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日平 :燕山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21:01

刘日平,男,汉族,1963年11月生,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主任。2001年,刘日平任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大块非晶合金,空间材料科学,非平衡相变与亚稳相截留。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重庆大学,毕业后获得铸造专业学士

1985年9月—1988年7月,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获得铸造专业硕士学位。

1988年7月,任燕山大学材料专业讲师。

1995年9月—1998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毕业后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1998年10月—2000年3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宇航院凝聚态物理专业学习深造。

1999.09-至今,燕山大学,材料专业,教授。

2000.03-2000.09,剑桥大学,材料专业,欧洲基金。

2001年,任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主任;3月,遴选为燕山大学材料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4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9年由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日平教授主持的“空间飞行器长寿命关键构件制备与服役中的基础问题”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获得科技部支持经费3200万元。刘日平教授被国家科技部聘为首席科学家。

现任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主任。

2010年,获聘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7年9月19日,当选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2021年10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刘日平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块非晶合金、空间材料科学、非平衡相变与亚稳相截留等。

刘日平在利用亚稳技术开发特殊性能金属材料方面成绩突出。提出了含亚稳相的材料设计新方法,发明了亚稳材料制备系列新技术,开发出十多种全新的特殊性能金属材料,解决了空间防护、飞行器传动机构等关键材料难题,并被广泛应用在航天、中核集团、化工、钢铁等领域,具体成果如下:

一、为资源卫星、天宫号、空间站等太空环境防护工程解决了关键材料难题。提出跨尺度界面耦合亚稳材料制备新思路,发明了变形局域化新技术,解决了性能差别大的金属材料间的协同变形和界面耦合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空间屏蔽新材料,替代国际上常用高密度材料,屏蔽效果提高56%,并实现减重45%。开发出强/塑多界面耦合新材料,航天部门采用该技术和新材料,研发了全新的空间微小碎片防护结构,防护效果比国际现有技术提高了79.8%。成功应用于空间环境探测、载人航天卫星导航等航天任务高能粒子辐照和空间微小碎片防护工程中,并纳入中国国空间站关键部位防护设计中。

二、为解决空间飞行器传动构件轻量化难题开发了新材料。建立了含非晶相/亚稳晶相时亚稳材料设计新方法,研制出十余种高强韧和低成本全新锆合金,其抗拉强度可达1600—2000MPa,是传统锆合金的2—3倍;无需锆、铪分离,成本仅为原来的1/4。替代常用合金钢用于空间机构传动构件,重量减轻30%;尺寸稳定性提高67%;在太空特殊环境下服役寿命比替代材料提高1.5倍以上,打破了长期以来飞行器受传动构件服役寿命的制约,支撑了近百套空间卫星驱动机构的工业设计和应用。

三、发明了适用于极端役环境下的新型锆/钛基合金材料。针对极端服役环境,建立了锆/钛基合金设计新方法,开发出了全新的锆/钛基新材料,并发明锆/钛基合金表面氮化和碳氮化新技术,实现了在工业领域极端服役环境下的大量推广应用,作为国家重点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于特殊腐蚀介质处理上,创造了社会经济效益。

四、提出了使用非晶化实现钯合金强韧化的新思路,解决了真空冷焊和磨损耦合国际技术难题。发明了非晶与MoS2复合镀层化学共沉积技术,粘着系数降低3个量级,为解决真空环境下摩擦副的冷焊与摩擦耦合难题开辟了新途径。

刘日平带领团队建立了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发表论文

截至2017年3月,刘日平已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物理评论B辑(Phys. Rev. B)》《应用物理快报(Appl. Phys. Lett.)》《生物材料学报(Acta Mater.)》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授权专利

承担项目

截至2021年10月,刘日平已主持973计划项目、863项目、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

主持项目

1 天基自分散宽覆盖xxxxxx2006 AA809704 863 2006-2007 主持

2 大块非晶合金在xxxxxx中的应用研究2004AA744051 863 2004-2005 主持

3 微重力条件下大块非晶合金制备与应用研究2002AA744051 863 2002-2004 主持

4 大块非晶的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2001AA331010 863 2001-2004 主持

5 高压下二六族化合物的电输运性质2005CB724404 973 2005-2007 主持

6 超常规条件下的非平衡相变与亚稳相截留5032510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4-2007 主持

7 深过冷熔体急冷制备亚稳相50171059 国家自然基金 2002-2004 主持

8 锗及锗-镍合金原子团簇触发凝固59871045 国家自然基金 1999-2001 主持

9 高压下锗-基合金的凝固过程研究50271062 国家自然基金 2003-2005 主持

10 Undercooling and solidification of metallic-like liquid silicon GZ032/6 中德合作国家基金委 2002-2004 主持

11 深过冷条件下锗硅合金相变行为 国家留学基金 2002-2005 主持

12 新型xxxxxx空间应用技术研究41321030103 总装预研 2003-2004 主持

13 复合装甲xxxxxx铸造成型51418040203HB0101 总装预研基金 2003-2005 主持

14 大块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制备02215108 河北省“十五”攻关 2002-2004 主持

15 硅熔体的深过冷与凝固2001116 河北省高校博士基金 2002-2004 主持

16 Ni-P二元大块非晶合金研究503278 河北自然基金 2003-2006 主持

17 非平衡相变与亚稳相截留 长江特聘教授经费 2005-2008 主持

完成项目

1 大块非晶合金在xxxxxx中的应用研究 863-2004AA744051 2004-2005 国际领先 第一

2 微重力条件下大块非晶合金制备与应用研究 863-2002AA744051 2002-2004 国际先进 第一

3 深过冷熔体急冷制备亚稳相50171059 国家自然基金 2002-2004 国际先进 第一

4 锗及锗-镍合金原子团簇触发凝固59871045 国家自然基金 1999-2001 国际先进 第一

5 高压下锗-基合金的凝固过程研究50271062 国家自然基金 2003-2005 国际先进 第一

6 Undercooling and solidification of metallic-like 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GZ032/6 中德合作国家基金委 2002-2004 国际先进 第一

7 新型碳化硅制备与空间应用技术研究41321030103 总装预研 2003-2004 国际先进 第一

8 复合装甲xxxxxx金属铸造成型51418040203HB0101 总装预研基金 2003-2005 国内领先 第一

学术交流

1998到2000年期间作为洪堡学者和在欧洲基金资助下分别在德国宇航院和英国剑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主持了一项中德合作研究项目;两次担任中俄双边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首届亚洲高压会秘书长;国际会议邀请报告4次。

人才培养

除了在专业知识上给予学生指导外,刘日平还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一起攻关课题的过程中,他从宏观上把握方向并予以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内在潜力,使学生们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他深知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再加上自己良好的英语水平,他时常教授学生英语翻译和写作的知识、技巧。有时甚至在研讨会上通过投影器逐句逐词地剖析学生的英语论文,细致地挑出并修改其中的错误,以此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这对于学生获取世界前沿信息和拓宽论文发表途径大有裨益

刘日平指导培养的学生有燕山大学教授张新宇等,指导的博士生冯士东和夏超群分别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2001年《中国物理快报》(英)特约审稿人。

2005年中国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年《Frontiers of Physics》编委。

2006年中国材料研究会—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分会理事。

2006年《材料导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1年中俄极端条件相变双边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2002年亚洲高压会秘书长。

人物评价

“刘日平为使中国空间环境防护技术处于国际前沿水平作出重要贡献。”(长城网评)

“他(刘日平)就像是一位攀登者,兢兢业业地为特殊性能金属材料的研制攻下一个又一个‘山头’。”(《河北日报》评)

“刘日平将满腔的热血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科研事业,在寂寞而崎岖的科研路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成绩斐然,但已成为过去,面对更大的工作压力和对自己更高的要求,他的求索之心不会停滞,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他良好的科研品质和豁达容人、勤勉谨慎的生活态度定会为他的人生篇章添加更为辉煌的一笔。”(燕山大学评)

获得荣誉

2023年8月31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