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4-29 15:17

南京工程学院(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南京江宁区方山风景区;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理事长单位。

学校始创于1915年创建的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及1946年创建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之后,在2000年6月由原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4月,原核工业部的南京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占地近3000亩。设有19个教育教学单位,73个本科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200余名,教职工21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名。现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7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国家级电力仿真与控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天印梦工场”等国家级学科科研平台5个;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21个。

在2023年USNews世界大学榜排名中,南京工程学院位列第1880位。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南京工程学院位列第259位。

历史沿革

前身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15年创建的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及1946年创建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并于2000年6月由原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4月,原核工业部的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学校。

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附设机师科,1922年同济医工学校附设中等机师科,1926年同济大学附设中等机师学校,1933年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1935年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0年华东工业部上海同济高级工业学校。1951年迁至南京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1953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发展为两所学校:以土木科为基础建立的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和以机械科为基础建立的南京机器制造学校,1953年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招收300名学生,学制3年,设金属切削、锻造和铸造3个专业,1954年开设机车制造和车辆制造专业,1957年7月,1954年入学的机车制造和车辆制造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迁往大连,归属大连机器制造学校。1958年4月,1955年入学的机车制造和车辆制造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也迁往大连,归属大连机器制造学校。1958年改名为“南京机械工业学校”,同竖“南京机械专科学校”牌,1983年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1993年改名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划转至江苏省管辖。

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创建于1946年,时名为“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9年,学校改名“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1950年,校名为“苏南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1953年8月,学校的化工科和土木科分别调整至杭州化工学校和苏州建筑工程学校,原“苏高工”改建为“苏州电力学校”,由中央燃料工业部领导,开设电力专业,在原校址继续办学。1954年8月,学校迁到南京新校址,更名为“南京电力学校”。由中央燃料工业部改为电力工业部领导,后又改为水利电力部领导。1958年7月,学校归江苏省人民委员会领导。9月改为“南京电力专科学校”,除继续培养中专生外,开始招收大专学生。1962年,学校仍由水利电力部领导,复名“南京电力学校”,停招大专生。动荡期间,学校全面停课,1973年5月,学校恢复。11月,第一批440名新生进校。1981年创办的国网江苏电力职工大学依托于学校办学,在校学生200多人。1985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以南京电力学校为基础建立南京电力专科学校,1986年6月,“南京电力专科学校”正式成立。1992年4月更名为“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上半年通过江苏省教委校风建设合格验收,成为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1996年11月,学校通过了中国国家教委专家组的评估验收,首批跨入了中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的行列。自1998年起,学校停招中专生。2000年2月,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由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同年6月,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合并升格,组建为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工业学校

1983年成立,是隶属于原核工业部的全国重点中专。创办了中国高校首个数控技术专业。 1988年与知名大学联办本科,开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1999年由原核工业部划转江苏省管辖。

南京工程学院

2000年6月,原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2001年4月原南京工业学校并入,2006年8月南京工程学院从南京市鼓楼区整体搬迁至江宁科学园大学城新校区,2011年,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2年10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2016年9月,学校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9年12月学校获批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江苏省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年12月,学校被授予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0年4月27日,学校在2019年度全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等次,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共有19个教学单位,73个本科专业。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1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近50%,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占比53%。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60人次,拥有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团队1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7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5个。

教学情况

专业设置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共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三批)省品牌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11个,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二批)省品牌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一批)省品牌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7个,第二期重点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16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

课程设置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共有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各类省级课程92门。主编出版教材500余部,其中国家精品教材4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96部,省级教材66部,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1个。

学校交流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分别与德国英国美国芬兰荷兰瑞典新西兰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与芬兰奥卢大学、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学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目前是“中芬应用科学大学联合会”“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等联盟成员高校。学校还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沈阳工程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河南工学院等中国国内高校展开校校合作,与南京市宜兴商会、三旺通信南京分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东华汽车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展开校企合作,与南京经开区、六合区、常熟市古里镇、江宁区政府、淮安市东海县等地开展校地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2年12月,图书馆馆舍面积3.85万平方米,拥有阅览室、自修室、研讨室等各类服务空间13个,总阅览座位3500多席,累计馆藏纸质文献225万余册,印刷型期刊2410种,中外文电子图书305万余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6万余种,各类数据库65(含子库)个。图书馆由1952年建校的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1954年建校的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1984年建校的南京工业学校图书馆三馆汇合而成,图书馆于2008年4月建成。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5月,由南京工程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共有两个,分别为《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2003年,季刊,综合科技B类综合。《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8年,季刊,教育综合。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省级学科科研平台21个。

学术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20日,学校获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技奖41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634项;授权发明专利1490项,转化专利692项。

学校排名

在2023年USNews世界大学榜排名中,南京工程学院位列第1880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南京工程学院位列第259位。

校园文化

校训

校训校风:学以致用

致:使达到。“学以致用”意即学习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校训化用了《论语》“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和“听其言而观其行”;西汉杨雄的《法言·学行》中说:“学:行之,上也。”;王夫之的“躬行为启化之源”;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思想。要求学校师生将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结合,把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共同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做到为学与为人的统一。

校徽

校歌

《南京工程学院校歌》

词作者:葛逊

曲作者:邹天

方山脚下鲜花绽放,

天印湖畔白鹭翱翔。

知识殿堂书卷飘香,

莘莘学子青春飞扬。

南京工程学院校歌 [63]  

知行统一,创业创新,

团结奋进,蓬勃向上。

南工啊南工,腾飞的南工,

托起星辰培育时代栋梁。

春满校园惠风和畅,

人才摇篮桃李芬芳。

薪火相传穿越沧桑,

科学发展播种希望。

学以致用,奋发自强;

校企结合,谱写华章。

南京工业大学啊南工,自豪的南工,

奔向未来铸就新的辉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数据截至日期为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知名校友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沈国荣,国家科技发明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民营企业家——北京仁创集团董事长秦升益博士;“自主创新”领域的优秀代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青年英才王海滨;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事业总部工程部副部长许慈;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兼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技师胡新雨;山东太阳耐磨件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宪军;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研发中心主任,湖南宁庆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法人,总经理蔡晶等。

所获荣誉

2023年,获省属高校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2022年,获2022年度江苏省易班共建高校优秀迎新案例二等奖

2022年,获2019-2021年度“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

2020年,获“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三届学术大会优秀组织奖”

2018年,获2018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2017年,获“‘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示范单位”称号

2015年,获“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