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景陵 :位于河南洛阳邙山上的皇陵

更新时间:2024-09-21 08:42

北魏景陵于1991年6月在洛阳邙山顶上发掘出土。北魏宣武帝景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拓跋宏的次子宣武皇帝元恪的陵墓,宣武帝在位时扩建洛阳城,并扩展北魏版图,国势盛极一时。该景陵直径110米,现高24米,地宫置于封丘之下,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等四部分构成,全长56米余。

北魏景陵于1991年被发掘时采用沿墓道发掘的方式,完整保护了墓室地宫,墓道壁前段为土坯,后段为砖,墓室内石棺所在处为一座大穹顶空间,青砖逐层砌筑。随葬物因盗掘严重,剩有青瓷龙柄盘口壶、龙柄鸡首壶、四系盘口壶、唾孟、瓷钵、釉陶碗、陶罐、盆、钵、杯和陶方形四足砚等。

发展历史

北魏宣武帝景陵是建国以来经国家批准科学发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国目前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元恪北魏第八代皇帝,名元恪,拓跋宏第二子,公元499年~515年在帝位,继承了其父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公元515年死于洛阳市,葬景陵。

地理环境

北魏宣武帝景陵封土呈圆形,直径110米,现高24米。地宫置于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构成,全长56米余。墓室平面近方形,棺床置于墓室西部,由15块方形大青石板拼成,整体为长方形。北魏宣武帝景陵在宋金时代和民国年间曾遭盗掘,现已复原出青瓷盘口龙柄壶、陶砚、石帐座、残石灯等十余件文物。由此证明,地宫内陈设已超越了北魏陵制规定的不设明器、不置素帐和瓷瓦之物的限制,对研究北魏时期的葬俗、陵寝制度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墓道前20米处建有总面积200平方米的宣武帝祭堂,堂内四壁镶嵌8幅描绘元恪生平的工笔画;展柜中陈列40余件景陵和北魏出土文物及复制品。

北魏宣武帝景陵气势壮观,结构完整,风格朴实,色调雅素,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文物、建筑、科研和观赏价值。现与古墓博物馆合为一处旅游点。

参考资料

洛阳:北魏宣武帝“景陵”墓室地宫开放.央广网.2024-02-2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