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党派民主人士 :无党派民主人士

更新时间:2023-08-15 18:57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对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又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知名人士的称谓,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中有代表性的爱国民主分子,以及一小部分从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人物。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分别在不同领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社会上有较高声望。无党派人士具有代表性、政治性、组织性。

简介

 无党派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称无党无派的知名人士为社会贤达。如1946年召开的旧政协会议,就有9位代表是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出席的。1948年,郭沫若等无党派知名人士在致电毛泽东同志,以响应中共中央"国际劳动节"号召的时候,为了与以往的社会贤达相区别,最先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1949年,新政协会议还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

由于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老一代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减少,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的出现,形成了多种称谓并存的局面。除了继续沿用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以外,主要有无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无党派知名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等称谓。200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正式规范了对无党无派人士的称谓,明确对无党无派人士群体称无党派人士,对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称无党派代表人士。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也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改称无党派人士界别。《意见》在此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明确界定,即"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具备条件

第一条是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第二条是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第三社会基础,主要是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是我们国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重要界别,它的职能跟民主党派大体是一致的,也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当中一支独特的政治力量。无党派人士同民主党派一样,在我们国家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代表人物

一、郭沫若(1892.11—1978.6)

郭沫若生于1892年。1926年3月,经瞿秋白推荐,郭沫若离开上海市,来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有《女神》《星空》等诗集。在抗日战争期间,郭沫若积极投身到文化抗战中,为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文化抗战中的领袖人物。抗战胜利后,郭沫若勇敢地同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周恩来曾评价说:“在这场战斗中,郭沫若同志立了大功。”邓小平称赞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张奚若(1889.10—1973.7)

张奚若作为中国现代政治学奠基人之一,对中国国民党腐败和蒋介石独裁统治深恶痛绝,曾发表《斥蒋介石》的长文,认为其“好话说尽,坏事做完”。张奚若不仅是无党派民主斗士,更是独具慧眼的大学问家。1935年张奚若在《国闻周报》上发表《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一文,对那时社会上颇为时髦的“全盘西化”论和“本位文化”论做了公开的批评,认为中国实现现代化为“今日之所急需”。文章明确提出,现代化至少应在这几个方面特别努力,一是发展自然科学,二是促进现代工业,三是提倡各种现代学术,四是思想方法科学化。张奚若先生的“四个现代化”观点,在当时是很新颖的,即使在今天也不无启迪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张奚若担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等职务。

三、符定一(1877.12.12—1958.5.3)

符定一是毛泽东中学时代的老师和校长,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可谓硕学鸿儒、一代名师。1949年9月21日,符定一参加了在北平市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目睹毛泽东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四、袁隆平(1930.9—2021.5)

新华社发布袁隆平逝世的通稿时,其中政治定位与评价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的颁奖词,高度概括了先生的一生成就:稻田的守望者。他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用他的双手,养活了十几亿人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