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塞 :原美国东部社会学学会主席

更新时间:2024-09-20 11:08

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社会学家。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像很多知识分子一样,他先于1933年流亡于法国,后于1941年移民美国。1975年,科塞曾担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并任该会执委十年,后任学会理事。他还曾担任美国东部社会学学会主席、社会问题研究会主席。

人物概述

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1913-2003),社会学家。

科塞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像很多知识分子一样,他先于1933年流亡于法国,后于1941年移民美国。

生平经历

在巴黎期间,曾度过一段艰辛的岁月,后有幸进入巴黎大学的文理学院。经导师的点拨,他将自己的专业方向由比较文学转向社会学。法国社会学界仍笼罩在迪尔凯姆的传统之下,但科塞很快厌倦了这种风格,便加入到马克思主义小组中,继续他在德国时就开始了的对马克思著作的学习。受亨利·雅各比的影响,他又告别了正统马克思主义。

1941年到美国后,在国际救济中心遇见办事员罗丝,二人一见倾心,很快走进婚姻的殿堂。以后罗丝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读书,科塞也于1948年进了该系研究生班。这期间芝加哥大学纽约招募教师,科塞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他自认为从教学中收益颇多。

但二年后他还是决定回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当时的哥大社会学系正值其黄金时期,教师中有默顿、伯纳德·巴伯、金斯利·戴维斯、保罗·拉扎斯菲尔德赖特·米尔斯、林德等人,研究生班的同学中有利普塞特、皮特·布劳、古尔德纳和科塞的妻子罗丝等高材生。以帕森斯的高徒们为核心的哥大社会学系自然以结构功能主义思想为其主导。在动荡的魏玛共和国时代度过少年时代的科塞不能容忍一种不包容社会冲突的理论,成为结构功能领地中的异教徒,尽管他一直钦佩帕森斯。

他的学位论文想全面研究齐美尔,但其导师默顿不允许,而是要求他对齐美尔思想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并有所创新。于是,科塞就“社会冲突的功能”展开研究。

1954年,他获得哥大的学位,两年后以学位论文为基础的同名著作出版。

1968年起,他转至纽约大学石溪分校任教。60年代,美国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科塞的著作遂名声鹊起。他很快有出版《社会冲突研究续篇》,但影响不及前书。两书的问世及影响使他成为社会学理论中冲突学派的代表人物。

但他不愿被披上“冲突科塞”的紧身衣,遂开始了冲突理论之外的研究,《理念人》、《贪婪的制度》、《社会学思想名家》、《一束荆棘花》、《在美国的流亡学者》等先后出版。他还积极宣扬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在麦卡锡时代创办《异议》(Dissent,1954)杂志,至今尚存。

主要思想

社会冲突的类型

一是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所谓现实性冲突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的冲突,因此,冲突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例如,工人为了增加工资而参加罢工就是现实性冲突。非现实性冲突是指冲突本身就是目的,冲突高于一切,冲突就是“释放紧张状态的需要而发起的冲突”。再如,一个有恋母情结而憎恨男人的人,为了发泄愤怒而同老板发生的冲突。

二是亲密关系的冲突。科塞认为,“关系越亲密,情感越投入,就越倾向于压抑敌对的情感,而不是把这种敌对的情感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在初级关系群体中,冲突不易爆发冲突。但是,这也不等于说没有矛盾,如果不注意敌对情绪的释放,而却让敌对情绪积累起来,一旦冲突爆发,就可能非常激烈。如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冲突。

三是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内群体冲突是指发生在群体内部之间的冲突,而外群体冲突则是发生在群体外部之间的冲突。

四是意识形态的冲突。即以集体目标为动机的冲突。如为了共产主义而引发的国共两党之间的冲突。

社会冲突的功能

一方面,科塞认为,社会冲突具有正功能。如果群体内部冲突双方不涉及群体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则冲突会对社会结构发挥积极功能,反之,如果涉及到核心价值观,就会导致社会结构的瓦解。

另一方面,外群体之间的冲突,可以引发群体内部的团结与整合,可以增强群体内部团结。但是,缺乏内部团结的群体如果遇到外部冲突时,也可能面临瓦解。

再次,社会冲突可以起到“安全阀”的作用,缓解和释放社会压力及敌对情绪。

最后,冲突可以引起社会的变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