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豺 :IUCN濒危物种

更新时间:2024-09-21 05:33

印度豺(学名:Cuon alpinus dukhunensis):是豺的亚种之一。大小似犬而小于狼,体长约90厘米,尾长45-50厘米,体重10-20千克。吻较狼短而头较宽,耳短而圆,身躯较狼为短。四肢较短,尾比狼略长,但不超过体长的一半,其毛长而密,略似狐尾。背毛红棕色,毛建草黑色,腹毛较浅淡。下臼齿每侧仅2枚。豺既能抗寒,也能耐热,群居性,少则2-3只,一般7-8只,甚至10只或结成更多只聚合成群,雄兽居多,性比为2︰1。集体猎食,常以围攻的方式,几乎在同域分布的大小哺乳纲它们都能对付。食物主要是鹿、、麝、山羊等偶蹄目动物,有时亦袭击水牛。寿命约10余岁。

形态特征

印度豺的外形与狼、狗等相近,但比狼小,而大于赤狐,体长约90厘米,肩高50厘米,尾长45-50厘米,雄性体重15-20千克雌性体重10-13千克左右。头宽,额扁平而低,吻部较短,耳短而圆,额骨的中部隆起,所以从侧面看上去整个面部显得鼓起来,不像其他犬类那样较为平直或凹陷。四肢也较短,尾较粗,毛蓬松而下垂。体毛厚密而粗糙,体色随季节和产地的不同而异,一般头部、颈部、肩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等处的毛色为棕褐色,腹部及四肢内侧为淡白色、黄色或浅褐色,尾巴为黑褐色,尖端为黑色或棕色。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豺是典型的山地动物,栖息的环境十分复杂,无论是热带森林、丛林、丘陵、山地,还是海拔2500-3500米的亚高山林地、高山草甸、高山裸岩等地带,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居住在岩石缝隙或隐匿在灌木丛薮之中,也栖居于天然洞穴和其他动物遗弃的洞穴,但不会自己挖掘洞穴。

生活习性

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族群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会坚决捍卫家族的领土范围。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狩猎方式非常类似于非洲野犬。喜群居,善于围猎,多由较为强壮而狡猾的“头领”带领一个或几个家族临时聚集而成,少则2-3只,多时达10-30只,也能见到单独活动的个体。当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也会互相撕咬。听觉和嗅觉极发达,行动快速而诡秘。稍有异常情况立即逃避。

豺性凶猛胆大,凡与之遭遇的大小动物无不畏惧。平时的性情十分沉默而警觉,但在捕猎的时候能发出召集性的嚎叫声。捕猎多在清晨和黄昏,有时也在白天进行。善于追逐猎物,也常以围攻方式捕食。行动敏捷,善于跳跃,原地可跳到3米多远,借助于快跑,能跃过5-6米宽的沟堑,也能跳过3-3.5米高的岩壁、矮墙等障碍。

豺以群体围捕的方式猎食。食物主要是偶蹄目动物。虽然偶尔也吃一些甘蔗、玉米等植物性食物,但主要以各种动物性食物为食,不仅能捕食鼠、兔等小型哺乳纲,也敢于袭击水牛、马、鹿、山羊、野猪等体形较大的有蹄类动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南部恒河以南,南到尼尔吉里山、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

繁殖方式

豺的交配季节一般发生在9至2月,在繁殖季节,雄兽和雌兽多成对活动。雌兽的妊娠期约为66-69天左右,产仔则在冬季,每胎产4-6仔,最多为9仔。初生的幼仔背有深褐色的绒毛,1-1.5岁性成熟,寿命为15-16年。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参考资料

Cuon alpinus.The IUCN Red List.2014-12-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