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协商座谈会 :政协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0 17:57

双周协商座谈会,作为政协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之一,座谈会每两周举行一次,党内外“内行人”就一主题讨论交锋,并将记录递交决策者。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了“双周协商座谈会”。这意味着,始于1950年、终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双周座谈会”重新启幕。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亲自主持。

简介

双周协商座谈会,作为政协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之一,座谈会每两周举行一次,党内外“内行人”就一主题讨论交锋,并将记录递交决策者。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每双周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亲自主持。

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了“双周协商座谈会”。这意味着,始于1950年、终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双周座谈会”重新启幕。

就“双谈”的历史来看,这一参政议政形式历来都与“党和国家重大关键课题”相联系。

内容

听取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报告;座谈时事政治;协商有关单位提出的问题和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提出的问题。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沟通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关系,统一战线工作以及国内外时事政治等问题交换意见。

参加者

早期的“双周座谈会",参加者分为当然参加、自愿参加和临时邀请参加三种。中共、民革、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无党派民主人土、中国民主促进会、农工、致公、九三学社、台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人民团体所推派的代表为当然参加者。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工作组正副组长;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委员及办公厅正副主任;政务院、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署的正副首长;政务院所属四个委员会的正副首长和部、会、院、署、行的首长;政务院秘书长、副秘书长、政务委员为自愿参加者。临时来京的各大行政区及省市人民政府正副首长,地方协商委员会的正副主席为临时邀请参加者。1957年以后,双周座谈会改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人民团体不再派代表参加。

十二届全国政协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建立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通过定期邀请各界别委员主要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使双周协商座谈会成为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协商平台。

2013年以来6次座谈会主题及与会人员

第1次主题: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2013年10月22日

厉以宁、李毅中、陈锡文、刘遵义贺强、郑跃文、方方、闫冰竹、张泓铭、赵海英、王娴、杨绍信等发言;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应邀介绍情况;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苏荣、陈元、王钦敏等出席

第2次主题:建筑产业化2013年11月7日

赖明、仇保兴、孔庆平、陈昌生、黄艳、田在玮、茅永红、王美华、孙太利、秦升益缪昌文毛大庆等发言;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应邀介绍情况;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罗富和、张庆黎、马、马培华出席

第3次主题: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2013年11月21日

全国政协委员张世平、陈进行、盛明富、邹先荣、倪健民、李海滨、易军、袁伟霞、颜辉、王滨、何玉华、王建沂、施杰、张华荣王俊峰等发言;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委负责人也发了言;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张庆黎、卢展工出席

第4次主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2013年12月5日

程津培、马大龙、王光谦、齐让、朴英、寿子琪、田中群、王晶、张德兴、黄强、李朋德、辛颖梅王梅祥、万建民和刘若鹏等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万钢也作了发言。科学技术副部长王志刚介绍情况。科技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负责人与委员协商交流;教育部、财政部、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出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张庆黎、苏荣出席

第5次主题:加强汽车尾气治理2013年12月24日

秦大河、欧阳明高、周吉平、温香彩、李灿、陈放、傅成玉、柳崇禧、郝吉明柴发合等和北京市副市长张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发言。工信部部长苗圩、国家质监总局副局长吴清海与委员协商交流;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介绍汽车尾气治理与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的有关情况;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罗富和、张庆黎、马培华出席

第6次主题:核电和清洁能源发展2014年1月9日

张国宝、贺禹、何祚庥、万钢、王玉庆、刘炳江、李河君、郝远、王炳华、王计刘汉元、李子颖、王明弹等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风投常务副主席马培也作了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介绍了我国核电和清洁能源发展的情况。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水利部、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与委员互动交流;中国地震局有关负责人出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张庆黎、苏荣、陈元、王钦敏等出席

历史

起始

“双周座谈会”始于1950年3月。“双周座谈会”发起时,为时事政治座谈会,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起,参会人士包括,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的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所推派的代表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按照规定,座谈会每两周举行一次。与此同时,“双周座谈会”也在其他民主党派内部流行。

1955年4月15日,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双周座谈会改为不定期举行,由秘书长根据情况召集。

受政治影响中断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双周座谈会”受到了影响。

1957年以后,“双周座谈会”改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人民团体不再派代表参加。

1959年底至1960年,民主党派开始采用一种民主的、和风细雨的方式,引导大家自由交谈、讨论,使与会者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同时,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即所谓“神仙会”。

1966年7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双周座谈会”中断。至此,“双周座谈会”共举行了114次。

“文革”结束后,“双周座谈会”在全国政协没有恢复,但在一些地方民主党派内部逐渐得以恢复。

恢复、重启

双周协商座谈会重启

2005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具体形式,加快了多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步伐。此后,座谈会开始重新被重视起来,全国政协与地方政协座谈会不断增多。而民主党派内部,“双周座谈会”已经常见。

2013年9月18日,全国政协第六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办法(试行)》,为重启全国政协“双周座谈会”做好铺垫。

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主要议题是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就如何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议政建言。

2021年4月9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7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

政治意义

始于1950年、终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双周座谈会”重新启幕。政治学者指出,这是中共十八大后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信号,对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构的意义不可小觑,值得关注。

“双谈”的重启则打破了不尽如人意的政协参政议政现状,不仅专题协商这一协商平台被激活,政协参政议政的协商次数也在过去几个月内激增。

施杰认为,双谈把委员日常活动的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发挥出了常态化的“智库”作用。刘峰则进一步指出,政协可称为一种“超级智库”,它的协商与普通智库不同,因为它本身其实是一种政治制度,它的成员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范围更广,层次更高,制度上和平台上有保障,“提出的提案是必须要回复的。”刘峰认为政协的作用一旦激发不可小觑。

参考资料

民主与法制网:“双周座谈会”再启幕...2013-01-02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协商议政 汪洋主持.中新网.2021-04-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