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敏 :鞍山师范学院体育部主任首席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01:33

现任鞍山师范学院体育部主任兼书记,国家级田径裁判,国家级体育社会指导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协会理事,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大专院校分会副主任,辽宁省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鞍山师范学院重点扶植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责任教授,享受鞍山市政府津贴。刘志敏教授辛勤工作在教育第一线34年,不仅在体育教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执着敬业的精神更赢得了同行们的敬佩和学生们的爱戴。

主要贡献

近二十年来,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0余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22部(独立3部)。主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项目4项,主持辽宁省科协、教育厅、辽宁省社科联课题10项。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共11项。

一、育人为本,坚持全面培养未来人才的方向性

刘志敏教授对学生和蔼可亲,深受学生的爱戴。在本科学生的体育教学中他不但传授给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还与学生一起探讨人生真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生思想,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不但给学生讲明做事、做人与研究学问的关系,还要求学生掌握 "讲究科学,追求真理,刻苦严谨,踏踏实实做事、做人"的道理。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他无偿给学生们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知识培训,对考试通过的学生,也是无偿给办理"体育指导员"证书。

1993年以来的14年中,他一直担任体育部党支部书记。工作中,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运用于实践。1993年以来,加强组织建设,至今共培养了17名优秀青年加入了党组织。 1993年至2003年,一直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鞍山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二、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团队综合素质

作为体育部主任,刘志敏教授清醒地认识到,要抓好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必须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致力于教学梯队建设工作,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刘志敏教授认真规划体育部教师队伍建设,大胆吸纳和引进人才,不断接收年轻、有朝气、有活力、德才兼备的新教师。同时,他还注意对现有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进步和业务成长,积极培育中青年教师中的骨干,给他们压担子,尽可能的创造学习和进修机会,并且组织好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工作,努力建设体育部的教学科研梯队。

从他上任以来,一直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坚持为青年教师进行教学领域的相关讲座、辅导、答疑。并且邀请国内名校的优秀体育教师和专家来校讲学,通过各种途径给教师们充电,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骨干。

他还经常与老教师、教研室负责人、青年教师进行谈话,听取广大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的反映,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结合实际,和体育部全体教师开展民主会,请大家谈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给体育部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的氛围。

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志敏教授深刻的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不断鼓励和鞭策体育部教师继续学习深造,提升自身素质。2002年以来,公共体育部26位专任教师中,有8人晋升为高级职称;4人被聘任为校重点扶植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成员;1人获得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13人先后考取了研究生,使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比例由02年的11.5%提高到现73.1% 。现体育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共18人,比例达到了100%,在全国也是罕见。

三、严谨治学,关注学校体育发展的时代性

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他一直任劳任怨地战斗在体育教学工作第一线,不但主讲研究生课程,还主动承担了本科生的体育课程,与年轻教师们一起风里来、雨里去。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注重创新,在公共体育理论课程中全部实施了多媒体教学,并运用了网络教学手段,效果显著,教学质量优秀,所讲的课程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带领全体同志联合公关,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1997年开始进行的教育部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面向21 世纪学校体育改革与多维目标模式探索"研究成果于1999年在我院应用至今,并且在辽宁省13所高校推广或应用。1999年,依据刘志敏教授国家级课题的创新成果,构建了"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新体系。教育部专家对此成果鉴定为"刘志敏教授在此教学改革中,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吉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全国18所高校对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引用了此成果,实施了体育俱乐部教学。通过刘志敏教授多年的努力,鞍山师范学院体育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6年,公共体育课被评为首批院级重点课程;2001年,公共体育课被评为院级重点一类课程;2002年,刘志敏教授被评为鞍山师范学院教学导师;2003年,他主讲的公共体育篮球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成为我省唯一获得此荣誉的体育课程;2004年,刘志敏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获得了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刘志敏教授大胆改革创新,构建了"三元式"教学法,并在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优中获得了一等奖;主编教材一部,并在鞍山师范学院等3所高校应用。

四、虚怀若谷,甘为人梯的学术品格

刘志敏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被省内外多所高校聘任为客座教授。他一向以事业为重,淡泊名利。在参加大型的联合科研攻关中他总是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份子,取得成绩从不居功自傲。他主持的"普通高校以体育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省内外18所高校几十人参加,研究内容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在国内都是少见的。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够协同各方学术见解,使之统一于一个学术整体之中,如果没有一种气量和深厚的学术功力是很难做到的。

刘志敏教授先后主持全国学校体育卫生"九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辽宁省学校体育改革的实验研究";世界银行贷款支助项目"面向城乡中学培养应用型教育科研人员";教育部与中央教科所"十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普通高校以体育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的实验研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项目2项;其中,"转型期辽宁省特大型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课题引进了2.8万元的资金,已经结题,该研究成果被辽宁省六个特大型企业所引用。"十一五"期间主持辽宁省教育厅、省规划办等部门课题共5项。其中2005年主持"辽宁省'十一五'时期辽宁省国民体质健康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课题以国民体质健康现状研究为目标,研究样本包括辽宁省3-69岁的323600例不同类别人群,不同学历学生人群健康素质和不同类别学生体质健康等、集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一批优秀的体育专家教授学者、骨干教师250余人集体联合攻关,是辽宁省近20余年来体质健康规模最大的研究,对推动辽宁省体育科研整体水平、培养体育科研队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提出了辽宁省国民体质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对辽宁省国民健康素质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促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2005年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课题"中国大中型企业职工体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引进了1.5万元资金;刘志敏教授于2005年获得了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1月,获得辽宁省教育厅颁发的辽宁省"十五"首批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先后获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体卫艺司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中国近现代百年学校体育回顾与展望科研论文报告会二等奖;2005年8月,获得了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1月,获得十五全国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课题二等奖;2006年6月,获得了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12月,获得了辽宁省十五期间科技成果二、三等奖;2007年7月获得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一等奖;2007年8月获得第八届体育科学大会二等奖

五、不墨守成规,感受时代脉搏,不断充实自己

刘志敏教授一直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坚持对自己进行知识更新,不断了解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补充,与当今高校中的"浮躁思想"形成强烈反差。

他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实际工作中,他不但注意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和补充,还注意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针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他还不断到国内名校去取经、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来指导本学校的体育工作实践。

刘志敏教授多年来坚持英汉双语教学,这种情况在体育学科并不多见。他坚持利用英语撰写学术文章,从2001年以来,在核心期刊用英语发表本学科有价值的论文4篇,受到同行的好评和尊敬。

刘志敏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浇铸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为辽宁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