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几内亚岛 :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

更新时间:2023-11-14 17:46

新几内亚岛(英语:New Guinea Island),又称巴布亚岛(Papua Island)或伊里安岛(Irian Island),是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世界第二大岛屿。岛屿位于马来群岛东部,澳大利亚北部、太平洋西部、赤道南侧。岛屿东西长2400千米,中部最宽处约640千米,面积约78.5万平方千米。

新几内亚岛是由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属大陆岛。岛屿属新生代构造区,地形呈横向排列,中央山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岛,最高点为查亚峰,海拔为4884米。新几内亚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岛屿以生物多样性闻名于世,拥有地球上5%至10%的物种,分布着夜花石豆兰属石豆兰属 nocturnum)、儒艮(Dugong dugon)、橘仓鸮(Tyto aurantia)等特有动植物。

新几内亚岛早在5万年前就已有人类居住,40000年前,东南亚的居民移民至此,并将农业种植技术带入岛屿,促进了该岛的农业发展。1526年,葡萄牙探险家唐豪尔赫·德·梅内塞斯(Don Jorge de Meneses)首次成功登陆新几内亚岛。此后,荷兰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探险家、商人相继来到该岛,促进了该岛的经济发展。十九世纪末期,新几内亚岛沦为被荷兰、德国、英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几内亚岛城为太平洋战争的关键战场。二战结束后新几内亚岛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半部分归属印度尼西亚,东半部分归属巴布亚新几内亚

新几内亚岛拥有众多自然资源,包括莫尔斯比港自然公园(Port Moresby Nature Park)、仙谷湖(Sentani Lake)、莫塔卡野生动物保护区(Motaka Wildlife Refuge)等;此外,该地区还有许多原住民流传下来的文化艺术,其中以塞皮克河流域的雕刻文化最为出名。

命名

新几内亚岛的名字源于西班牙(Spain)探险家伊尼戈·奥尔蒂斯·德雷特斯(西班牙语:Iñigo Ortiz de Retez),他于1545年在新几内亚岛北海岸航行,他看到岛上的居民的皮肤颜色想到了非洲的几内亚(Guinea),便仿照几内亚的地名将岛屿名字命名为“NuevaGuinea”,后来演变成为英语的“New Guinea”。

新几内亚岛还另一个名字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尚不明确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一种可能性是,它来自马来语单词“papuwah”,意思是“毛茸茸的头发”,但该词最早出现在1812年的字典中,在很久以前,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水手就已经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居住在西巴布亚的人了。另一种可能性是该词源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的蒂多雷语“papo ua”,意为”不属于”。

新几内亚岛的另一名称为伊里安岛,该名称在印尼语中用来指代该岛和印度尼西亚省,即伊里安·巴拉特省,后来又称为伊里安·查亚省。伊里安这个名字是在查亚普拉托巴蒂(Tobati, Jayapura)举行的一次部落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的。该词源自比亚克岛(Biak Island)的比亚克语“Iri-an”,意为“热土”。同时,该词也来自“Iryan”一词,意思是加热过程,隐喻着正在进入新时代的土地。在塞瑞市(Serui City),“Iri-an”的意思是“国家的支柱”,而在梅劳克市(Merauke City),该词的意思是“上升的精神”或“上升”。

位置境域

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第一大岛屿、世界第二大岛屿,地处西太平洋的赤道南侧,位于马来群岛东部、澳大利亚北部,地理中心位于南纬5°30′,东经141°。岛屿西南临阿拉弗拉海(Arafura Sea),南隔托雷斯海峡(Torres Strait)与约克角半岛(Cape York Peninsula)相望,东南端伸入珊瑚海,被称为亚、澳两大陆的桥梁。岛屿东西长约240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640千米,面积约为78.5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格陵兰岛

历史变迁

大约2亿年前,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属于“超级大陆”冈瓦纳大陆(Gondwana Continent)的一部分,当冈瓦纳大陆开始分裂时,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板块向北移动。在向北迁移的过程中,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板块几乎完全被孤立。

2500万年前,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板块与北部的欧亚板块发生碰撞,新几内亚被推出海面,而分隔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托雷斯海峡则出现了向下弯曲的趋势。很久以后,海平面的上升将新几内亚地区与澳大利亚分开。冰河时期,海平面再次下降,新几内亚地区与澳大利亚重新相连。

地理特征

气候

新几内亚岛位于赤道和南纬12°之间,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全岛年均气温为27℃,但山地地区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降低,海拔2000米处的均温为20℃一下,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均温可达到0℃。

新几内亚岛大部分地区降水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11月至次年4月,全岛盛行西北季风,普遍降雨,其中北部地区的降水量可达4000毫米以上;5至10月盛行东南季风,天气干燥,降水相对较少,但南部地区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为950毫米。新几内亚岛处于飓风带内,1至4月常常遭受飓风袭击。

地质

地质构造

新几内亚岛位于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汇边界上,处于复杂的新几内亚-所罗门弧(PN-SL)俯冲带上,晚白垩世以来,新几内亚-所罗门弧俯冲体系逐渐形成复杂的海沟-弧-盆地-洋台体系,经历了不同阶段的俯冲作用,受多阶段、多类型板块俯冲起始的制约,新几内亚-所罗门弧俯冲系统深部结构在空间上变化剧烈。新几内亚-所罗门弧俯冲系统内的俯冲带中,俯冲板块的延伸深度从500多千米变为近100千米,板块倾角从70°以上减小到30°。

在新几内亚西北部,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的倾斜汇聚部分是由东西向断层系统上的左旋走滑运动所调节的,该断层系统将东部的俾斯麦海转换断层与西部的索龙断层连接起来;部分是由于南海岸另一个东西向断层系统的左旋走滑运动——从韦兰逆断层向西延伸的塔雷拉-艾杜纳断层系统;部分是由于新几内亚海沟的俯冲作用;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褶皱带中的压扭和走滑断层以及曼伯拉莫盆地的褶皱和逆冲断层引起的。

地层

新几内亚岛巴布亚省盆地东部地层主要包括晚中新世-第四纪始新世中中新世、古新世白垩纪等时期的地层。晚中新世-第四纪地层主要为硅质碎屑,厚度达1.5千米,底部为海相,向上分级为非海相磨拉石型沉积物,该地层主要源自新兴山脉的侵蚀和陆上火山活动;始新世-中中新世时期的地层主要为厚度1至1.5千米的石灰岩,大部分是渐新世晚期到中新世中期,同时覆盖有600米的粉砂岩和200米的石灰岩;古新世时期的地层包括泥岩和岩屑砂岩。

岩石与矿产

新几内亚岛的地体包括古生代克拉通的一个或多个碎片,主要有蛇绿岩套、各种变质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侵入岩、岛弧火山岩和相关沉积物。它们的一部分被长达10千米的早、中中新世和更年轻的沉积物不整合地覆盖。

新几内亚岛的主要矿产资源是铜和金。铜矿主要分布在巴布亚贾亚山西南约40千米处的坦巴加普拉(Tembagapura)和弗莱河上游。近况主要集中在奥克泰迪(Ok Tedi)。此外,新几内亚岛的中部高原库图布湖附近还蕴含着大量的石油。

地形地貌

新几内亚岛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高山地区,部分位于安第斯山脉边缘,从平面上看,新几内亚岛的形状像一只向西飞翔的大鸟。岛屿平均海拔约为100米,最高点为查亚峰,海拔4884米,是大洋洲最高峰。全岛多山,大部分山地、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

新几内亚岛属新生代构造区,地壳很不稳定。全岛地形呈横向排列,由北而南分为北部山脉、北部山间低地、中央山脉、南部平原。

北部山脉(也称海岸山脉)直逼海岸,十分陡峭,是一断层山,海拔高度大都在600米左右,东南端有高于4000米的山峰。因受河流剧烈切割,山脉已不连续。

北部山间低地位于北部山脉和中央山脉之间,包括塞皮克河曼伯拉莫河等宽阔河谷,这里多河曲县、湖泊和沼泽

中央山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山地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以上,属新期褶皱山地。西段山脉海拔高度大,山顶终年积雪,所以称雪山山脉,最高的查亚峰,海拔4884米,是大洋洲的最高点。东段叫做马勒山脉,其东端延伸入海,突出海面的山峰形成路易西亚德群岛。该地区地壳不稳定,有不少火山锥。

南部平原是由弗莱河迪古尔河等大小河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由于该地区正在缓慢下沉,地势低平,沼泽广布,是世界最大沼泽地带之一。

水文

河流

新几内亚岛上河流众多,主要河流包括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曼伯拉莫河(Mamberano River),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塞皮克河(Sepik River)和弗莱河(Fly River)等。

曼伯拉莫河位于新几内亚岛西北部,是印度尼西亚最宽和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全长约800千米。河流发源于毛克山脉(Maoke Mountains)北坡,河流有东西两条源头,东源头为塔里塔图河(Taritatu river),西源头为塔里库河(Tariku river),两条河流在达布拉附近汇合,而后向西北流,经过32千米平静段,进入并范雷斯山脉(Van Rees Mountains)形成一系列峪谷与急流,于卡索腊维査(Kasolavicha)进入下游平原,右岸联通朗贝拜湖(Langbeibai Lake),于纳瓦库角(Cape Narwaku)附近注入太平洋

塞皮克河是新几内亚岛上最长的河流,全长约1120千米,流域面积约82290平方千米。河流发源于维克托·伊曼纽尔山脉(Victor Emanuel Range),河流从源头蜿蜒向北,然后转向东方,最后注入俾斯麦海塞皮克河的支流分为左支流和右支流。左支流只有黄河;右支流由凯拉姆河(Keram River)、四月河(April River)、尤阿特河(Yuat River)和卡拉瓦里河(Karawari River)组成。

弗莱河是新几内亚岛的第三大河流,全长1060千米,流域面积为69900平方千米。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地维克托·伊曼纽尔山脉(Victor Emanuel Range),主要有斯特里克兰河(Strickland River)、泰迪河(Tedi River)和帕尔默河(Palmer River)三大支流。弗莱河分为三段,上游河段被称为上弗莱河,从维克托·伊曼纽尔山脉南部至达阿尔伯蒂斯交界处(D’Albertis Junction);中游河段被称为中弗莱河,由上弗莱河和泰迪河在达阿尔伯蒂斯交界处交汇,蜿蜒流过400千米至埃弗里尔交界处(Everill Junction)。下游河段被称为下弗莱河,由中飞河和斯特里克兰河在埃弗里尔交界处交汇,进入弗莱三角洲,再向下游延伸400千米汇入巴布亚湾的海洋。

湖泊

新几内亚岛拥有超5383个,湖泊总面积超647平方千米,这些湖泊至少有20种不同的形成方式,但大多数河流都是在曼伯拉莫河、塞皮克河以及弗莱河等河流作用下形成的。主要湖泊有维塞尔湖(Wissel Lakes)、昌布里湖(Chambri Lake)、库图布湖(Lake Kutubu)等。

维塞尔湖位于新几内亚岛西部的苏迪曼山脉,它由三个高原湖泊组成的湖泊链。它们包括最大和最北端的帕尼艾湖(Paniai)、其南端的塔吉湖(Tage)和最南端的蒂吉湖(Tigi)。湖泊海拔约1750米,是由阿拉布河(Arabu River)的构造大坝所形成。

库图布湖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第二大湖,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偏远孤立的南部高地,海拔800米,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最高的水域。库图布湖由流经周围石灰岩喀斯特山脉的小溪和地下河流供水,湖泊长约19千米,宽约4千米,面积为50平方千米,体积为1.825立方千米。湖岸约有20平方千米的湿地芦苇床和沼泽林,地表集水区面积约260平方千米,主要被热带雨林覆盖。

土壤

新几内亚地区的土壤主要由原土、始成土、软土等组成。原土是新几内亚地区常见的土壤,岛屿四分之一的土壤均为原土,主要分布于冲积物沉积的丘陵山麓地区,在高原盆地的冲积扇上也有原土出现;始成土在山区更稳定的环境中较为常见,通常有深厚的有机化合物丰富的地层覆盖黏土底土或石灰岩上的低腐殖质土壤;软土是在石灰岩上形成的更深的土壤,广泛分布于中央山脉、和阿法克山脉。

生物多样性

新几内亚岛一直以生物多样性闻名于世,其岛屿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5%左右,却拥有地球上5%至10%的物种。

植物

新几内亚岛是世界上植物最丰富的岛屿之一,该地区植物比马达加斯加多19%,比婆罗洲多22%,岛上共拥有264科1742属13634种植物,其中三分之二为特有物种。岛上大多数植物都是树木、草本植物或生长在其他植物上的附生植物,这些植物共占植物总数的77%。主要包括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亮叶南洋杉(Araucaria hunsteinii )、夜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nocturnum)、石豆兰(Bulbophyllum tarantula)等特有植物。

动物

新几内亚岛的动物群包括大量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鱼类、无脊椎动物和两栖动物。其中,脊椎动物约有4642种,约占世界公认脊椎动物总数的8%;哺乳动物约占世界总数的4%,鱼类约占世界总数的10%。其中大量都是珍稀动物,主要包括儒艮(Dugong dugon)、小极乐鸟(Paradisaea minor)、橘仓鸮(Tyto aurantia)等。此外,新几内亚岛还有众多濒危动物,主要包括巨型袋(Peroryctes broadbenti)、黑斑袋貂属(Spilocuscus rufoniger)、马奇树袋鼠(Dendrolagus matschiei)、古德费洛树袋鼠(Dendrolagus goodfellowi)、新几内亚大耳蝠(Pharotis imogene)等。

自然保护区

新几内亚岛东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约有71个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通达野生动物管理区(Tonda Wildlife Management Area)、马扎野生动物保护区(Maza protected wildlife area)、卡米亚利野生动物管理区(Kamiali Wildlife Management Area)等。

通达野生动物管理区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最大的保护区。该保护区面积约5697.78平方千米,遍布沼泽、草原、季风森林和红树林等,还有着野兔袋鼠、袋鼬、袋貂、鳄鱼、天堂鸟和许多其他哺乳动物。

卡米亚利野生动物管理区成立于1996年,占地面积约690平方千米,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东南60千米的霍恩湾海岸(Huon Gulf Coast)。卡米亚利保护区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野生动物、许多稀有物种和各种生物群落,如湖泊、河流、湿地、珊瑚礁、沙滩、瀑布和热带森林。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据考古专家推测,新几内亚岛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主要是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各地的美拉尼西亚人,当时有众多零散的定居点,最早的定居点位于现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是前萨胡尔大陆上已知最早的人类存在。有考古证明,新几内亚岛最早的农业发展于40000年前,当时一些最早的农民从东南亚半岛来到新几内亚岛,开始种植香蕉和芋头等农作物。35000年,新几内亚岛各区域已经有大量人类定居点了。公元前7000年左右,岛上高地盆地地区开始出现定居农业,并进行大面积的沼泽排水和灌溉,农业模式逐渐发展成熟。

欧洲人到来

十五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逐步向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势力。1512年,葡萄牙探险家在登陆达斯兰岛时看到了新几内亚海岸,1526年,唐豪尔赫·德·梅内塞斯(Don Jorge de Meneses)成功登陆了新几内亚岛西北部的一个海,成为第一个登陆新几内亚岛的欧洲人。1545年,西班牙探险家伊尼戈·奥尔蒂斯·德雷特斯(西班牙语:Iñigo Ortiz de Retez)沿新几内亚岛北海岸航行,并仿照非洲海岸几内亚的地名将岛屿名字命名为新几内亚。十六世纪末叶,荷兰成为欧洲的军事强国,并同提多尔岛的苏丹签订了一项条约,该条约承认了荷兰对新几内亚岛部分地区的所属权。

十八世纪末叶,英国探险家多次在新几内亚岛各海岸停靠,并绘制了太平洋诸岛的地图,同时试图在新几内亚岛西北部建立殖民点,但由于疾病流行和当地土著人民对他们怀有敌意,加之该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便放弃了这个想法。十九世纪开始,新几内亚岛众多的生物资源,吸引着大量科学家来此考察。十九世纪后半期,新几内亚岛丰富的物产资源吸引着大量欧洲商人和中国商人,他们专门到此地寻找海参、木材、椰干等货源。此外,商人们还在岛屿附近捕鱼和贩卖沿海居民等活动。

沦为殖民地

十九世纪末期,新几内亚沦为了荷兰、英国以及德国等国的殖民地。1882年,荷兰宣称该岛的西半部为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1884年,英国吞并了新几内亚的东南部。同年,德国新几内亚公司接管了东北部地区。1905年,女王陛下政府将其领土更名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并于1906年将其全部责任移交给新独立的澳大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军队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Kaiser-Wilhelmsland)。1920年,新几内亚成为国联授权的澳大利亚领土,澳大利亚领土被统称为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领土。1938年,理查德-阿奇博尔德(Richard Archbold)发现了巴利姆河(Baliem River)的大峡谷,那里约有5万尚未被发现的石器时代农民,他们生活在井然有序的村庄里。这些人被称为达尼人,是最后一个与外界世界首次接触的同等规模的社会。

非殖民时期

1942年,荷属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领土遭到日军入侵。澳大利亚领土被置于军事管理之下,简称新几内亚。该岛的高地、北部和东部地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西南太平洋战争的关键战场。二战结束后,新几内亚西部于1959年举行选举,成立巴布亚新几内亚议会,并筹备于1961年4月5日独立。当时议会已决定了新成立的国家的国号为西巴布亚、订立了新的国徽、新国歌,以及以晨星为图案的新国旗。新国旗于1961年12月1日升起,并与荷兰国旗并排。1961年12月18日,印度尼西亚入侵西巴布亚,结束了它短暂的独立时期。1975年,澳大利亚正式给予新几内亚东部全面独立的地位,成立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

行政区划

新几内亚岛在行政上分为两部分,以东经141°经线为分界线,东经141°以东归属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几内亚独立国所有,东经141°以西及沿海岛屿归属印度尼西亚所有。岛屿西半部包括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西巴布亚省等6个省份;东半部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的16个省和1个首都区。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新几内亚岛约有1500余万人,其中新几内亚西部约有500余万人,新几内亚东部约有1000余万人。

语言

新几内亚岛西半部分属于印度尼西亚,官方语言为印尼语,东半部分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官方语言为英语。由于新几内亚岛大部分地区都有茂密的丛林和非常高的山脉,因此出行并不容易,彼此相距仅几千米的村庄之间往往几乎没有接触,这也使得该地区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语言,据统计,新几内亚岛居民使用的语言约有1073种,其中,826种为巴布亚新几内亚语、257种为印度尼西亚语巴布亚语、还有12种语言则是重叠语言。这些语言均出自南岛语系和巴布亚诸语言。

南岛语系,也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岛上的语系,也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该语系主要分布于西起马达加斯加,东到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岛和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海域内的岛屿上。根据世界语言资料库统计,该语系包括1262种语言之多,使用人口约2.7亿。新几内亚岛的西部、北部、东海岸以及许多附属岛屿均使用南岛语系的语言。

巴布亚语言,新几内亚及其周边地区所说的一种语言,使用地区主要包括整个新几内亚岛以及印度尼西亚东部的毗邻地区,巴布亚诸语言约有1100种语言,约占世界已知语言的四分之一。与南岛语系不同,巴布亚语系并不构成一个单一的、基因上统一的语系,因此,它们通常被称非南岛语系。新几内亚岛内陆和南部地区的人主要使用巴布亚诸语言,使用人数约有三至四百万人。

宗教

新几内亚岛主要以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土著宗教为主。

新几内亚岛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基督教的各个分支在宗教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巴布亚新几内亚人都认同基督教的某个教派。新几内亚岛的基督教起步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是大洋洲最后被基督教化的地方之一。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巴布亚新几内亚近96%的公民认为自己的宗教是基督教。尽管大多数当地基督徒属于新教教派,但约26%的信徒是天主教成员。其中最受欢迎的基督教新教教派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福音路德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五旬节派、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联合教会等。

新几内亚岛东半部地区约有2000名居民信仰穆斯林,其中,大部人居民属于逊尼派,小部分人属于艾哈迈迪派。在传教活动方面,穆斯林和儒教传教士仍然在岛上活动。少数当地人还信奉巴哈伊信仰,这种宗教信仰体系起源于伊朗和中东其他地区,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

新几内亚岛许多居民仍然信奉土著宗教,该宗教通常与万物有灵论联系在一起,即基于万物的信仰体系,包括动物、无生命的物体、植物和有生命的岩石,万物有灵论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

经济发展

新几内亚岛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采矿业、农业以及制造业,其中,采矿业是该岛的主要收入来源。

新几内亚地区蕴含丰富的铜、黄金等自然资源。铜、黄金是岛上主要的收入来源。该岛主要有2个大型铜矿,一个位于巴布亚查亚山西南约40千米处的坦巴加普拉(Tembagapura),该处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床之一,另一个则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境内的奥克泰迪(Ok Tedi)弗莱河(Fly River)源头处。黄金主要集中在奥克泰迪地区。

新几内亚的大部分人口都是自给自足的农民,农业较为发达。低地主要种植番薯、芋头、西米和香蕉等,海拔较高的地区主要种植红薯;新几内亚岛东半部分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经济作物主要包括咖啡、可可、椰干、棕榈油、茶叶和橡胶。2017年,农业占GDP的22.1%。此外,新几内亚岛的养殖业也较为普遍,以养猪业为主。

新几内亚岛东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制造业规模较小,以食品加工、饮料生产和烟草加工为主,且大多数制造业产品仅用于国内消费,不对外出口。制造业占生产总值的对15%至18%。

交通运输

新几内亚岛对外的交通方式主要以航空和海运为主。

新几内亚岛东半部最大的机场为莫尔斯比港国际机场(Port Moresby International Airport),又名杰克逊斯国际机场(Jacksons International Airport),机场距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8千米,是巴布亚省新几内亚独立国最大的机场,也是客运量最繁忙的机场。机场由新几内亚国家机场公司负责机场的运营和管理,机场有国际航站楼和国内航站楼2个航站楼,国际航站楼建于1959年,占地10000平方米,设有免税店、银行、汽车租赁、ATM机、VIP休息室、VIP仪式广场和旅客信息区。国内航站楼占地73000平方米,设有汽车租赁服务、头等舱休息室、自动取款机和餐馆。该机场有4条跑道,其中两条跑道长度各为2749米。另外两个较短,各2065米。

新几内亚岛西半部最大的机场是多尔塞希尤埃卢艾国际机场(Dortheys Hiyo Eluay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DJJ,ICAO:WAJJ),也称桑塔尼国际机场(Sentan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进入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的主要入境点。机场位于查亚普拉市(Jayapura)以西40千米处,机场设有一条长3000x45米的跑道。该机场主要提供巴布亚省内航班和印度尼西亚其他地区的航班。

新几内亚岛东半部最大港口为莱城港(Lae Port,港口代码:PGLAE),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莱城(Lae),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最繁忙的港口,吞吐量占国际和沿海贸易总量的60%以上。港口设有地下仓库和露天仓库,地下仓库面积为12600平方米,露天仓库面积为39000米。港口西北部建有一个700x400米的潮汐湖和一个240米长的多功能泊位,能够更迅速、更高效地处理货物运输,并容纳更大的船只。港口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是南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占地面积为11.44公顷。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新几内亚东半部分近年来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栖息地破坏、污染和不良的环境治理都导致了该地区环境严重退化。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采掘业造成的污染和不当的废物管理方法对居民区构成了重大风险,同时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环境保护

为保护生态环境,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制定了旨在保护国家自然资源的政策和战略,例如《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际合作伙伴还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各种环境倡议提供了支持,包括以可持续林业、海洋保护和清洁能源开发为重点的计划。这些举措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该国独特的自然遗产。

风景名胜

新几内亚岛的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岛内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以及一些历史遗址。

库克早期农业遗址位于新几内亚西部高地海拔1500米处,由1.16平方千米的沼泽地组成。考古发掘显示,这里的地貌是一片湿地开垦地,开垦工作大概持续了7000至10000年。这里有保存完好的考古遗迹,展示了大约6500年前从植物开发到农业的技术飞跃。该遗址是农业耕作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转变的绝佳范例,从耕作土丘到用木制工具挖沟排水的湿地。库克早期农业遗址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尔兹比港自然公园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的中心地带,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唯一一个国际认可的野生动物公园。该公园在2012年之前被称为国家植物园,2012年正式更名为莫尔兹比港自然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约为121380平方米,拥有350多种本土动物和数百种植物。该公园每年接待超过130000名游客。

仙谷湖位于新几内亚西半部的巴布亚省首府查雅普拉(Jayapura),湖泊面积为93.6平方千米,拥有22个不同大小的岛屿。湖水来自周围山脉的泉水,湖内生存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群。除了水生植物外,湖中还栖息着约30种鲜鱼,其中有四种是仙谷湖特有的,分别是锯鳐科(Pristis microdon)、红彩虹鱼(Glossolepis incisus)、彩虹森塔尼鱼(Chilatherina sentaniensis)和森塔尼软木鱼(Oxyeleotris heterodon)。

洛伦茨国家公园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地跨北部的伊里安查亚中部科迪勒拉山脉到南部的阿拉弗拉海,绵延150多千米。洛伦茨国家公园(Lorentz National Park)面积达23500平方千米,是东南亚最大的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雪盖到热带海洋环境(包括广阔的低地湿地)的连续、完整的横断面的保护区。1999年,洛伦茨国家公园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关文化

拉皮塔文化

拉皮塔文化是一个航海民族的名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南岛民族及其物质文化,他们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至500年间通过海路迁徙定居在美拉尼西亚岛。拉皮塔文化是以新喀里多尼亚的一个遗址命名的。拉皮塔人在不同程度上与巴布亚人通婚,是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东部和美拉尼西亚岛的奥斯特罗尼西亚人的祖先。

塞皮克雕刻

新几内亚岛东部地区的雕刻较为出名,尤其是塞皮克(Sepik)、马西姆(Massim)和休恩半岛(Huon Peninsula)等地区。其中,塞皮克地区的木雕最为著名,尤其是具有宗教内涵的面具和鳄鱼雕像。塞皮克木雕雕刻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是颜色的使用,主要使用黑色、红色和白色。塞皮克雕刻按地区划分为尤特河的塞皮克雕刻(Sepik Carving from Yuat River)、阿伯兰雕刻(Abelam Carvings)、亚特穆尔中塞皮克雕刻(Iatmul Middle Sepik Carving)、萨沃斯雕刻(Sawos Carving )、亨斯坦山雕刻(Hunstein Mountains Carving )等。

食人族

阿斯马特部落是一个生活在新几内亚岛西部南侧海边红树林小岛上的部落,他们是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最著名的食人部落。人口约为65000人。阿斯马特人被认为是石器时代最好的木雕艺术家,他们的许多雕刻作品都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但阿斯马特人也因其传统的猎头骨和食人行为而变得臭名昭著。他们不仅狩猎头骨,还崇拜头骨。死者的头骨被剥夺了大脑,眼睛和鼻部被封闭,以防止邪灵进入或离开身体。以这种方式修改和装饰的头骨被阿斯马特人展示在他们长长的家中一个尊贵的地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