德州,乐陵、庆云属棣州。

宋属河北东路沧州景城郡。金袭宋制。元属河问路沧州市。金、元 《武定府志》载:“元改属河间路沧州乐陵县。”县治仍在旧乐陵。1336年(至元二年),无棣县并入乐陵。

明清

明朝(1368—1644 年),乐陵属山东布政司济南府武定州。《明志》载:“洪武二年(1369)移治富平镇。”即今治。

清属武定府。《武定府志》载:“清因之,雍正二年(1724),分武定州为直隶州,十二年(1734),升武定为府,仍以县属。”

中华民国

民国 2 年(1913 年)1 月 8 日,乐陵属济南道。民国 14 年(1925 年)10 月 22 日,乐陵属武定道。抗日战争初期,民国山东省政府将全省划为 17 个行政督察区,乐陵、德平、临邑县陵城区等属第五区。民国27年(1938年9月),属津南专区。民国33年(1944年),属渤海行署一专区。民国37年(1948年),属沧南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 年 5 月 9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立德州专区,设乐陵县。1956 年 3 月,德州专区撤销,将乐陵、临邑、商河县济阳区 4 县划属惠民专区。1958 年 12 月,乐陵、济阳等4 县划归聊城专区。撤销乐陵县建制,所属地区全部并于商河县,国务院 1960 年 1 月 4 日批准,商河县改名为乐陵县。1961 年 7 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德州专区,乐陵县划回德州专区。1967年,属德州地区。

1988 年 9 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乐陵县,设立乐陵市(县级)。以原乐陵县的行政区域为乐陵市的行政区域。1995年2月17日,德州地区撤销,设立德州市,乐陵市由德州市代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乐陵市位于鲁西北平原,东毗庆云、西临宁津、南接商河县、北隔漳卫新河河北省南皮、盐山县两县相望。东南和阳信县相连,西南与临邑县陵城区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7°25′19″~37°51′20″,东经116°54′27″~117°20′46″。全境南北最长48.1千米,东西最宽39.3千米,总面积1172.2平方千米。

气候

乐陵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般春季干燥,多风少雨;夏季湿热,雨水集中;秋季旱涝不均;冬季严寒,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 12.4℃,最高 13.6℃(1961年),最低 11.2℃(1969年)。日照时数年平均 2701小时,最多年 3055小时,最少年2276小时,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的积温为 4348.1℃,无霜期 196天,年平均降水量 587.3毫米,其中夏季降雨447.7毫米,作物生长期间,日照时数每月都在 220小时以上,5、6、9、10 月日照百分率较高。

地质

乐陵市位于华北拗陷埕子口-宁津隆起区,在新近纪以前,处于上升状态,遭受剥蚀,造成古近系缺失。新近纪以来该区缓慢下沉,形成了新近系和第四系。乐陵市位于埕子口-宁津隆起区的中部,东部及东南部与庆云凸起相邻,西部及北部与宁津凸起相依,南部为惠民凹陷。主要断裂为庆云断裂、陵县-渤海农场大断裂。

地形地貌

乐陵市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地形较平坦,海拔高程在10~12米,地面坡降1:8000~1:10000,总的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及现代人类工程活动长期共同作用,形成了岗、坡、洼相间的微地貌景观,主要微地貌形态有古河道泛淤高地、缓平坡地及河间洼地等,呈条带状分布。

乐陵市海拔(黄海高程)10米至12米左右,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地面坡降为1/8000至1/10000。市城区北部的大孙、黄夹、西段、朱集4个乡(镇)地势高亢,大孙乡素有“西北高原”之称,最高点高程13.70米;市东南部的铁营镇,地势低洼,铁营洼中心高程仅6.30米,为全市最低点。市境内地貌形态,由古黄河的泛滥变迁所决定。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相结合的原则,可分为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和决口扇形地5个类型。

水文水利

水文

乐陵市属海河流域,境内较大的河流有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其次有跃马河、前进沟、跃丰河等5条干渠及若干小支流,构成了区内完整的河网排灌系统。漳卫新河由大孙乡簸箕武家村入境,于朱集镇郭家村出境,乐陵段长34.4千米,控制流域面积200.5平方千米。马颊河由化楼镇杨庵村入境,于铁营镇王滩子村出境,乐陵段长43千米,控制流域面积821.1平方千米。德惠新河由郑店镇小宋村北入境,于铁营镇大白张村东北出境,乐陵段长3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134.6平方千米。

乐陵市5条干沟,其中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跃丰河、跃马河、前进沟3条,有支沟50条,其中3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28条。

水利

境内有杨安镇中型水库1座,杨安镇水库总库容1880万立方米,设计蓄水位16.65米, 死库容220万立方米。 年入库水量3409万立方米,年出库水量为3031 万立方米,年损失水量为 378万立方米,为乐陵饮水安全水源工程。

土壤

乐陵县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黄河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区内有马颊河漳卫新河德惠新河横穿全境。该区土壤是在黄泛冲积松散母质上,经长期耕种熟化发育而成的。根据该市土壤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以及土壤所处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植被的差异,分为3个土类、5个亚类。潮土类在乐陵市分布面积最大,占可利用面积的95.2%,左右着乐陵市农业生产局势。盐土中盐分以氯化物硫酸盐氯化物为主,吸湿性强,呈灰暗色。主要分布在菜园—赵家庙—八里庄、丁坞的张监生—齐家—郭家等地。风沙土由河流决口歧流沉积物形成,主要分布在决口扇形地上,漳卫新河南岸的大孙乡以北张苏官庄、吴官庄一带均属此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11.73万公顷。土地利用现状为:建设用地1.78万公顷,农用地9.61万公顷(其中耕地7.34万公顷),未利用地3382.52公顷。

据统计,2021年耕地面积65967.67公顷,种植园用地2732.35公顷,林地17134.75公顷,草地653.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253.8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587.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864.39公顷,其他土地2112.42公顷。

水资源

主要为引黄和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气候水形成地表径流多年平均深49.5毫米,径流量每年0.58亿立方米。2018年,降水量580.5毫米。2018年引黄量10624万立方米,是地表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之一。

乐陵多年平均径流深49.5毫米, 径流量5802.2万立方米。人均径流量88.8立方米每年,占全省人均径流量383立方米每年的 23%, 相当于全国人均径流量2709立方米每年的3.3%。由于受降水变化直接影响,径流量变化很不均匀。

森林资源

乐陵属阔叶落叶林带。以人工植物为主,且人工植被种类较为丰富。境内以杨、柳、槐等用材树种为数最多,泡桐、臭椿等数量也较大。在经济林中,枣树为大宗,遍及全市,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人工果树林之一。另外,其他水果林,及香椿林、枸杞林在部分乡(镇)也占有一定地位。市境内河岸、村落以阔叶树、乔木林为主;盐碱地有盐生植物群落

乐陵市林木种质资源中,以乔木种类最多,占林木种质资源种类总数的84.15%,其次为灌木,占林木种质资源种类的12.20%。乐陵市树种资源中针叶树中只有苏铁油松、白皮松、黑松、雪松、桧柏龙柏侧柏这 8 种,其他的树种都为阔叶树种,且分布较广。

植物资源

乐陵市植物资源中,粮食类以小麦、玉米为主,高粱、大豆、番薯等次之,黍子、赤豆、绿豆等小杂粮有少量种植。瓜菜类有西瓜、香瓜脆瓜等。油棉类有棉花、芝麻、花生等。水生植物类水生维管植物有藕、苇、蒲草等,水生原植体植物浮萍、小叶菜、小茨藻芽等。林木类主要有杨、柳、榆、桐等用材树和枣、梨、苹果、桃等果木树。另外植物类药材资源有赤芍药、藕节、山药、花粉、松节、大青叶、侧柏叶等。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主要有狐、兔、獾、鼠、黄鼬、蝙蝠、鹰、燕子、鹌鹑、布谷鸟、蚱蜢蝼蛄科等。饲养动物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狗等。另外动物类药材资源有土元、鳖头、鳖盖子虻虫铅山壁虎等。

自然灾害

乐陵市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干旱。经查阅 1981—2010 年乐陵市气象资料发现,暴雨总日数为51.0天,平均每年暴雨日数为1.6天;大风日数长达93.0天,平均每年为3.1天;冰雹天气18.0次,平均每年0.6次,集中出现在6月,发生时间段主要是午后至傍晚。乐陵市春旱发生率为 62.5%,即十年六旱,初夏旱发生率为70.9%,秋旱发生率为58.3%。伏旱发生率较低,但对作物影响十分严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初,乐陵市现辖9镇3乡4个街道办事处,1处省级开发区、1处省级化工园区、1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行政区划面积1172平方千米。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乐陵市常住人口55.1万人,城镇化率45.08%。年末户籍总人口70.1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4.94‰,全市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15.37:100。人口自然增长率0.42‰。截至2020年11月1日,0-14岁人口占比21.66%,15-59岁人口占比56.04%,60岁及以上占比22.30%,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16.20%。

语言

乐陵方言属北方语音系,齐鲁官话区沧惠片。全市方言基本一致,但因区域不同,略有差异。乐陵方言调值与普通话语音调值相比稍有差异,城区及周边地区比较纯正。普通话的阴平无升降,而乐陵方言则音低有降升;普通话的阳平为高声调,而乐陵方言虽起音与普通话同高,但有下降;受商河县、惠民影响,郑店镇、王集一带将方言的阴平语音读作去声。

宗教

乐陵市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至清末,全县有寺院、庵堂73座,僧尼200余名。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寺院、庵堂有:观音寺(县城)、三灵侯庙(北关)、陕西药王庙等。1970年秋,境内仅存的三灵侯庙因失火焚毁。1979年前僧尼先后全部病故。

清末,境内有全真派道士(出家,不娶妻室)16人,正一派道士(一般不出家,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21人。对本县影响较大、历史较久的道教庙宇有35座。1958年,庙已无存,仅有道士1人。

1948年,始有外地回民(伊斯兰教教徒)迁入境内。1956年,因区划调整,将德平县白家村(回民村)划归本县。至1982年,全县信奉伊斯兰教的计696人,主要分布于白家村和县城。

天主教,于清代分两股传入本县:一是1650年(清顺治七年),耶稣会士汤若望(德国人)派人来山东省传教,路经乐陵时传入吴北斗、小郑家(今属张桥乡),并建起教堂。一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久,法国耶稣会士到河北省献县张庄建立教堂,又相继来本县王木腿、褚家、小赵家(原属宁津县)等村传教,并先后建起教堂。至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全县共有教徒1,006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制定了正确的宗教政策,有些教徒还有活动。至1985年,全县有信徒近200名,分布于7个乡(镇)11个村庄。

基督教又名耶稣教。1862年(清同治元年)春,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殷森德和花某,由天津紫竹林圣道堂(又名循道公会)来本县传教。到1906年2月底,全县有会堂66所(其中租用的6所),教会的各种团体29个,外国传教士3人、信徒8人。中国传教人员37名,工作人员男18名、女4名,信徒751人。1939年,日寇侵占乐陵后,有的信徒投身于抗日战争,朱家寨子教会医院,因收治八路军伤病员,同年12月23日被日伪军烧毁。

经济

综述

乐陵市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37.2亿元,增长4.8%。三大产业结构由16.0:35.4:48.6调整为15.8:35.7:48.5。乐陵市构建起五金机械装备产业、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调味品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体育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等七大现代产业集群。

第一产业

乐陵市第一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22年,实现粮食总产量85.08万吨,同比增长0.69%。

乐陵市作为金丝小枣原产地,拥有三十万亩金丝小枣基地,已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地域保护,拥有全国唯一的标准化示范区,产量占全国的1/10;调味品占全国调味品40%的市场份额,已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建成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希森6号”创世界单产最高纪录。是国家黄三角规划确定的优质粮棉区、绿色果蔬区、生态畜牧区,先后成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优质小麦吨粮田百强县、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

第二产业

2022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家,工业增加值增速6.9%。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96.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45%;重工业完成总产值 63.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55%。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法人企业26家,从业人员2488人,同比增长4.4%,完成产值14.94亿元,同比增长11%。

乐陵培植了汽车配件、体育器材、超导体、棉纺织、生物制糖制药 “五大强市产业 ” 和大枣、调味品、畜牧、马铃薯、玉米深加工 “五大富民产业 ”。2022年,培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家,财源支柱型、科技成长型重点企业53家。培育国家级品牌16件、省级品牌29件。

第三产业

乐陵市第三产业以零售业、服务业等为主。202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03亿元,同比增长0.1%。按消费类型统计,实现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7.07亿元,零售业销售额8.23亿元,住宿业营业额0.25亿元,餐饮业营业额1.44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1.22亿元;服装、鞋帽类实现零售额0.43亿元;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0.48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0.34亿元;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19亿元;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24亿元。

2022年,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完成7.6亿元,同比增长4.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2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达到44家;网络零售额全年预计实现16亿元;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4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6%,增速全市领先。

乐陵经济功能区

山东乐陵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行政级别为正县级,行政区域位于主城区的东北部和西部,总规划面积46平方千米,下辖一个西城街道办事处,20个行政村,1.5万人。开发区现有入驻企业178家,年销售收入是326亿,创利税40亿。

2019年12月,乐陵经开区成为山东省首批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单位,结合自身特点一步步探索,按照“产业化、集群化、关联化、园区化”发展思路,以专业园区建设为总抓手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全市共有学校440处,其中幼儿园272处、小学104处,普通初中14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4处,高中3处,职业中专2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104298人,教职工9984人。

科学技术

现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0个,是全国唯一拥有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县市区。

2022年,22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40%;93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6.25%。获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德州市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奖总数同比增长50%。2022年乐陵市共争取上级科技项目11项,获批上级无偿扶持资金6288万元。2022年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1家,德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家。四是招才引智成果丰硕。2个团队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获批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齐鲁友谊奖1项,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1家。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全市1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0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130个农家书屋、9个城市书屋全部提档升级。市文化馆、图书馆在16个乡镇(街道)建成分馆,图书馆在市区建成5个分馆,新建城市书房1处。文化馆建立起市、乡、村三级文化志愿者网络联系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人才共享。新“三馆”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市博物馆接受社会捐赠210件(套)。成功引进星锐影视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1.8亿元。

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扎实开展和实施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2022年,送戏下乡1050场、公益电影放映5500场。2021年12月,乐陵原创红色舞台剧《富平镇》参加德州党史宣讲主题情景剧展演。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4个,民营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家,诊所74家,村卫生室 370家,执业医师(执业助理)1552人,注册护士1647人。乡村医生788人,其中执业医师42人,注册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146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全市拥有运动场所1063处,其中公共体育公园10处,乡镇(街道)文体广场1053处,全年举办运动会20次,其中职工运动会8次。首次承办全国体操团体锦标赛。2022年“体总杯”全国体操团体锦标赛,8月4日至14日在企业厂房举办。

社会保障

实施常态化防返贫动态监测,2022全年脱贫享受政策户3959户,监测帮扶对象251人;落实行业帮扶政策,发放教育资助35.7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28人,实施危房改造30户,开发脱贫享受政策户、易返贫致贫户公益岗位401人,帮扶困难群众983人。

2022年财政民生支出比达到85%,总投资26.7亿元的“十乐”重大民生实事加快实施。城镇新增就业5681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83人,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13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801万元,扶持创业者382人,拨付稳岗补贴资金760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9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净增578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7万余人,失业保险参保3.8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15万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246.5万元,向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困儿童发放各类补助金6359万元。

生态环境

2022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6天,优良天数比例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德州第一,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八,三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状况均值优良。获批国家级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循环经济示范园获批国家级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入选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依托山东大学入市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创农村有机废弃物碳排放量上市交易。

交通

综述

乐陵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北临天津市滨海新区,东依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结合部,北京、天津、济南市经济龙脉的中心位置,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和主要进京门户,素有“齐燕要塞”“鲁冀枢纽”之称。全市交通主要有公路、铁路等组成。

公路

至2007年底,市内有盐济、乐胡、永馆、乐德4条干线公路,总里程111.2千米。截至2022年8月,乐陵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960千米。

滨德高速乐陵段全线里程32.7千米,途径六个乡镇。2020年12月30日,滨德高速乐陵东互通立交正式通车。作为乐陵市境内的第五个高速口,滨德高速公路东互通立交设置与S239乐胡线交汇处,与滨德高速主线连接,路线全长3.93千米。

济乐高速公路中国高速公路G2北京-上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15千米,线路主线按照双向6车道设计,设计时速120千米,乐陵段全长41.4千米,途径乐陵黄夹镇西段乡丁坞镇、孔镇等6镇65村。济乐高速在乐陵市的进出口已达3处,全市共有高速进出口4处。

铁路

德龙烟铁路山东省“三纵三横”铁路网的干线框架,全线长588千米。2022年开通。德州段全长约67千米,在陵城区临邑县各设一个客货车站,在乐陵市设立郑店镇货运站。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6月,乐陵市共有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32条。城乡公交网络已覆盖全市16个乡镇街道的973个建制村和69个省级贫困村,实现公交“村村通”。根据运力和客流情况,各公交线路每天发送2—11班次不等。同时,新增7座小公交6部,用于接送偏远乡村的乘车群众,与就近途经的公交车接驳,打通偏远乡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千米”。

人文

综述

乐陵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公元前202年置县,作为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拥有“五里冢”龙山文化遗址、魏王城遗址、明代文庙大成殿、碧霞元君故居等古文化遗址。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的文庙大成殿,是目前江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之一。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是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和首批抗战类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

文物古迹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朱集镇枣林旅游路东侧,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馆内设计突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著名人物,以图板、文字、实物及绘画、场景、展柜、多媒体等形式,介绍了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碧霞元君故居

碧霞元君故居初建于北宋赵恒时期,有近千年的历史文化,位于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乐陵市花园镇,距市区20公里。因碧霞元君在此生活修筑王母殿济世救民而得名。整个建筑群占地100多亩,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有龙腾牌坊、盛世广场、碧霞祠景区、王母殿景区为主的景区游览群。2012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乐陵文庙

文庙始建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江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之一,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2007年4月进行修复建,使其恢复本来面目,成为乐陵著名的古文化旅游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庙现有大成殿、“红色·记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庑)、书画展(西庑)、崇圣祠、训导处、碑亭等景点,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以文庙为核心保护区,通过扩建和升级,现正建设崇圣公园。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3.5亿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实话

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实话”是在清嘉庆年间由逃荒人传至乐陵孔镇姚孙村。由杨子祥、杨玉坤改编而成,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大实话”唯一乐器和道具是“木瓜”也叫“哈尔虎”。

 

东路梆子 

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路梆子”剧种,是我国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也有从秦腔演变而来之说。主要流传于章丘区、惠民、历城区济阳区、乐陵等地。东路梆子所使用的舞台语言是乐陵的地方方言。主要有《破洪洲》《春秋配》《刀劈三关》《国公图》《全龙珠》等30多个剧目。

河北梆子

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是我国三大剧种之一,自流传到乐陵后,经过改编、创作成为鲁西北乐陵特有的一种戏曲形式。经典剧目有《蝴蝶杯》《秦香莲》《杜十娘》《三上轿》《疯僧扫秦》《春秋配》等。

 

乐陵金丝小枣的传说

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陵金丝小枣的传说汇集了20余篇关于乐陵金丝小枣的传说,这些传说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乐陵金丝小枣的起源、发展、栽培、加工、医用保健价值,是展金丝小枣风采、研究金丝小枣价值的宝贵资料。在乐陵自古流传下来,它反映了乐陵人民早期的生活状态及金丝小枣的某些特殊特征。

 

乐陵左家派西河大鼓 

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乐陵左家派西河大鼓就是由乐陵的鼓书艺人左玉玺在民国初年创制,形成了独特的乐陵左家派西河大鼓的风格。代表作品有《呼家将》《杨家将》《老鼠告猫》《三堂会审》等。

 

刘氏唢呐吹咔

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唢呐吹咔”创始于清朝末年,以家传的形式流传,至今四代,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刘氏唢呐吹咔”是在鲁西北民间运用较广泛的演出形式之一,常用于戏曲等。代表性曲目有《打枣》等。

 

尚派形意拳 

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派形意拳是武坛巨擘、一代宗师尚云祥先生所创。尚先生提出形意五行拳不可按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来练,机练五行,就得讲“生克制化”五行相生的道理来练,对人体有益而无害。

王母殿的传说 

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母殿的传说”有着非常充实的内容,把王母殿的传说从起源、发展等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出来,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它的价值和用途。

饮食

乐陵饮食习惯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20世纪80年代后期,窝头、饼子、小米粥、玉米面粥不再是百姓的家常便饭,面粉、大米成为百姓家庭的主食品。肉类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菜肴。进入90年代,玉米、大豆、小米及其它小杂粮成为城镇居民调剂生活、变换口味的辅助食品用粮。进入21世纪,成品、半成品食品及奶制品进入家庭,西式餐饮开始兴起。

奎台小米窝头

窝头色泽鲜黄、口味香甜,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奎台窝头,制作出十几种品系,代表作有虾酱窝头、园菜窝头等,被山东省美食协会授以“山东名小吃”称号。

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传爱新觉罗·弘历下江南时,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作贡品呈献给乾隆皇帝,倍受皇帝和大臣们的赞赏。马蹄烧饼制作考究,经济实惠,易于储放,携带方便。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里嫩,酥香兼备,香气四溢,色、味、形俱佳。

刘武官豆腐皮 

刘武官豆腐皮的生产可上溯至清末时期,刘武官村刘姓后人始终坚持手工制作,并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刘武官豆腐皮”以色泽金黄、香、醇、韧富有弹性,富含丰富的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适合人体的十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而独具特色、名闻遐迩。近年来乐陵市花园镇大力发展刘武官豆腐皮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

习俗

婚嫁习俗

20世纪80年代后,男婚女嫁仍沿袭从议婚、订婚、约婚到结婚的传统习俗,90年代中、后期,个别程序发生变化。提亲主要有三种形式:男、女青年恋爱合意后,邀请媒人提亲;男、女青年一方看中另一方,托人到对方家提亲;男、女双方素不相识,由介绍人提亲。

经男、女双方同意,即订婚。一般由双方家长和亲戚聚在一起,举行订婚仪式。青年男、女双方改口,互按对方的称呼称呼对方家人。订婚礼金数额变化较大。80年代末,一般为六百六十元。90年代后,一般为一千零一元、一千六百元不等。进入21世纪,增加到六千六百元、一万零一元不等。礼金数额有寓“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六六大顺”之意。

议婚亦称“送日子”,一般由男方选出结婚日期 ,结婚前由介绍人(媒人)告知女方。找人选吉日,用红纸写上结婚日期、迎亲车方向等交于女方,并备一定数量礼金。城镇居民以“国际劳动节”、“十一”期间结婚者居多。婚期有不能提前一个月约定和不能随便更改的习俗。所谓“隔月不看日子”、“动一动死公公”、“挪一挪死婆婆”之说均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80年代后期仍沿袭传统婚俗。恋人到法定婚龄结婚,首先到民政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书。迎亲多以自行车为主。90年代后,自行车迎亲者渐少,汽车扎彩、乐队迎亲、全程摄像兴起。进入21世纪,举行婚礼雇用专业司仪,并配有音响设备。婚宴逐步由家中转向酒店。

丧葬习俗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遗体全部实行火化,但丧葬形式城、乡不一。城镇以举行告别仪式取代发丧送殡,以花圈取代“烧纸”,子女以佩戴黑纱、白花取代披麻戴孝,骨灰大都供奉在殡仪馆骨灰堂。安葬以火化后埋葬居多。

祭祀习俗

20世纪80年代后,祭祀仍沿袭传统习俗(“三七”、“五七”、祭日、正月初二、清明节、七月十四、十月初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祭品有所变化。千元、万元、亿元面额冥币兴起。

特产

金丝小枣

始于春秋,兴于魏晋,盛于明清。乐陵金丝小枣品质优良,皮薄肉厚,核小色美,肉细汁多。晒干的金丝小枣掰开后,能看见果肉间有缕缕金丝,故名“金丝小枣”。乐陵小枣现有100多个品种,乐陵市被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金丝小枣原产地”。2014年12月,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德州市第3个获得农业部登记保护的产品。

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草食性反家畜。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当地农户的重要的役用牛,是当时重要的生产资料,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渐普及而退出。鲁西黄牛体质结实,肉质鲜嫩,脂肪均匀地分布在肌肉纤维之间,形成明显的大理石花纹,有“五花三层肉”之美誉,是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品种牛之一,已经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品种名录。乐陵市是鲁西黄牛的主产区之一。

风景名胜

综述

乐陵市拥有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示范点)8个,省级16个,其中,千年枣林身省内首批原生态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1995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金丝小枣之乡”,2001年又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优特金丝小枣特产之乡”、“中国富金丝枣都”。

2007年乐陵市被中国调味品协会授予“中国调味品产业城”。

2016年,乐陵市成为省级园林城市。2月,乐陵市顺利通过2016年度省级卫生城市复审验收,再次荣获省级卫生城市荣誉称号。12月,乐陵市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2016年度省级精神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10月14日,乐陵市获得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2022年5月,乐陵市被评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县”。

2023年5月,乐陵市农业农村局被授予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