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资产经营型的国有独资控股公司

更新时间:2024-09-20 23:06

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拥有96户全资及控股企业,包括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雪莲毛纺服装集团公司等,职工总数达2万人。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53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

简介

董事长:杨文华

总经理:龙云泽

拥有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雪莲毛纺服装集团公司、北京光华五洲纺织集团公司、北京京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工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等96户全资及控股企业,职工总数2万人。

公司重点发展服装、面料、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现代制造业,同时经营内外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拥有面向市场、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体系,具有科、工、贸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拥有“铜牛中高档针织内衣”、“雪莲羊绒衫”两个中国名牌产品和雷蒙牌西服套装、天坛牌衬衫、绿典牌天然彩棉服装及其制品3个北京市名牌产品。

公司传承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荟萃改革发展成果的精华,致力于提升发展适合首都经济特点纺织工业,发展科技纺织、绿色纺织、品牌纺织,为推进北京时装之都建设做出贡献。

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中国北京东单三条33号

电话:(8610)65127929

传真:(8610)65129861

邮编:100005

电子邮箱:fzbgs@bthc.cn

发展战略

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

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

第一部分“十五”发展 概况

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纺织控股公司)为资产经营型国有独资控股公司。现有全资及控股企业96户,其中二级企业14户,三级企业81户,职工2.63万人。主要经营服装、面料、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及进出口贸易。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利润7827万元,资产总额92.35亿元,负债总额59亿元,所有者权益26亿元。

控股公司经过了“九五”期间的调整中发展和“十五”期间的发展中调整,明确了发展适合首都经济特点纺织工业的基本思路、重点和目标。经过“十五”期间的不懈努力,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历史形成的冗员和债务负担逐步缓解,国有资产质量明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回升,“十五”发展目标全面完成。

---- 产业区位转移陆续到位。搬迁污染扰民企业 7户,转让原生产区国有土地使用权71.8万平方米,在郊区征地60.3万平方米,先后建成通州铜牛集团针织服装和大兴雪莲集团羊绒服装等12个生产基地。

---- 企业和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通过整合重组,已形成 5个企业集团,包括以品牌服装为主导产品的铜牛、雪莲、京工集团和以服装面料、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为主导产品的京棉、光华五洲集团。服装已成为北京纺织控股公司的产业龙头,年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50%以上。

----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实现技术推广,新纤维研发应用项目共计28项。累计申请专利30项,已被授权13项。自主研发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6个,合作研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2个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3个。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21%。雪莲花牌羊绒衫、铜牛牌针织内衣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各集团公司、重点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分别达到北京市制定的信息化分级标准的初级或中级水平。雪莲股份公司、铜牛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

公司目前拥有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 品牌服装

该核心业务板块的重点企业是:以毛针织、棉针织和梭织服装为主导产品的雪莲、铜牛、京工集团和大华股份天坛服装有限公司。通过“九五”和“十五”期间的持续调整和重组,这些企业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 2005年该核心业务板块的销售收入占控股公司产品销售收入的52%,占控股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的35%。

---- 高档面料

该核心业务板块的重点企业是:处在搬迁调整的京棉集团和毛纺企业。 2005年该核心业务板块的销售收入占控股公司产品销售收入的30%,占控股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的20%。

---- 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

该核心业务板块的重点企业是:光华五洲纺织集团公司。该企业已基本调整到位,具备了提升发展的条件。 2005年该核心业务板块的销售收入占控股公司产品销售收入的 18%,占控股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的13%。

第二部分 战略环境分析与评估

一、面临的外部环境“十一五”时期,北京纺织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经济环境

当前,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全球纺织的产业升级,推动了产业的横向结构调整,开放、合作、共羸成为时代发展主流。同时,纺织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 经济发展高成本的制约。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高成长与高成本的矛盾。人力成本上升,比较优势下降;资源价格攀升,加大企业负重。除了以资源成本、人力成本、环境成本、资金成本等为特征的高价工业化之外,改革成本也在逐步上升。这对以廉价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为优势的纺织工业,特别是北京纺织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 纺织工业战略转型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力争 2020年,使我国纺织工业的纤维材料技术、装备技术、工艺与环保技术、信息化水平、骨干企业产品开发研究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品牌实力达到同期世界较先进水平,初步实现纺织强国。纺织工业战略重点将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的轨道上来,从过度依存国际市场转到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的轨道上来,从单纯依赖贸易转到贸易与投资互相促进的轨道上来。这对北京纺织工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 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加剧。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纺织品出口潜力进一步释放,纺织品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美欧等进口国交叉运用纺织品特保措施、特定产品特保措施和反倾销措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2008年以前,美国欧盟仍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加以数量限制,纺织品出口面临新的贸易障碍。北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纺织企业竞争能力脆弱,出口潜力释放有限,纺织品出口存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

(二)都市纺织业发展特点

当前,都市纺织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 都市纺织产业与文化、时尚及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融合。

---- 品牌优势日益显著。强势品牌日益向大都市集中,非品牌纺织产品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已受到极大的挤压。品牌经营已成为都市纺织生存的重要手段。

---- 功能化、舒适性的科技、绿色服装纺织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各种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新型纤维不断涌现,给服装赋予了新的功能,服装纺织品正向着功能化、舒适性和好打理方面发展。

---- 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满足消费者的时尚追求。

二、优劣势分析

(一)发展情况分析

---- 服装已成为北京纺织的产业龙头。形成以品牌产品为主导的雪莲、铜牛、京工三大服装集团。最终产品的都市市场生存率提高,初加工产品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服装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由“十五”期初的38%增长到目前的52%。

---- 内外贸易增长有效带动制造业的发展。铜牛、九达、金三环集团、京工进出口公司的出口创汇在全市服装纺织品出口企业中均位居前12位,贸易收入已占纺织主营业务总收入的40%以上。

---- 制造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降低,产业规模适度收缩,销售收入比重由“十五”期初的59%,下降至目前的41%。企业正在探索由品牌制造商向品牌经销商的转变。 (二)优势

1、地域优势

---- 北京市具有突出的市场优势。首都市场对众多商家有巨大的吸引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服装、时装聚集北京,这对北京纺织服装企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 首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会展经济推动着信息与技术的迅速传播,不断引导企业提升发展。

---- 举办奥运会和建设时装之都给北京纺织的发展 带来巨大的商机,北京纺织服装企业的机遇得天独厚。

---- 北京具有丰富的人才、组织资源优势。高校、科研机构集中,可利用的社会人才资源丰富。

2、内部优势

---- 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规模。北京纺织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新的产业基地已经或正在兴起。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回升,困难企业走出困境,优势企业蓄势待发。 ---- 品牌 具有一定的 影响力。铜牛牌针织内衣、雪莲牌羊绒衫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稳居同类产品前5位。雷蒙天坛、坦博第一批品牌获得北京市名牌产品称号。

---- 纺织出口贸易具有一定优势。近几年来,北京 纺织 贸易持续增长,在我市纺织品出口前 12位服装企业中,北京 纺织占踞 4席,九达、铜牛、京工、金三环进出口公司均有较强的出口创汇实力。

---- 企业集团的集聚效益日益显现。经过几年的整合调整,有效资源和人才进一步集中,形成了雪莲、铜牛、光华、京棉、京工五大产业集团,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 改制到位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随着改革改制的不断推进,一批改制到位企业的体制、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效益明显增长,成为拉动行业效益持续增长的骨干力量。

(三)劣势

---- 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企业结构调整过程长、成本高、进展慢。生产力要素等资源配置仍比较分散,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与全国及北京纺织行业先进企业存在差距。

----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缓慢,经营质量不高,主业盈利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与发展适合首都经济特点的纺织工业不相适应,与高度竞争性行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 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企业机制不活,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竞争格局不相适应。

---- 技术改造投资强度不够,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与提升传统产业不相适应,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实力与实施首都创新战略不相适应。

---- 人才队伍与推进纺织提升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引进不足,培训力度不够,能够促进企业提升发展的人才严重匮乏。

第三部分发展战略规划

一、战略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以科技纺织、品牌纺织、绿色纺织为理念,以提升发展为重点,转变增长方式、立足持续发展、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自主创新、提高盈利水平、促进企业和谐,将北京纺织带入良性发展的新阶段,为推进北京时装之都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远景坚持发展科技纺织、品牌纺织、绿色纺织。形成以服装产业为龙头、科技创新为先导智能、品牌经营为支撑、集团发展为依托,集研发、制造、贸易为一体,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适合首都经济特点的都市纺织产业。

(三)发展目标

力争2010年末,实现“五个明显提高”:

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技术改造投入8.6亿元。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2%以上。重点企业主体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较先进水平,产品开发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品牌实力明显提高。中国名牌保二争三。三个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身全国同行业20强。

2、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高。重点企业物耗、能耗、水耗和环保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水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0%,分别达到0.45吨标煤/万元和24.2立方米/万元。

3、国有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期末,净资产收益率103.35%以上。总资产超过95亿元,资产负债率降到65%以下。

4、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确保前两年平稳增长,争取2008年快速增长。2008年末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利润总额1.6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利润总额2亿元.2010年。

5、职工工资收入明显提高。“十一五”期末,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比“十五”期末增长100%。

(四)核心业务发展规划

1、品牌服装

服装。包括梭织服装,棉针织服装,毛针织服装,要提升品牌,追求时尚,拓宽市场,做精做强,为建设北京时装之都发挥支撑、引领和辐射作用。

“做精”是在拥有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

以高技术含量的工艺技术、高科技含量的材质选择、实现高附加值为目的的精品服装产业提升。

“做强”即提升经营手段,增强经营品牌的能力,通过

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和手段,以市场需求为信号,以人本管理为理念,实现经营品牌、做强品牌。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十一五”期末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的品牌服装要达到3个以上。v铜牛集团塑造世纪品牌、一流企业。以“铜牛”品牌为龙头,通过引进、完善高档针织品织机以及先进的后整理设备,提高“铜牛”产品的内在质量,再造“铜牛”品牌新形象。v雪莲集团创造一流品牌、做强企业。以“雪莲”品牌为龙头,通过先进的羊绒制品深加工设备的引进和精纺羊绒生产线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制造基地。通过研发、设计手段的充实,以及人才的引进,形成集羊绒制品研发、制造、贸易于一体的“雪莲花”集团。京工集团开拓新路,形成特色。到“十一五”期末,品牌服装的销售收入要达到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60%,该核心业务板块的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控股公司主营收入的44%。

2、高档面料面料。包括棉纺织面料、毛纺织面料以及针织面料,适应首都“时装之都”建设对小批量、多品种、高品位服装面料的需求,提高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扬长避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要跟进市场,突出特色,做新做高,为建设北京时装之都发挥促进作用。京棉集团加快战略调整、稳步提升;整合毛纺优势、再创百年辉煌。建立以服装为龙头,集高档面料的研发、设计、生产、贸易为一体的快速反应机制。到“十一五”期末,高档面料的销售收入要达到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20%,该核心业务板块的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控股公司主营收入的15%。

3、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包括巾被、商标、服饰、膜结构材料、软体输水输油管和储油罐等,要创新品牌,开拓产品应用领域,加强产业链集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做专做特,为建设北京时装之都发挥互补作用。光华五洲集团集聚优势、做好做精。到“十一五”期末,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销售收入要达到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20%,该核心业务板块的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控股公司主营收入的19%。

(五)实施措施

1、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提升发展动力

----推进二三级企业改制和清理整合。坚持出资人主导和推动原则,控股公司重点抓二级企业改制和重组,二级企业重点抓三级及三级以下企业改制和清理整合。到2010年,二级企业调整到8户,积极进行公司制改造;三级企业控制在50户左右,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原则上不再设立四级企业。继续整合企业集团,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三个服装企业集团,两个面料企业集团,一个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集团。通过改革调整,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管理层级,缩短资本链条,增强企业活力,集成企业优势,突出主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建设北京时装之都机遇,积极吸引外商和民间资本投资。凡是符合战略意图企业,要以有效资产吸引投资;凡是品牌产品生产企业,要以品牌实力择优选商,实行增资扩股;凡是搬迁企业,要坚持先改制、后搬迁或先筑巢、后引凤。积极与沿海企业嫁接,与中央企业嫁接,与境外企业嫁接,引进战略合作者,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探索实行“走出去”战略,在境外投资办企业,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建设,实现产权关系清晰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规范化、管理运作制度化,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

2、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建设创新型企业。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利用首都技术、人才、信息资源,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2%以上,完成重大研发项目14项(见附表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5%以上。

----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加快设备更新改造,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十一五”期间,投资8.6亿元以上,重点抓好10个技术改造项目,主要是铜牛集团提升铜牛品牌技术改造项目、光华集团彩棉生态后整理技术改造项目、京棉集团紧密纺纱项目和雪莲集团染色基地建设等。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按照《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重点开发纺织新材料加工技术,改造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纺织工艺技术,推广生态纺织和环保、节能、节水加工技术,应用纺织信息技术,开发和生产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品位、高附加值服装、面料、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

服装。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采用原料多元化、结构多样化、技术复合化、产品功能化面料,精选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开发新产品、新款式。扩大莱特、彩棉、竹纤维、牛奶纤维、SP整理技术应用范围,加紧数码双面同步对色写真印染技术和智能型服装的研发,提高针织、梭织服装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面料。采用新型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应用缆型纺、紧密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开发多纤维原料组成、多种纱线结构、织纹结构、经过功能性整理的棉纺织、毛纺织和针织面料。

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应用新纤维,采用新技术,开发健康、时尚、安全、舒适的家纺产品,开发具有特殊功能、满足特殊需要的产业用纺织品。

----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专利意识,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比“十五”期间增加50%。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落实知识产权奖励制度,规范商标、专利和专有技术的使用,创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

3、加快推进品牌提升与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

----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品牌提升的目标。重视营销战略策划、强化营销功能、创新营销方式、加强广告宣传,积极采用现代品牌特许专卖、代理和连锁经营等方式,健全完善品牌经营网络、快捷的物流配送系统和人性化的售后服务体系。根据国内国际市场逐渐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优化企业内外销比例,努力改变内外销结构不合理的市场格局。改进企业营销机制,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强化市场营销工作,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注重发挥名牌效应的资本扩张能力。探索一品为主、多品发展和主副品牌等品牌效应的扩张方式,加快由生产经营向品牌经营的步伐。

----大力提倡开放与合作,注重应用市场化手段经营品牌。充分利用市场中的设计资源和产品开发成果,在产品设计领域开展多样化的高端合作,引入适应市场的高端、特色产品。在销售领域采取更加灵活的合作销售方式,尝试建

立与销售商共同打造品牌形象的有效模式。

----转变传统出口模式,积极探索自主品牌出口之路。

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要抓住国家扶持自主品牌出口的机遇,逐步调整出口结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应跨国配置资源、跨国生产方式、跨国营销方式,积极探索扩大自主品牌出口。

4、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明确目标。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为重点,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五个左右的“数字企业”,努力使信息化工作处于全市纺织服装行业较先进水平。

----讲求实效。注重先进性和实用性统一,结合企业实际,针对薄弱环节,注重总体设计,强调系统的集成性和开放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循序渐进。完成初级信息化阶段建设的企业,力争2008年达到中级信息化阶段要求,重点企业在2010年初步达到高级信息化阶段要求。注重整合信息化资源,在经营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再造,实现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经营服务信息化和管理决策智能化。在设计、生产领域使用CAD等最优智能控制,实现网上协同设计。在实现ERP的基础上,进入到知识管理阶段。建立营销网络,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实现价值链的全面优化。

----措施有力。一是保证资金投入;二是多方式、多渠道吸引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三是加强企业内不同岗位职工的技能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四是切实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精细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功能和作用。

5、加快推进节约型企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和环保水平

----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落实《北京工业实施循环经济行动方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以资源消耗和排放问题较为突出的企业为重点,推进清洁生产项目建设。毛纺织、印染、针织等企业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加强染色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发挥气流纺纱、坯布炭化等技术装备作用,充分利用下脚棉、下脚毛、下脚绒。

----大力推广节能、节水、环保等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及工艺。重点推广绿色照明,节水器具,节能电机、循环利用、提高节能降耗基础管理水平等措施。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水耗分别下降10%,分别达到0.45吨标煤/万元和24.2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以上,实现节约发展。

6、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人才素质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切实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立健全适合市场需求和纺织特点的人才选拔任用、评价激励和监督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由传统劳动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经营管理人员职业化,技术研发人员专业化,操作人员熟练化。

----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加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配置,强化企业间的人力资源的交流和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的运营效率。有计划的安排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轮岗、转岗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实现系统内人才有序、有效流动,实现人才优化配置。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做到市场配置与企业培养相结合,多岗位使用人才,多用途培养人才,用好、用活、用足、用实企业各类人才资源。

----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各类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重点培养20名职业经理人,30名复合型党群领导人才及高级企业经营管理者,60名能胜任企业主要领导岗位的后备人才,企业主要负责人队伍形成梯次配备,平均年龄不超46岁。重点培养10名专业技术带头人,100名技术研发骨干,1000名有中高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10000名中级(含)以上技术工人或熟练工人。

----建立符合纺织行业特点的薪酬体系。工资待遇与岗位职责、技能水平、职业资格、业绩效益挂钩,通过完善分配机制激励人才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提高产品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长效激励方式,按照市场标准确定薪酬,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对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含技术工人),在职务、收入、待遇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

----利用首都人才和组织资源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以市场化方式引进企业急需高级专业人才的同时,切实加强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有效利用社会人才资源,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北京纺织青年人才俱乐部”等组织的作用,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拔、培养一批具备优良素质和发展潜质的中青年人才,有效解决人员老化、知识陈旧等现实问题,迅速改善人才资源的结构。

----加大资金投入。按照规定提取工资总额1.5%的教育培训经费,并确保50%以上用于职工的培训。设立纺织教育(人才)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和奖励。积极争取和有效利用由上级部门设立的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保证纺织系统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

7、加快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和机制。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重大问题上和突发事件中自觉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结合实际,创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和方式。

----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根本利益为核心,从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服务人民群众、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凝聚群众共同奋斗上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把服务党员和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健全党组织的服务机制,寓服务于党员教育管理中。

----改进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的方式。完善决策工作机制,使党组织的决策工作充分体现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使党组织的干部、人才工作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规范企业党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工作程序。在支持和保证各个组织依据法律和章程充分行使职权的基础上,对于需要共同负责、共同决策、共同实施的重要事项和工作,按照“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的原则,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相衔接,由党组织牵头建立具体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

8、加快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构建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市场定位,制定分阶段推进、建设、提升文化的目标,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使员工具备诚实守信、道德高尚、行为规范、服务优良的优秀素质,使企业具有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股东、关爱职工的良好公众形象。

----推进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机制。建立职工群众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和职工代表民主评议制度,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和联系点制度,拓宽职工反映意见和谏言献策的渠道。

----惠及职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相信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职工收入有增长”的和谐局面。关心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特别关心困难和特困职工,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

----重视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领导人员和广大职工安全素质。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创新。完善重大事故救援应急预案,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搞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实现安全发展。、

企业名录

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 2007-3-21

北京雪莲毛纺服装集团公司 2007-3-21

北京光华五洲纺织集团公司 2007-3-21

北京京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3-21

北京京工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2007-3-21

北京清河三羊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2007-3-21

北京科利源热电有限公司 2007-3-21

北京大华天坛服装有限责任公司 2007-3-21

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2007-3-21

北京方恒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7-3-21

北京方宏置业有限公司 2007-3-21

北京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2007-3-21

北京九达汉唐有限公司 2007-3-21

北京方舟开源商务有限公司 2007-3-21

北京方舟物业管理公司

资料共享

http://www.bthc.com.cn/index.asp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