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蜥 :有鳞目双足蜥科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11:28

全长30厘米以上。体形似长的蚯蚓,周身被有及瓦状圆鳞雄性无前肢,仅具听对短而扁平的鳍状后肢,嵌在肛侧的凹沟内,可用来拥抱雌性而进行交配;雌性则前后肢皆无。头部鳞片少;无外耳孔;眼退化,埋于眼鳞下;鼻孔位于吻端上方;舌短,舌上有横裳摺;无腭齿,其他牙齿均小,向后弯曲,具单尖。尾短而钝,自第5节尾椎骨开始有断裂点,受威胁时可自动断尾。背面紫棕色,具金属光泽;腹色略浅

物种简介

shuānɡzúxī

Diba苍蝇座novae-guineaeDumeriletBibron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巽他群岛的小岛屿。

栖息于热带森林的腐殖质层下、营穴居生活,有时可到地面活动。以昆虫年均食。卵生产卵于腐殖质层中。

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白尾双足蜥(D.bourreti),全长16-28厘米,尾端玉白色。双足蜥属的其他种类分布于尼科巴群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等地区。

双足蜥科(Dibamidae)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爬行纲、蜥蜴目的1科。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也有人将其列为一独立的亚目。

分布范围

仅有双足蜥属(Dibamus)等2属,11~16种,是分布于东南亚的穴居蜥蜴。

形态特征

无前肢。仅雄性有短的后肢,眼退化,体小似蚯蚓,从外表上看易与盲蛇、无足的石龙子科或小型脆蛇蜥混淆。1960年在中国广西首次发现白尾双足蜥(见图),体型小,呈蚯蚓状,全长在225毫米以下。周身被有覆瓦状圆鳞。雄性具1对短而扁平的后肢,嵌在肛侧的凹沟内。雌性前后肢均无。头部鳞片少,眼退化,隐于眼鳞下。无耳孔。舌短,前端尖,后端分叉,舌面有横褶。齿小而尖,有钩曲。无弓。肩骨、喙骨和胸骨仅有残迹。腰带有1长的髂骨,与耻骨坐骨紧密愈合成臼。股骨位于体内胫腓骨愈合喙骨仅有残迹。有肛前孔,尾短而钝。营穴居生活,有时到地面活动,常在朽木下边发现。食昆虫。卵生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