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伉 :西汉名将卫青长子

更新时间:2024-09-20 11:30

卫伉[kàng](?-前91年),河东郡平阳县(今临汾市)人。西汉大司马大将军卫青长子,刘彻的皇后卫子夫之侄,冠军侯霍去病之表弟,刘据[lì tài zǐ]刘据之表兄弟。

元朔五年(前124年),年幼的卫伉因其父卫青大破匈奴右贤王之功而受封为宜春侯,后于元鼎元年(前116年)因假传圣旨行事而被免除爵位。太初元年(前104年),其父卫青病逝后,卫伉承袭长平侯爵位。太初三年(前102年)卫伉屯兵于五原郡(治所今内蒙古包头西),后因擅自入宫再被夺爵。

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卫伉与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公主诸邑公主皆受牵连而死。

人物生平

年幼封侯

卫伉生年不详,河东平阳(今临汾市)人,为刘彻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长子。元朔五年(前124年)春,因匈奴右贤王率部侵扰汉朝边疆朔方郡(今黄河河套西北部)等地,汉武帝刘彻派遣车骑将军卫青率众兵分三路攻打匈奴。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距离遥远不能抵达而轻敌,卫青统率汉军深入塞北六七百里,趁夜大破匈奴右贤王,并取得俘虏一万五千余人及裨[bì]王十余人的战绩。

战后,汉武帝刘彻遣使至军中册封卫青为大将军,并册封卫青三子卫伉、卫不疑卫登为列侯。卫青请辞认为,汉军大捷都是军中校尉奋战的功劳,他已经获得加封,而卫伉等三子皆年龄幼小,未有功劳,不敢受封。但刘彻不允,于是同年四月卫伉因其父卫青的军功而获封宜春侯。

二度失爵

首度免爵

元狩六年(前117年)冠军侯霍去病病逝后,宜春市侯卫伉于元鼎元年(前116年)假传圣命而遭到处罚,因未造成太大影响,仅被免除宜春侯爵位。元鼎五年(前112年),卫伉的弟弟阴安侯卫不疑与发干侯卫登都因祭祀时进献的黄金成色不足而被剥夺爵位

承袭父爵

元封五年(前106年),卫伉之父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病逝,谥号为烈侯,后卫伉于太初元年(前104年)承袭其父卫青的长平侯爵位。

屯兵五原

太初三年(前102年),匈奴儿单于病逝,因其子年幼,匈奴拥立其右贤王呴犁湖[hǒu lí hú]为单于。汉武帝刘彻派遣光禄勋徐自为北出五原塞外数百里至一千余里,负责修筑城池、障及列亭等边防设施,一直延续到西北的庐朐[qú](古地名,位于今阿尔泰山南麓)。此外汉武帝刘彻又派遣游击将军韩说及长平侯卫伉屯兵于徐自为两侧,另派强弩都尉路博德于居延泽之上修筑城池戍边。

再度失爵

天汉元年(前100年),长平侯卫伉承袭爵位五年后,因其未带符诏而擅自入宫,有违法制,于是卫伉被刘彻处以城旦之刑,并被除去长平侯爵位,使其再度失爵。

巫蛊而逝

征和元年(前92年),宰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因其母为韦皇后之姊而受到宠爱,并因此代替其父公孙贺出任太仆之职。公孙敬声为人骄奢,不遵守律法,擅自挪用北军军费一千九百万钱,后事发获罪下狱。当时汉武帝刘彻下诏急于逮捕阳陵(今陕西咸阳附近)人朱安世,于是公孙贺奏请逮捕朱安世来替其子公孙敬声赎罪,汉武帝刘彻同意了公孙贺的请求。

不久后公孙贺抓获朱安世,而朱安世获悉公孙贺欲以他赎回其子公孙敬声,但他认为这是公孙贺祸及宗族的灾难。于是朱安世在监牢之中向刘彻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汉武帝刘彻的女儿阳石公主秘密勾结,并以巫蛊的方式诅咒皇帝,后汉武帝刘彻派遣官员抓捕公孙贺,而公孙贺父子于征和二年(前91年)正月死于监牢。

此时正值汉武帝刘彻晚年,他对皇后卫子夫的荣宠逐渐衰减,并重用江充处理政事。不过江充与太子刘据及卫家存在嫌隙,他担心汉武帝驾崩后会被太子杀害,于是江充利用巫蛊之事,将汉武帝刘彻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及长平侯卫伉皆牵连进来。征和二年(前91年)闰四月,长平侯卫伉与阳石公主、诸邑公主皆被杀害。

人物关系

侯爵世系

家族成员

相关文物

2006年洛阳理工学院文物馆征集到西汉宣春鼎一件,其传为洛阳出土。宣春鼎高为18厘米、口径达14厘米、腹径为23厘米,重2.72公斤,鼎口微敛,沿内折作子口,为扁圆形深腹,腹侧附环纽状双耳、圜底、三蹄形短足。鼎盖一侧竖刻“宣春,长平家,重二斤四两”4行共10字,腹部近口沿竖刻“宣春,长平家,容一斗,重九斤”4行共11字。鼎铭具有隶书略带篆书风格,为西汉铭刻特征。其形制与阳信家鼎相似,属西汉中期铜器的特征,应为刘彻时器物。

铭文中“宣春”“宣”与汉印“宣曲丧吏”“宿宣之印”的宣字构形一致,而“长平家”“长”与汉印“渔阳长平侯”“大将长史”“上久农长”“厚丘长印”的长字构形一致。“宣春”,文献多有“宜春”,卫青长子卫伉曾被封为“宜春侯”,卫青也曾印抗击匈奴有功,被封为长平侯。据《汉书·地理志·汝南郡》记载,“宜春,侯国,莽曰宣孱”,学者刘余力认为根据“宣春”鼎铭与王莽将“宜春”改为“宣孱”的记载,可知“宜春”原为“宣春”,而“宣春”“长平”为宣春侯与长平侯的省称。另据《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索隐》中记载,宜春为“志县名,属汝南,豫章(今江西南昌)亦有之”。而《汉书地理志汝南郡下有宜春县,《括地志》记载宜春故城位于豫州汝阳县西南六七十里,《后汉书·皇后纪》中有“封北宜春侯”的记载,李贤作注认为因豫章也有宜春,才会加北进行区别。

学者刘余力认为“宣春”应为“宜春市”,可能因“宣”与“宜”字形相近造成混淆之故,根据铜鼎的形制和铭文,皆具有西汉中期的特征,应属于刘彻时宣春侯卫伉家之遗物。这件“宣春”铜鼎为研究西汉中期的青铜器、度量衡及侯爵制度等问题,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人物争议

封侯年龄争议

根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及《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卫青在获悉汉武帝将册封卫伉等三子为列侯时,请辞时认为卫伉等三子在襁褓之中,未有功劳,不敢受封。对于“襁褓”的解释,据《说文解字·衣部》记载,“襁,负儿衣”,而《说文解字·糸部》记载,“,小儿衣也”,此外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作注,“襁,长尺两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襁褓”亦写作“襁緥”,本意为一种背负婴儿用的背带或包裹婴儿的布兜,后引申为年龄称谓,指代婴儿未满周岁或指代婴儿。另据《汉书·霍光传》记载,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也提及“襁褓”之词,但霍光辅佐幼主时,刘弗陵刘弗陵已经八岁,《汉书》作者班固依旧使用“襁褓”形容汉昭帝年幼,这使卫伉受封宜春侯时处于“襁褓”之中指代的年龄存在不同。

失侯时间争议

根据《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载,卫伉于太初元年(前104年)承袭其父卫青的长平侯爵位,五年后因其无符诏擅自入宫,再次丢失爵位,时间应该为天汉元年(前100年)。但《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及《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卫伉是在承袭长平侯爵六年后再次失去爵位,时间应为天汉二年(前99年)。

研究书目

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咸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馀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皇帝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乃诏御史曰:“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侯。骑将军公孙贺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贺为南窌侯。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

《史记·匈奴列传》

儿单于立三岁而死。子年少,匈奴乃立其季父乌维单于弟右贤王呴犁湖单于为单于。是岁太初三年也。呴犁湖单于立,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馀里,筑城鄣列亭至庐朐,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使彊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

班固《汉书·武五子传》

汉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皇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江充因此为奸。是时,皇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宜春侯卫伉,五年四月丁未,以父功封,元鼎元年坐矫制不害,免,太初元年,嗣(长平)侯。五年,阑入宫,完为城旦。

参考资料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ctext.org.2024-05-06

史记·匈奴列传.ctext.org.2024-05-06

汉书·武五子传.ctext.org.2024-05-06

汉书·外戚恩泽侯表.ctext.org.2024-05-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