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重点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0:09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建国前的中山大学工学院的电机工程系。学院成立于1994年,由原电力系、造船系的热能动力专业和广东省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截至2021年5月,学院有3个教学系,开设3个本科专业;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建设学科,2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拥有教职工135人,在校本科学生1712人,硕士生研究生1141人,博士生研究生135人,博士后在站研究人员19人。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2018年共有教职工140人,各类在校学生总数3,013人。

历史沿革

1934年,中山大学工学院设电机工程系。

1952年11月,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广东工业专科学校工科为基础,会同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武汉交通学院、武昌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华南工学院。华南工学院设电机工程系,开设发电厂电网及配电系统专业、发电站变电所电机专修科。

1953年,全国院校调整,调到华中工学院

1958年,华南理工大学复办电机专业。

1970年,广东省高校进行调整,广东工业大学电力系统专业并入华南工学院,与电工学科合并成立电力系。

1972年,成立电力与造船系,电力方面设电机电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业企业电气化三个专业。

1975年,电力与造船系分立为造船系和电力系,电力系保留了三个专业,造船系筹建热能动力专业。

1985年,热能动力专业开始招生。

1994年6月,电力系与造船系合并成立能源交通学院。同年1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东省政府批准,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联合共建成立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由电力系、造船系的热能动力专业和广东省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首创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共建的办学模式。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3个教学系,开设3个本科专业。

学科体系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有2个“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建设学科,2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师资队伍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教授和研究员45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4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还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人选以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

人才培养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办公大楼、宏生科技大楼和电力实验楼,共计12000多平方米;有大型实验仪器设备8242台,固定资产总值超亿元;有电气信息及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能源微电网、高电压环境气候多功能实验和智能能源网动态物理模拟等19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有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2012年至2017年,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智能电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1项、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6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项。承担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子项目和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1项。发表科研论文1072篇,其中SCI论文251篇,EI论文612篇,CPCI-S论文209篇。教师申请专利总数超过1000项,获得专利授权693项,其中发明专利255项。多位教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有清明祭先烈活动、迎新晚会、志愿服务活动、红色之路游园会、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演讲比赛、团辅活动、答辩大赛、乒乓球团体赛等各类学生活动。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