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赞廷 :清末民初文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21:49

刘赞廷(1888—1958)名永,字丞,笔名懒兵。汉族,清末民初文学家,河北河间府东光县人,北洋宪兵学校毕业。

正文

刘赞廷号称清末民初康藏边地一支史笔。早年追随清季川滇边务大臣兼驻藏大臣赵尔丰拓土戍边,在对康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民国间,改任川边军分统,继任蒙藏委员会调查室主任等职。刘赞廷以自己“历边十四年”之经历,成图志数十种。足见刘赞廷颇重地方文献的运用和编纂。另著有《康藏宝鉴》、《边藏言》、《藏地秘史》、《三十年游藏记》等作,为川藏的地方文献和方志事业作出了贡献。刘赞廷遗存《藏稿》尤为人们所重。

刘赞廷,任赵尔丰属员,随清季川滇边务大臣兼驻藏大臣赵尔丰赴川藏,历经边务三十余年,足迹遍于康藏之境。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朝为处理江孜等处开辟商埠事宜,以四川总督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携陆防两军入藏办理善后事。此后,曾任西藏自治区军营哨官、管带、标统、分统,代理西藏镇守使等军职。在遇达赖喇嘛所阻时,刘赞廷为西军中营哨官,由康定市出关,经巴安,分防盐井县,适逢藏军袭扰,奉命西渡澜沧江,收札夷,克复闷公,转战于桑昂曲宗。宣统元年(1909),调赴石渠县,随征于赤水市,渡通天河,转至昌都市,经三十九族入藏,进驻江达县、波密。后折回,由拉里进攻,破新达寺,南至白马冈。由此,越冬九,至工布以南,收抚底穆宗、布什噶,以至雅鲁藏布江边。宣统三年(1911),适逢西康省建省,移防贡县,担任川边第一镇协统,比至鼎革,复带全军驻巴安。民国间,改任川边军分统,继任蒙藏委员会调查室主任等职。民国元年(1912)5月,藏军万人围攻巴安。6月,尹昌衡川军西征平叛,时任标统的刘赞廷在甘孜县接令,由增科捷道率兵支援。7月,刘赞廷部在郎翁大桥获大捷,顺利解巴安之围。入冬,因边军统领顾占文欲借兵挺藏,不允,愤而通电下野,刘赞廷接任,代理边军。民国二年(1913),边军驻防金沙江以西,刘赞廷为分统,由巴安夹攻,参与围剿陈步三叛乱。民国三年(1914)1月,时任代理巡防全军统领的刘赞廷督军克复得荣县。是年,川边镇守使张毅到职,分旧边军为三部。刘瑞麟为统领驻巴安,刘赞廷为分统驻江卡,彭日升为标统驻昌都市,分段设防。民国四年(1915)6月,边军统领移驻昌都,代统领刘赞廷为边军分统调驻巴安。是年,中央授刘赞廷中将衔加二等文虎勋章。刘赞廷在任代理巴塘县知事。民国六年(1917),藏军越界割草,与边军发生冲突,刘赞廷坐镇巴安,率军作战。其镇守的南路战线坚固,而北路失利。战至翌年9月,昌都失守。10月,时任巴安县知事的刘赞廷,奉川边镇守使陈遐龄之命前往昌都谈判。英国派外交官台克曼赴昌都调解。对台克曼所提协定内容,刘赞廷表示“川藏两军之冲突,为中国境内局部之事,非外人所可以得而干预,”拒绝签字。民国八年(1919),前川都督熊克武调刘赞廷入川,筹议边防。因陈遐龄阻断改由云南省进京,又被云南都督唐继尧劝阻,委任川边军司令,令其整顿旧部。1921年,他解甲归田。1923年,入清史馆。1929年,入蒙藏委员会。1930年,随唐柯三入藏处理“大白事件”时,瞻化失守,物理化学告急,刘赞廷先赴甘孜藏族自治州拦阻藏军。藏方派昌都噶伦阿丕交涉,定于德格县会晤。进行之际,适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唐科三先行回京复命,留刘赞廷在甘孜处理善后事宜,至和平解决,终其事。其间,刘赞廷有机会检钞了赵尔丰大量档案,加以诠释,并自著了笔记。后任南京中央蒙藏委员会委员,康定重庆银行西康分行经理,重庆中国毛纺织厂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庆西南图书馆研究员。1953年,重庆市文史研究馆成立,1954年5月聘刘赞廷为重庆文史馆馆员,从事康藏研究工作。著述颇丰。

有关他入藏的经历,在波密之役及其前后左右,他写下了《西南野人山归流记》,既记载了战时战后情形,也隐约传达了自己的理想。其中有他自己的《波密日记》和《夏瑚日记》,经整理过,收入了他的《藏地秘史》中。内录有“此时的波密之战正在进行中,刘赞廷所在的边军中营走在了彭先锋之后,以至于承担了一个打扫战场的角色:纳降招安,清查登记。后来风闻噶朗王白马策翁直奔白马冈,也许打算生擒活捉立个战功,便转了向改了道,向着墨脱县境内长驱直入,以至于选择了一条曲折艰难之路,备受山地热带行军之苦,所遇强敌不是人而是虫:行路有蚂蝗野蜂叮咬,宿营有臭虫跳蚤伺候,室外又是蚊子小咬遍野。尤其那蚂蟥,不似北方栖居水中,而是在树枝草棵间,处处埋伏,一有人畜走动,闻气而至,不胜其烦;一旦钻进牛马鼻耳或进入腹中,就不止一个麻烦的问题了。刘赞廷的宝马坐骑本是膘肥体壮,几天后便见消瘦,眼神含悲,又无法诉苦,一见水汪便将口鼻伸进去,不肯离开。刘赞廷心疑,细细观察,看见了,有个软体生物从宝马鼻孔中蠕动着探出一截,好像在吸水。拿马尾挽个扣,小心地套了出来——哇!是条蚂蝗。可怜的马!此时恰好路遇滇商李某,李某时常行走此路,富有经验,传授一个办法:每天用盐水涂于牛马鼻耳,则蚂蟥不致侵犯。刘赞廷如获至宝,每到一处便好心好意告知当地人。对于这些蚊虫叮咬之类,刘氏领教得多了。”所历之苦境可见。

刘赞廷善诗,所历多留诗作。刘赞廷《康北诗草》内有:其一:“万株松滴翠,千仞菩提埃。画阁云中见,重楼岭上开。齐天悬赤水,移月为蓬莱。灵莲花院,人间明镜台。”其二:“乘登白玉道,百里绕耕耘。树老寒山翠,花开映水弘。云深藏古寺,日落满江城。游客斜阳里,驰驱忘倦行。”民国初年巴塘县代理知事刘赞廷曰:“讲武当年事已迁,空留迹址忆前贤,一湾绿水千株树,避暑人为九夏天”,一腔怀古之悠情。对“巴山积雪”赞不绝口,并赋诗一首:“玉柱银桥镇发寒,烟霞倚在峰峦,冰天一色乾坤滞,留作人间当画看。”刘赞廷悼坚守察隅县将士的诗:“千里孤军势已危,滇云假道共时为。齐东无复田横节,塞上悠归赵母悲。羌笛吹来壮士血,戎楼人去儒林碑。藏江不尽英雄泪,一瓣馨香万古垂。”甘孜县西南距雅砻江有一温泉,绿叶黄花,风月无边,每逢春夏,男女往浴,皆自携帐篷酒肉,浴后歌舞,为一快也。刘赞廷诗云:“绿野浮萍水一涯,温香人去浴留霞,狂歌舞罢斜阳里,带醉归来踏落花。”甘孜大金寺西北三百里,平地一石,高长余,其石身掀佛影,相传数百年前,有喇嘛于此修炼成道,乘一骡而去,上有骡蹄足迹,深二丈许,常有雨水经年不干,人们信奉为神水,能治百病,名曰佛影石。刘赞廷诗云:“佛现石中事亦奇,遗留当日有谁知,蹄存最是神仙水,能治人间信仰痴?”民国十九年,甘孜藏族自治州被占据,懒兵(刘赞廷笔名)同唐柯三奉命查办,途中成诗一首。“金江人重渡,牧野再寻盟。行到界碑处,仅闻胡马声。沙场愁北望,羌笛厌西征。自别楼兰道,梯航赋太平。”德格岗拖渡口,系雍正三年散秩大臣周瑛经此设渡口,以便往来行人,懒兵以诗赞之。“岗拖河边野草花,夕阳斜里话桑麻,将军一去凭西渡,五族共和是一家。”巴塘县城郊的风景名胜,刘赞廷兴诗作赋:“悬根盘石奠巴安,半壁西南化紫坛,一瓣馨香凭父老,行人莫作画图看”。刘赞廷在《盐井民国志》中的一首诗:沧江水,中蕴泻盐水。未识通咸海,翻来喷大川。野云低霭护,修绠汲兰田。天意怜民苦,随风并日煎。那是盐井盐田的真实写照。

刘赞廷纂有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两省所属县的图志多种。原稿迄今收藏于重庆图书馆。1960年,中央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图书馆根据原稿,油印发行。其体例大都是:首列清末康藏地区各县“改土归流”之诏奏。书均不分门别类卷,虽名为图志,实以志为主,图列极少。列有小标题为:沿革、方位、治所、乡镇、粮税、山川、道路、关隘、气候、地质、花果、森林、鸟兽、药材、矿产、垦殖、教育、寺院、商情、风俗、遗迹等。各县列目不一,多者为二十一目,少则十四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