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县 :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8-15 18:48

甘孜县(Ganzi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州东与炉霍县接壤,西与德格县毗邻,南与新龙县、白玉县交界,北与石渠县、色达县、青海省相依,全县幅员面积7303平方千米,辖3镇,18乡,截至2022年末,全县户籍户数为13732户,总人口为65524人;甘孜县县政府驻甘孜州甘孜县东大街41号。

甘孜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东部有果拉狼山,南部有沙鲁里山,西部有黑朗拉卡山,北部有牟尼芒起山,甲布拉山山脉横贯中部;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冬长夏短; 甘孜县有雅砻江、达曲、泥曲三条主要河流顺其山脉走向流经县境。早在战国时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隋为白利国。四川总督赵尔丰对甘孜地区进行改土归流,设置了近似县一级的甘孜委员,建制开始,属边北道邓柯府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尹昌衡更名甘孜委员为甘孜县,至此,县名未变动。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县,成立甘孜县博巴政府和17年乡(镇)博巴政府。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52师抵达甘孜,甘孜和平解放。

甘孜县建设高原有机栽培二棱大麦为主的产业集群,配套抓好甘孜紫皮马铃薯,高原有机蔬菜种植等产业。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472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5%,增速排名全州第3位,人均GDP28794元。截至2022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225.782千米,公路里程2225千米。甘孜格萨尔机场按年旅客吞吐量22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660吨,并配套建设空管、供油、消防救援以及公共配套设施。

甘孜县的节日有迎秋节、藏历年,甘孜踢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2月,在“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榜单中,甘孜县排名第67位。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属于长征片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片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名称来历

"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拥有1300年建制史。因五世0弟子霍·曲吉昂翁彭措在此创立第一座格鲁巴寺庙而得名。甘孜内连康定市成都市、外连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

历史沿革

战国至明清

早在战国时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隋为白利国。1253年,白利国归附蒙古帝国,属朵甘思司都元帅府辖治。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阿旺罗桑嘉措和四世班禅请求蒙古和硕特汗国首领图鲁拜呼消灭了白利国,擒杀了白利国王顿悦夺吉后,固始汗封其王子7人于此,始有“霍尔七部”之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四川总督赵尔丰对甘孜地区进行改土归流,设置了近似县一级的甘孜委员,建制开始,属边北道邓柯府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尹昌衡更名甘孜委员为甘孜县,至此,县名未变动。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县,成立甘孜县博巴政府和17年乡(镇)博巴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52师抵达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和平解放。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5区、1镇、21乡。  2021年8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甘孜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东与炉霍县接壤,西与德格县毗邻,南与新龙县、白玉县交界,北与石渠县、色达县、青海省相依,距州府康定385千米、距省会成都737千米;县境介于北纬31°24′~32°53′和东经99°08′~100°25′之间,全县幅员面积730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甘孜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县境内,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东部有果拉狼山,南部有沙鲁里山,西部有黑朗拉卡山,北部有牟尼芒起山,甲布拉山山脉横贯中部,整个山脉,巍然挺立,宛如屏障。主峰贡呷日海拔5688米,为全县最高峰;甲依村海拔3325米,为全县最低点。甘孜县城海拔3410米。全县地貌复杂,有台地1183.78公顷,丘陵171.5公顷,山地638161公顷,高平坝49723.67公顷,丘状高原43414.16公顷,水面2203.89公顷,冰川928公顷。

气候

甘孜县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冬长夏短,常年平均气温5.9℃,最高气温30.8℃,最低气温-25.6℃。年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自然蒸发量1387.3毫米,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15倍。境内霜冻冰雹频繁,降雪期早,日照时间长,年均无霜期37至134天之间。

水文

甘孜县有雅砻江、达曲、泥曲三条主要河流顺其山脉走向流经县境。县域河流平均年径流量为2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3.72万千瓦。县域内有雅江、达曲河、泥曲河等大小河流52条,河流总长1274.73千米,流域面积10259.9平方千米。其中,雅砻江流经12个乡镇84.58千米,达曲河流经5个乡镇137.5千米,鲜水河流经1个乡镇43.5千米。全县冰川湖泊总面积9.28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6年,甘孜县有可耕地19.64万亩,常年播面14万亩,其中,雅砻江沿岸宽谷地带面积最大,上至绒坝岔区,下至拖坝区,长46千米,地平土肥,占全县可耕土地的89%,天然草场面积达900万亩,森林面积16.2万亩。

矿产资源

甘孜县有各类矿产地70处,已发现矿种15种(金属矿物有金、锑、锰、、铁、铬,非金属矿物有水晶、硫磺、滑石、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等)。其中,石灰矿蕴藏量达15.78亿吨,钙含量56.4%,品位居亚洲第二;是甘孜州五大产金县之一,已初步探明嘎拉金矿贮量20吨、丘洛金矿贮量50吨、拉普金矿贮量1.5吨。

生物资源

甘孜县作为康北粮仓,阳芋是其主要农作物,马铃薯一直是甘孜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此外还有玉米、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畜牧业是甘孜县的特色产业,养殖数量最大的是野牦牛。甘孜县药材种植有川贝母、高山羌活、川木香、黄芪等中藏药材。

森林资源

甘孜县优势树种有云杉冷杉铁杉、柏林、杨属等,主要分布在高山峡谷区。在高山陡坡的原始森林中栖息着獐、鹿、黄羊、狐、猴、熊、豹、马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生长着虫草、川贝母雪莲花、大黄、甘松羌活等170多种野生植物和药材。野生植物中包括名贵药材虫草、贝母、大黄、甘松、羌活、雪莲等170多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2月8日,甘孜县共有3镇,18乡。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全县户籍户数为13732户,总人口为65524人, 其中:城镇人口有8586人,乡村人口有56938人。年末常住人口72712人,其中:城镇人口有22197人,乡村人口有50515 人, 出生人口1011人,出生率15.43‰;死亡人口565人,死亡率为8.62‰;人口自然增长率 6.81‰;城镇化率30.54%。

民族

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居住有藏、汉、回等13个民族,藏族人口占95%以上。

方言

康巴方言是在康巴藏区使用的藏语方言,主要是康区藏族人民使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传统意义上的康区之一。

经济

综述

甘孜县建设高原有机栽培二棱大麦为主的产业集群,配套抓好甘孜紫皮马铃薯,高原有机蔬菜种植等产业。2022年计划投资280万元,在317沿线打造百里稞麦画廊,建设青稞高产示范基地1万亩。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472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5%,增速排名全州第3位,人均GDP28794元。

第一产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689.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8万亩,粮食总产量3.6万吨,其中:大春粮食亩产量211.4公斤,阳芋亩产量232.5公斤,豌豆亩产量193.2公斤,小麦亩产量203.0公斤,其他谷物亩产量215公斤,稞麦亩产量215公斤。畜牧业发展加快,长江禁渔以后渔业发展降低。年末主要牲畜存栏9.0068万只,其中猪存栏92头、牛存栏85335头、牛奶产量6780吨、羊存栏4641只。全年出栏肉猪1038头、羊出栏12038只;牛出栏38331头。2022年肉类总产量达4889吨,其中猪肉产量12吨,羊肉产量173吨,牛肉产量4644吨。实现畜牧业产值43119.9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957.292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55.83%。年末耕地面积187900亩。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12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8万千瓦特,高标准农田面积为4407公顷。2022年实施苗圃新育苗30亩,4.2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栽植224441株(云杉旱柳杨属),人工造林0.3万亩、退化林修复0.5万亩、森林抚育0.4万亩。

第二产业

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2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全县统计入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全县统计入库的建筑业企业4家,全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228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6%。2023年上半年,完成18252万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排名全州县第6位。

第三产业

2022年,甘孜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888万元,同比增长1.4%。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431万元,同比增长1.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457万元,增长2.6%,批发零售额为76589万元,同比增长2.9%,住宿餐饮业为21299万元,同比下降3.8%。2022年接待游客人数达9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3.2%。2023年上半年,完成42438万元,同比增长3%,增速排名全州县第13位。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甘孜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5所,其中:中学1所,城区小学4所,城区幼儿园3所,乡中心完小21所,教学点5所,私立学校1所(甲登私立小学)。

全县共有在校学生13471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972人,小学在校生7486人,初中在校生2548人,高中在校生465人。

教育系统共有教职员工1466名,其中:正式教职工719名,编制外教师180名,村级学前教育辅导员253名,合同制生活管理员110名,合同制炊事员170名,其它34人。教育系统共有党员153人(10月新转正7人)。

医疗卫生

至2022年底,甘孜县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数26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24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399人、执业医师(含助理) 104人。

文化体育

截至2022年,全县现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11.8万册,文化馆1个,体育场馆1个。截至2011年甘孜县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2%和91%,2023年甘孜县举行了首届“会师杯”篮球联赛。

环保

甘孜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PM2.5年均浓度低于1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100%。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污染物浓度低于环境风险管控值。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78.75%、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75%。建成投运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个。新(改)建公厕1320座、农村户厕16.2万户。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85%;农用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减”,废旧农膜回收率80%。

甘孜县达通玛片区卡龙乡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养殖了大量的野牦牛,所以这里产出的牛粪量相对于其他地方高出很多。由于牛粪易燃烧,这里农牧民都是将牛粪以传统的方式风干,用来取暖做饭。如今,这里的牛粪通过技术压缩成“取暖黄金”牛粪碳,不仅变废为宝,同时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收入。

科技

甘孜县重点支持有机产业、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技术应用与创新。开展科技金融对接培训,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天府科创贷”。积极申报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天府微创园”。

甘孜县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合作,与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甘孜藏族自治州农科所达成校地合作关系。建成“甘孜县康北青稞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工作站”创新平台,聚焦县域实际发展需求精准招才引才,积极赴省内外高校和人才密集地区开展招才引智活动8场次,按需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名,招聘各类企业人才400余名,为格萨尔青稞文化园招引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10余名,产业中高端人才5名,为哦呀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招引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1人。通过干部职工跨县调动等方式,引进各类干部人才69人,其中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9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队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利用科技下乡万里行和科技特派团,采取“人才+项目+团队”的方式,邀请240名专家人才在呷拉乡、拖坝乡、南多乡等乡镇示范种植芍药、羌合、火龙果等30个农产品种植,引导专家人才和行业骨干齐聚农业科技一线。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学科联盟,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和长效服务机制,传授新生儿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技术等医疗技术10余项,建立毛梁成名师数学工作室等学科工作室7个,实际解决种子播种技术、野牦牛寄生虫病防治等技术难题9项,提出产业发展建议10条。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甘孜县共有福利敬老院3个(中心、尼玛、达通玛),床位数250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478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是54738人,其中职工参保6554人。全年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05815人次,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721人次,享受城乡特困供养7675人次,其中:农村7360人次,城市315人次。

交通

截至2022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225.782千米,其中:国道92.822千米、省道110.886千米;农村公路总里程2022.074千米(县道230.51千米,乡道323.748千米,村道1467.816千米)。公路货运周转量3026万吨千米,公路客运周转量1083万人千米,公路里程2225千米。甘孜格萨尔机场按年旅客吞吐量22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660吨设计,飞行区等级4C,机场将新建一条长4000米、宽45米的跑道,3600平方米航站楼,站坪设置4个C类机位,并配套建设空管、供油、消防救援以及公共配套设施。

人文

综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六军团会师之地,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的光辉足迹,谱写了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之间藏汉团结的动人篇章。十八军抢修云巅机场时修建的部队驻地——十八军窑洞群旧址,是目前川西北独有的“延安式”窑洞群旧址。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2007年被列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戏、格达弦子、甘孜踢踏等民间歌舞历史悠久,特别是“甘孜踢踏”享誉全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康巴藏区文化的重要代表。走马资源丰富,走马活动颇具特色,素有“中国藏区走马之乡”之美誉。“红色藏乡·炫舞甘孜”已成为甘孜县最鲜明的“符号”、最响亮的“名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孜踢踏

甘孜踢踏,时光孕育出来的灿烂民族艺术,被认为是康巴特有的舞蹈表演形式之一,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甘孜藏族自治州踢踏,欢快豪爽,节奏鲜明,表达着甘孜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传递着甘孜这片土地久远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

甘孜彩绘

甘孜彩绘技艺有着长达百年的历史,是整个藏区最具有代表性的藏族彩绘之一,图案纹样精致优美,已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甘孜彩绘内容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藏族建筑、家具等木质品的装饰,用笔渲染细腻,色彩雅致,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流派。

格达弦子

朱德总司令率军北上后,五世格达活佛由于非常思念中国工农红军,写了数十首格达弦子,表达他对红军的思念之情。每当节日,人们就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尽情起舞,在高原的最深处舞出的是人和人心的世界,其充满了柔情与颂诉,聆听与歌唱。随着时代变迁、生活方式的演变,格达弦子也在发展中变化,但不变的是质朴的旋律和振奋的节奏,是穿越岁月仍激励人们的精神。

文物古迹

十八军窑洞群遗址

建于1951年春的十八军窑洞群是当时的解放军第十八军与上万名藏民同胞在康藏高原上修建“甘孜格萨尔机场”时所留下来的军工营房旧址。作为康北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十八军窑洞群在2019年已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极其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金寺

大金寺全称为大金彭松措岭,意为兴旺发达吉祥洲,简称大金寺,为兴旺寺之意。寺庙位于川藏公路北侧,雅砻河水在寺庙后面缓缓流过,抬头即见美丽的日阿拉雪山。清康熙帝元年(1662)由阿旺罗桑嘉措的弟子昂翁彭措创建,为霍尔地区格鲁十三大寺之一。

习俗

迎秋节

藏历七月,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在开镰收割前的七月,就纷纷合家而出,扶老携幼来到雅砻江畔,或在温泉沐浴;或在溪水里嬉戏、游泳;或坐在岸边石阶上,洗刷一大堆衣物被褥,涤除一年的风尘劳累。

藏历年

一年一度的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甘孜县藏族每年家家户户都从藏历十二月初开始做过年准备,购买食品,添制新衣,在精致的瓷器盅里培育青苗,炸“卡生”(油炸果子)做“麻堤”(用酥油奶渣、人生果、糖做成砖形奶羔),洗涤衣被用具,29日打扫屋里的灰尘,本地称“斗格得”,洗头(落扎谢)以示在新年来临前扫去一年的晦气、邪气和洗去自身一年的罪孽,干干净净过新年。

特色产品

水淘糌粑

水淘粑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特产,历史悠久,它以选料好、加工细、香美可口而闻名于康巴。1992年,雪山牌糌粑以质、味、色、香四者俱佳等特点正式获得专利权。

人参果

人参果—藏语谓之“吉祥食物”,意为长生不老之果。品名:蕨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滋补食品。西藏自治区百姓一般只在婚礼、节日食之,以之待客,视为尊贵之意。

酥油果子

酥油果子也被成为藏式麻花,是甘孜藏民家中茶几上必有的待客零食。酥油果子的原料是面粉和酥油。在和面的过程中加入酥油,然后放入清油中炸成金黄色。香酥可口、有甜味的、咸味的,过年、结婚、祭祀、平时食用都不可少。  

风景名胜

格萨尔王城景区

格萨尔王城内分为王城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等旅游区域。

孔萨农庄旅游景区

孔萨农庄位于甘孜县拖坝乡拖坝四村东侧,紧邻G317,距离县城9千米,是甘孜县高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庄占地面积1100余亩,整合成都市龙泉驿区援建等资金,总投入6000余万元。配套游客中心、车行道、步游道、景观水系、孔萨酒店、爱情湖、锅庄广场等1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融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土司文化,以孔萨家族故事为历史背景,以德钦汪姆和益西多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开创性地结合了农、文、旅主题元素,结合栽培二棱大麦田园、五彩花海、水系景观等自然条件,旨在打造具有科普、休闲、娱乐、餐饮、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

所获荣誉

2020年2月,在“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榜单中,甘孜县排名第67位。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属于长征片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片区(红四方面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