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9-20 17:17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是庄国土教授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2001年9月。该书深入探讨了17~20世纪前期东南亚华人移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华侨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对祖国革命的建设的贡献,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资与中国大陆经济合作等内容。庄国土教授在书中采用了深入扎实的个案研究方法,结合侨乡田野调查、宏观综合研究和微观个案分析,以及国内研究与对外学术交流的融会,揭示了海外华人和中国经济合作的各个层面。

内容简介

该书内容包括七章、导论和结论部分。导论部分对国内外华侨华人及其与中国关系研究的特点、海外华人族群的认同变化以及其同化趋势进行系统概述和评论。第一章论述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的互动关系,探讨早期华人海外移民与海外华商网络相辅相成的内在有机联系,同时说明历史上华商网络与当代世界华商网络的继承关系。第二、三章考察20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政府的侨务政策及华侨对中国的认同和贡献,重点阐述旧中国政府从弃侨到护侨的政策的变化和海外华侨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对中国的认同和贡献。第四、五章论述二战以后海外华侨社会从认同中国到认同于当地社会的变迁以及华侨社会向华人社会和华族群体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海外华人经历了当地社会的排华政策并成功地巩固了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东南亚华人的经济实力和北美华人的科技实力迅速成长。第六章分析和预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及其前景。第七章是对台湾当局侨务政策成效的剖析与评述。结论部分从海外华人与中国平等合作关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来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中国与世界华侨华人资源整合的趋势。

书籍特点

该书将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作为历史上乃至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来考察、分析并加以深入的探讨。该书首先对华商网络进行了历史考察,指出形成于15世纪的华商网络与当代华商网络有着历史的继承关系。其次,该书从华侨华人认同的转向来考察其与中国的关系,将二战前后华侨华人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的区别作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认为:二战前,由于华侨对中国的较高认同,积极参加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二战后,由于华侨身份、认同的转变,海外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是“合作”关系,这一“定位”对中国制订有关华侨华人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强调,互惠互利应当是海外华人与中国合作的基础,只有“双嬴”的结果才是可喜的,只有这样的合作才能长久。

该书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人新移民的定位、分布、来源、特点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指出大量新移民的涌入增强了当地华人社会的华人意识,延缓了华人群体同化于当地的进程。在如何对待新移民方面,应首先明确侨务工作的总目标。对此,作者认为,根据亚太经济、政治格局和华侨华人地位的变化,侨务工作的总目标应是联络北美华人的科技力量和亚太华人的金融实力,结合中国的资源、市场与人才,加速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以达到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目的。实现这一总目标的关键是充分认识华人新移民的作用和加强对华人移民的工作。

该书以深入扎实的个案研究方法来揭示海外华人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各个层面,注重侨乡田野调查、宏观综合研究与微观个案分析的结合及国内研究与对外学术交流的融会,从而使研究成果及其结论性的观点得以建立在较为客观的第一手资料和对国际学术界新研究成果的借鉴和批评之上。

作品荣誉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一书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认可,2003年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作者简介

庄国土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兼任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学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85社科创新平台(东南亚研究)主持人兼首席专家,海外华人研究和东南亚研究专家。

出版信息

目录

参考资料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豆瓣读书.2024-03-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