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权益 :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

更新时间:2023-07-21 09:19

所有者权益(英文名:owners’ equity),又名股东权益。是指公司、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表明了公司的产权关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主要构成有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股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所有者权益是一种静态要求权,其形式主要表现为企业所有者对各种经济资源的处置权以及对剩余财产的分配权,其本质为所有者在企业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所有者权益主要侧重对现金和其他资产(包括收益)的处置权利,以及在企业清算时对剩余资产的分配权利和出售或转让企业产权的权利。

各国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关于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对所有者权益定义为:所有者权益指企业的资产中扣除企业全部负债以后的剩余权益。

美国

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财务报表要素》中对所有者权益定义为:所有者权益又称权益或净资产,是某个主体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

中国

中国1993年的推出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所有者权益定义如下: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净资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2006年推出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第五章中对所有者权益定义如下: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股本+股本成本+经济增加值(EVA)。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所有者权益其实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一种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本质是对经济增加值的支配权。

来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所有资本,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了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下反映。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额(有效套期部分)等。

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构成

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股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股本

股本也叫实收资本,指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权益,即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须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投入资本既可以用货币资金投入,也可以用实物资产如房屋、设备等投入,还可以用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等投入。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指资本本身升值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投资者的共同的权益。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接受捐赠资产,是指企业因接受现金和非现金资产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接受外币投资因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资本公积可以用来转增股本,但是,资本公积不可以用来进行分红。

盈余公积

企业从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中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分红前,必须对税后利润进行两项扣除:一是法定公积金。应当提取当年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二是任意公积金。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盈余公积的用途主要用途有: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或股本)、派送新股等。

未分配利润

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指的是企业成立以来留存至今的净利润。这个指标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常年的盈利能力。

基本特征

就所有者权益概念的外延而言,它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资产抵减负债后的净额,其是反映某一实体的资本规模、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2)所有者权益在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实务中会有不同的名称,例如业主权益、股东权益等。对于政府和非盈利组织,权益还可称为公共权益、贡献权益和政府权益。在企业中的所有者权和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中的权益在实质上是不同的。

(3)所有者权益和资产、负债的性质不同。资产是指资金的运用以及资金在企业内外某一时间点的分布情况,在会计恒等式的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虽然同为资金的来源,在会计恒等式的右边,但其性质不同,债体现为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且这种要求权位列所有者权益之前,但其没有所有者权益的上述资本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这三项权能。

(4)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对于某一经营实体的资产均具有索取权(要求权),但所有者权益是指对某一经营实体的净资产所具有的最后的索取权,位列在债权人之后,企业上交所得税之后的净利润从所有权角度看全部属于所有者,不管是红利还是留存收益,分配的权力在所有者自己的手里,债权人的收益(主要是利息)往往是固定的,因此风险要小,而所有者的收益(净利润)往往是不固定的,而且比债权人后拿,因此所有者投资的风险要大。

(5)所有者权益无法独立存在,必须依存于经营实体中而存在,所有者权益依附在某一实体的资产之上。资产和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是同一个东西(资金)的两个不可侧面,一个体现为资金运用,一个体现为资金来源,两者性质相反。数额相同,形成了会计的恒等式,形成了财务管理中筹资、投资的原理。

(6)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创办时或在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时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在中国主要指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二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净利润中留存在企业的部分,即留存收益,在中国主要指盈余公积(包括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

(7)当所有者权益的经营实体的红利(股利)的分配和资本保全政策发生变动时,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动。

计量方法

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体现资产的属性是资产投入价值。即过去形成资产投入的成本或者费用作为资产的价值。其对应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也是投入价值,即反映投资者过去在不同时点上累计的投入资本。

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表现出资产的属性是资产重置价值。即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其对应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是重置价值,即在现时购买相同的所有者权益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法

公允价值计量法体现资产属性是资产交换价值。即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对应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是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格。

现值计量法

在现值计量模式下,资产的属性体现是资产在用价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其对应的所有者权益价值属性是其内在价值即投资价值。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全部资产来自于两个渠道:一是负债,二是投资者的投资及其增值。因此,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的资产均拥有要求权,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右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总额等于资产总额。负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投资人权益)统称为权益,但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主要有以下区别。

(1)性质不同

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享有的对投人资本及其运用所产生盈余(或亏损)的权利;负债是在经营或其他活动中所发生的债务,是债权人要求企业清偿的权利。

(2)享受的权利不同

所有者可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及盈利分配等政策施加影响。享有参与收益分配、参与经营管理等多项权利,但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在顺序上置于债权人之后,即只享有对剩余资产的要求权;债权人无权过问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政策,也无权分享企业的盈利,只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的权利,在企业清算时,有优先获取资产赔偿的要求权。

(3)偿还期限不同

所有者权益一般只有在企业解散清算时(按法律程序减资等除外),或在破产清算时才可能将剩余的权益返还给投资者,即不存在约定的偿还日期,因而是企业的一项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负债必须于一定时期(特定日期或确定的日期)偿还。为了保证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法律规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投资者,因此债权又称为第一要求权。投资者具有对剩余财产的要求权,故又称剩余权益。

(4)风险不同

所有者能够获得多少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需视企业的盈利水平及经营政策而定,风险较大;债权人获取的收益是按一定利率计算的利息,一般预先可以确定固定数额,无论盈亏,债务人都要按期付息,风险相对较小。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所有者权益的表现形式也不同:①独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以“业主权益”的形式出现,所有者权益由一人独享;②合伙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由合伙人分享,所有者权益表现为“合伙人权益”;③公司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企业,所有者权益就是股东权益。无论规模大小,公司制是许多企业选择的组织形式。企业采用公司制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限的股东责任,二是所有权的可转让性。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对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核算大同小异,但对所有者权益核算却存在一定差别,公司制企业,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对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比其他类型企业更为复杂和详细。

所有者权益的中外区别

地位不同

各国关于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准则各不相同,一般是在其他会计准则中对其相关的所有者权益问题进行规定,通常是披露一下所有者权益在财务报表中的问题,或者只是要求企业在进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处理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而中国则是将所有者权益作为一个独立的准则项目,并且在《公司法》等有关法律中对涉及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重大事项的处理做出了规定。

构成不同

国际会计准则中,所有者权益部分称之为业主权益和股东权益,它的构成如下:实缴资本,即股东实际缴入的股本;资本盈余,即股票溢价;资产增值,即由于价格水平变动,对企业资产重估而形成的盈余;留存收益,即企业收益支付股利后的剩余部分;非股东对企业的捐赠。中国会计准则下的所有者权益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国际标准的留存收益与中国的未分配利润相对应)。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所有者权益比较,实缴资本与中国的实收资本是基本相同的。资本盈余、资本增值、非股东捐赠的资产均与中国的资本公积概念相对应;留存收益与中国的未分配利润相对应。中国有“盈余公积”概念,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内容,代表从利润分配中提取的有关金额内容。在中国,财务制度规定要从税后利润中按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并将这两部分提取的金额放入“盈余公积”之中,而西方国家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将税后利润进行股利分配,剩余即是留存收益

美国所有者权益一般分为实收资本和留存收益。实收资本即股东权益,包括普通股优先股。若存在超面值缴入股本则将其单独列为一项。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留存收益分为“已分拨的留存收益”和“未分拨的留存收益”。美国的财务报告中有一张专门报表用来反映留存收益,即留存收益表。

日本所有者权益即为资本。资本必须划分为属于资本金部分和属于盈余部分。资本金部分应当列示其注册资本额。对于已发行的股票应当分别注明普通股、优先股等类别。盈余部分必须划分为资本公积金、利润公积金及其他公积金,并分别列示。资本公积金包括由于股票发行转入的盈余、减资而发生的资本盈余,以及由于公司合并而发生的盈余。利润公积金包括来源于利润的盈余。其他公积金包括任意公积金和本期未分配利润。

英国的所有者权益一般包括资本及准备。通常分为已缴股本、股本溢价、重估价准备、其他准备及损益7部分。其他准备包括资本收兑准备、自有股份准备、按公司章程提取的准备等。

投入资本不同

投入资本是狭义的资本,即所有者向企业缴入的注册资本

中国实行的则是注册资本制度,中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注册资金应当与实用资金相一致。注册资本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资本额,它是投资者准备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总金额。如果企业因某种原因而破产时,企业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就以注册资本为限,所以注册资本亦称为法定资本。公司法对各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其经营期内,注册资本只能增加、转让不得减少,以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减超过20%时,应按资金使用证明或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如擅自改变注册资本或抽逃资金等,要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美、英、荷等国家采取“授权资本制”,根据这种资本制度,公司资本被区分为“额定资本”和“已发行资本”。公司必须在公司章程中载明授权资本的数额,但在公司设立时,不必按资本的数额全部发行股份,而可以先发行一部分,其余留待日后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是否发行。所以授权资本不代表公司实际拥有的资产,而只是公司有权通过发行股份而募集资本的最高限额,是一种名义资本,而发行资本才是公司真实的资本。

法、德等多数欧陆法系国家采取“法定资本制”,根据这一制度,公司章程中所载明的公司资本额在公司设立时必须由认股人全部认购完毕,否则公司不得成立,公司如增加资本必须修改章程。法定资本制有利于保证公司拥有充实的资本,防止利用公司进行欺骗、投机,但其要求过于严厉,已不适应现代股份公司发展的客观需要。

公积金不同

中国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公积金实质是企业所有者共享的但不能作为利润分配的权益。资本公积是与缴入资本相关的但又不享受权益的资本投入。由于资本是一个法定数额,标志着所有者承担的风险和享有的权益,只能单独列示,因此,凡是不能标志有限责任也不能享受权益的资本投入必须分开列示。盈余公积则与其他国家的法定准备相同,属于限制利润分配的一种手段。

中国公积金分为两类,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资本公积金包括资本溢价、资产重估价、资本折算差异、捐赠资本。资本折算差异为外商投资企业所特有。盈余公积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税后利润的10%计提,提满注册资本的 50%后可不再提,任意盈余公积由股东大会决定提取比例。

美国的拨定留存收益由公司内部决策,其比例大小由股东大会决定,法律对此未作任何强制规定。拨定留存收益对利润分配作一限制,不须划拨相应的资产。对于与缴入资本相关的但又不享受所有者日常权益的资本投入,分项列示,如“超面值缴入股本”、“捐赠资本”等。

日本商法要求公司设立下列准备:(1)资本准备。前面提到的资本公积金。包括股票溢价和因资本减少或兼并而产生的正差异。如果兼并时所产生的正差异等于法定准备与被合并公司其他留存收益之和,可以不作为法定准备,而在资本准备下列示。(2)法定准备。即前面提到的利润公积金。日本的公司在每一会计年度,至少按支付的现金股利的10%计提法定准备,提满股本的25%为止。

法国的准备主要包括法定准备、约定准备、重估价准备以及管制资本利得准备等。法国公司必须按股本的10%提取法定准备;约定准备是根据公司章程有关条款提取的准备或类似的任意准备;重估价准备是根据1975年法定重估价而设立的,现在一般显得并不重要。管制资本利得准备源自税收上的让步,当公司处置资产时实现资本利得时,如果将利得列入准备,公司就可以要求15%的特别税率。但若用于分配时,必须缴纳全额的税额。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不同

对于企业接受的捐赠,国际上有两种基本处理方法:一种是作为收入,另一种是作为所有者权益。在某些国家,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作为所有者权益时,其价值还要视捐赠者是否是公司有控制权的股东而定。如果是有控制权的股东,按历史成本确定;如果不是公司有控制权的股东,并且该捐赠是无附加条件的,则按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规定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作为所有者权益,计入资本公积。并且,接受现金捐赠时,按受赠金额入账;接受实物捐赠的,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利润分配不同

中国规定所有企业均要按程序进行利润分配。而在西方国家,税后利润是直接向股东分配股利的。

股份有限公司确定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其会计处理关键在于如何确定股票股利的价值,国际上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按作为股利发放的股票的面值确定,以及按其公允价值确定。在美国,要根据用作股利发放的股票数量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的比例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价值,如果该比例小于20~25%,一般不会导致股票的市场价格因股票股利的发放而降低,视同股东收到了与股票股利发放前的该种股票的公允价值相同的现金,因此,股票股利要按其发放时的公允价值确定其价值;如果该比例大于20~25%,一般认为股票的市价会因股票股利的大量发放而降低,因此股票股利按其面值确定其价值。如果股票股利的发行数量在一定限度内,按照公允价值确定股票股利的价值较为合理,同时也使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在股利率上,有了可比性。

中国在发放股票股利(称为“送股”)的同时,一般也按一定方法确定该种股票的发行价格作为新股发行(多以配股方式进行),新股的发行价格比较接近于股票的公允价值,因此,中国具体会计准则规定:作为股利发放的股票同时作为新股发行而有发行价的,应按其发行价作为其价值。如果用作股利发放的股票没有同时作为新股发行,公司应采用《公司法》规定的确定新股发行价格的方法,即公司按其连续盈利情况和财产增值情况计算确定每股的价值,作为股票股利的价值。

功能定位

所有者权益是代表企业的所有者(股东或股东)对企业的一种静态要求权。在形式上它表现为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各种经济资源的处置权和剩余财产的分配权,其实质内容是所有者在企业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即企业的净资产。侧重于所有者对现金和其他资产(包括收益)的处置权利,以及在企业清算时对剩余资产的分配权利和出售或转让企业产权的权利。它是企业的资产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净资减掉负债后的余额是所有者权益这一概念的本质特性,随着企业净资产的增减而增减,所有者权益概念说明了投资者对企业行使的权力与所享有的净资产的一致性。在所有者权益的各项组成内容中,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则随着企业的利润经济效益)的增减而增减,在考虑计算经济效益必须保护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的前提下,所有者权益的大小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且有一致性,即所有者权益的每期的增减情况直接取决于多期的盈亏情况。

法律规定

以下为中国财政部2014年修改后重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关于所有者权益的部分:

第五章 所有者权益

    第二十六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第二十七条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十八条 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十九条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以上资料来源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定义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企业的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是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组成部分,相关信息已经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中反映,企业不需要再单独编制利润分配表。

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既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所有者权益总量增减变动的信息,也能为其提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能够让报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综合收益和与所有者(或股东)的资本交易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应当分别列示。企业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1)综合收益总额;(2)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3)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4)提取的盈余公积;(5)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结构

为了清楚地表明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以矩阵的形式列示;一方面,列示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改变了以往仅仅按照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度映所有者权将变动情况,而是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来源对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另一方面,按照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库存股等)及其总额列示交易或事项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此外,企业还需要提供比较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还就各项目再分为“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两栏分别填列。

填列方法

(一)上年金额栏的填列方法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规定的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本年度不一致,应对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名称和金额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年金额”栏内。

(二)本年金额栏的填列方法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一般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专项储备”“其他综合收益”“利润分配”“库存股”“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