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尔登 :网络上迅速蹿红的专栏作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18:34

刀尔登,本名邱小刚,曾用名三七,1964年生于沈阳。是一位中国诗人、专栏作家。1982年以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回到石家庄市,曾任职于河北省社科院和《杂文报》。

早年以网名“三七”活跃于中青论坛,离开报社后开始给杂志写文章。长期供稿与《新世纪周刊》《瞭望东方》等。著有《鸢回头》《玻璃屋顶》《中国好人》《不必读书目》《七日谈》《旧山河》《亦摇亦点头》等作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刀尔登1964年在沈阳出生。1969年,5岁的刀尔登随父母下放到凌源市的一个山村,离那里不远有个镇子叫刀尔登,便是他笔名的由来——在那里,他从6岁长到14岁。1970年代中期,他随家迁徙到石家庄市。1982年,以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6年,大学毕业的刀尔登选择回到石家庄,进入河北社科院工作。90年代末,进入好友任职的河北日报社旗下《杂文报》做了三年编辑。

写作经历

1994年,与浙江大学教授缪哲合编出版书籍《美语新词及名物词典》。2002年,以笔名“三七”出版书籍《玻璃屋顶》,收集了其1999年以后在网络上写的随笔,包括《把人集合起来》《好人常受苦》《不可理喻》《我为什么喜欢猫》《一个人的示威》《她爬上了屋顶》等篇。2005年,刀尔登开始写专栏,那些文章后来收入于著作《中国好人》。2020年6月,出版书籍《鸢回头》,在书中解读《论语》《道德经》《庄子》等经典,展现孔子等古典思想家的精神世界。2023年6月,创作的一部以爱好为话题的随笔集《背面》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创作特点

刀尔登的作品探讨的核心话题,多是围绕“当代人缺乏的常识”。在他的作品中,最多见的是像鲁迅一样观点犀利、一针见血的杂文随笔,偶尔出现的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不拘泥于时空的自由叙事。其最初的专栏文章收入到《中国好人》中,书中有很多“激烈”的观点,比如“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负责劝人甘愿被杀”,又如“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在这本书里,他写了包括李斯曹操韩愈司马相如等戴着“历史面具”的好人与坏人,为的是通过讲述一些史实,让这些人物不再那么脸谱化,因为“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在后来的对话体文本《七日谈:字母表以及希里花斯人的合理生活》里,刀尔登借助“我”和张三的对话,继续探讨“当代人缺乏的常识”。书中,“我”来自“我国”,张三则来自希里花斯国,两人在下山途中迷路,前方是悬崖,被困住的两人无奈之下开始互相给对方讲故事。“我”说的,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人和最普通的故事,这些人中有乞丐,有酒鬼,有隐士,还有江湖骗子。而张三口中的故事则奇崛怪诞,像是寓言一样满载哲思。《七日谈》里,刀尔登说,能短暂沉溺到一件和生计无关的事情中,是种福气。在他的生活里,读书就是这种福气,写作本来也该是,但实际却难免跟生计有关。从杂文到对话体,刀尔登隐匿了自己的真实立场,但总逃不脱说理的内核。嘴上说着“怕麻烦”,好像不愿理俗事,但在他的专栏和著作里,却无处不透露出想要为读者“提点醒儿”的责任感。

刀尔登笔下的历史不拘于某个朝代,多是岁月往事的某个片段或史料典籍的点滴记述。他钟情于历史的小角落,这些小角落蕴含着可被再认识、再解读的有机能量。他挥洒自如地串讲这样的小角落,但不直抒胸臆,常将所感所思暗含文字之内。在他的字里行间读到不是史家随笔常见的史观或轶闻,说人说事的背后说的是我们自己。其以另类的视角和理性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及其轶事,与当下流行的戏说新编之类哗众取宠、夺人眼球的“玩弄”历史者,有着天壤之别。刀尔登的“刁”在于文章的选题和入笔的角度,在于他对史实史料的丰富掌握与信手拈来,尤其是能以史观今,挖掘出历史人物与事件背后潜存的普遍意义,见人之所未见,从而引领读者去思考去感悟,泱泱中华几千年的文明积淀给历史、给国运,乃至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其行文从容,不疾不徐,收放有度却又一针见血。譬如,谈及人的立场:“经常,知识越少的人,越是融通,而有些学富一两车、七八车的人,接触的新知越多,性子越是乖戾。”直至得出“价值观越到核心,越不被事实撼动,这一点千古不易”的结论,而在《数典忘祖》一文中,他则劈首指出:“多数时候,人不是按照事实改变看法,而是相反,按照看法选择事实。”然后,巧借旁引,抽丝剥茧,据史实得今论,令人啧叹刮目并凝神自省。

人物评价

刀尔登的读史随笔、人文历史随手掂来却丝毫没有堆砌炫耀之感,仿佛只是和好友就那么闲闲一谈,可是随时会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让你品味再三。语言精练,不解释,不求你认同,只是描述自己的见解,有时候一句话直击要害,点中穴位,让你不由得拍案。(银川晚报 评)

练武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讲故事的最高境界,就是把生活的真实小事,演绎得痛入心扉,直坠人性黑洞。《七日谈》中,一个个既真又假的故事缓缓道来,其意义触角却遍布了社会、政治、宗教、伦理,而这些触角的最终集结地,是那个深不见底的人性深渊。这个真名邱小刚、曾网名“三七”、现名刀尔登的中年男人,似乎信手间就把心思缜密如谍战桥段般的家国隐喻——比如希里花斯国的“放逐法”——塞进了人人都能看懂且未必能理解的文字里。书中那些头顶英文字母现身的主角们,越看越像自己。(钱江晚报 评)

刀尔登的《中国好人》一书,皆是在历史的缝隙中,洒扫出一条短促的路径,以供读者,另眼探寻,书中常有如,“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这样精妙的论断,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但似乎并没有建立一整套体系,我所说他胸无大志即在于此。也正因为此,他的历史散文才有这般洒脱与自由。(新京报 评)

参考资料

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钱江晚报.2024-01-27

刀尔登.豆瓣读书.2024-01-27

三高隐士 刀尔登.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7

今天我们怎样读经典.中国作家网.2024-01-27

乐此不疲|钓鱼与打猎.财新网.2024-01-28

两千年后读经典,我们接受的是什么?|专访刀尔登.百家号.2024-01-27

从个人立场写作或解构社会.凤凰网.2024-01-27

玻璃屋顶.豆瓣读书.2024-01-27

世界上最愚昧的事,是允许自己处在愚昧中.澎湃新闻.2024-01-28

缪哲.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2024-01-27

美语新词及名物词典.豆瓣读书.2024-01-27

鸢回头.豆瓣读书.2024-01-27

爱好是一种异议 | 刀尔登随笔集《背面》.澎湃新闻.2024-01-28

背面.豆瓣读书.2024-01-27

大道和小道.豆瓣读书.2024-01-27

亦摇亦点头.豆瓣读书.2024-01-27

好好讲道理.豆瓣读书.2024-01-27

旧山河.豆瓣读书.2024-01-27

不必读书目.豆瓣读书.2024-01-27

牛人的物种起源.豆瓣读书.2024-01-27

七日谈.豆瓣读书.2024-01-27

中国好人.豆瓣读书.2024-01-27

2012年河北散文漫谈.中国作家网.2024-01-27

颠倒看历史,刁钻论古人.凤凰网文化.2024-01-28

刀尔登和读书.中工网.2024-01-27

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钱江晚报.2024-01-27

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百家号.2024-01-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