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24-09-21 05:34

1984年,经农牧渔业部批准在华中农业大学设立“微量元素研究室”,王运华教授任主任,隶属于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005年3月,“微量元素研究室”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由王运华教授继任中心主任。 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并获准成为农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组成学科;

中心简介

1984年,经农牧渔业部批准在华中农业大学设立“微量元素研究室”,王运华教授任主任,隶属于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005年3月,“微量元素研究室”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由王运华教授继任中心主任。

2006年9月中心主任由胡承孝教授担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科是中心的依托学科,本学科始于1948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武汉大学、湖北农学院有关系科和湖南农业大学一部分合并组成了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在王运华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动和努力下,本学科分别于1984年和1990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南地区最早获得植物营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并获准成为农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组成学科;

1999年,获得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3年,经湖北省学位委员会考核,再次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心现有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博士为主体、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共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5人;在40岁以下的14位青年教师中有8位获博士学位;

王运华、胡承孝、鲁剑巍3人被评为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胡承孝、徐芳森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胡承孝被国家外国专家局评为“十五”引智工作先进个人,鲁剑巍获2006年青年科技奖,入选湖北省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科技人才和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各1人。常年在中心从事科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分别达142人。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心微量元素研究始终坚持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紧密跟踪国外学科发展前沿;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互促共进,为解决农业生产的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中的理论问题而不懈努力。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从湖北省新洲区大面积棉花“蕾而不花”着手,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大面积试验、示范和推广,首次提出我国棉田土壤有效施硼的土壤和植物诊断指标,绘制了棉田有效硼含量分布图,硼肥施用区划图;制定了棉花、芝麻、向日葵等作物施硼技术规范以及硼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技术。

1989年,在湖北省新洲县,发现酸性黄棕壤缺导致冬小麦越冬期黄化死苗,通过湖北和河南省主产麦区的多年试验、示范和推广,提出了冬小麦施用钼肥的4个有效条件、冬小麦缺钼的植物和土壤诊断指标及其合理施用钼肥技术。在回答生产问题的同时,系统、深入研究、阐明植物硼营养生理和土壤硼的吸附解吸机制,成为在国内外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研究揭示缺钼导致冬小麦黄化死苗的生理机制以及钼在冬小麦抗寒力形成中的作用,修正了普遍认为禾本科对缺钼不敏感的观念,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独具特色微量元素研究。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需要,围绕微量元素研究特色和优势,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一是由农业中的微量元素拓展到环境中的微量元素,由原来研究农业作物硼、钼营养为主到研究环境系统中硼、钼、锌、、镉、铬、锰、铜、铝、等多种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二是由植物营养学单一学科拓展到土壤学、环境学、生态学、动物与人体营养学、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了微量元素与环境、微量元素与生物健康、微量元素与生物修复、微量元素植物营养遗传学等领域,获得了油菜和棉花硼高效、水稻和油菜磷高效、棉花钾高效材料,开展了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基因的定位与克隆;植物营养与有毒元素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调控研究取得进展,深入开展大麦、玉米耐铝毒害、蜈蚣草富集土壤砷的生化机理等研究。三是由单纯面向农作物拓展到农作物、蔬菜、果树、园林植物及药用植物的微量元素供给平衡与养分综合管理。因此,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已拥有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从事微量元素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创新团队,正逐步成为国内外微量元素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研究范围

(1)植物营养机理与调控。重点研究植物对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硼、钼的吸收、利用和营养生理功能,及其与其它营养元素、植物内源激素等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

(2)植物非生物抗逆与分子生物学。该领域的工作重点是发掘植物养分利用高效、酸、铝、盐等非生物逆境高抗的种质资源;研究高效、高抗的生理机制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并分离克隆相关的重要基因,以最终改良植物营养性状,实现农作物养份高效利用、作物高产、保护环境的目的。

(3)现代施肥技术。针对农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的某些重要、重大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