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 :马伯庸创作长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15 18:51

《古董局中局》是中国作家马伯庸创作的系列长篇小说,共分为四部,分别是《古董局中局1:佛头奇案》(2012年9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古董局中局2:清明天上图之谜》(2013年9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2013年12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和《古董局中局4:明眼梅花》(2016年1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该系列小说以北京琉璃厂一家古董店店主许愿为主角,讲述了他在一个突然到来的访客的引荐下,被卷入一个阴谋之中,与各方蛰伏几十年的神圣、古董江湖里的造假做局高手斗智斗勇的故事。《古董局中局》被誉为“古董界百科全书”,已被改编成网剧版《古董局中局》和系列电影。第一、二部于2018年5月修订出版,第三、四部于2018年6月修订出版。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古董鉴定、收藏、造假、设局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字画、青铜、金石、瓷器。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而每一件仿冒品背后,都是机关算尽的机巧和匪夷所思的圈套。古董造假、字画仿冒,古已有之。

东晋时,康昕仿冒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连他儿子王献之也辨认不出来;宋朝皇帝宋徽宗喜欢造假,仿制了一大批商代的青铜兵器,摆在宫廷里,乐此不疲。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可怜的人类却只会用金钱去衡量它。而本来一文不值的东西,精心涂抹一番,就可以价值连城;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上营生。许愿就是这样一个家族的传人,北京城琉璃厂一家古董店的店主,30岁,平时靠家传的半本鉴别天然玛瑙书混饭吃,青铜玉器、字画金石,一眼就断得出真伪,说得出渊源传承,靠这点儿绝活,过着平静而滋润的日子。

但有一天,一个突然到来的访客,把他带进了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阴谋中,一件坊间传说的稀世珍宝,竟然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几十年前做的局,竟然已经编排进自己的命运。许愿将使出浑身解数,置身生死之间,和蛰伏了几十年的各方神圣斗智斗勇,和古董江湖里造假做局的各种奇技淫巧一一遭遇。翻开本书,了解古董行当里的文化传承与江湖险恶。

作者简介

马伯庸(笔名),原名马力,出生于1980年,满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人,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4年毕业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经管系,2005年开始发表作品,201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古董局中局》《长安的荔枝》《大医》等。曾获2010年人民文学散文奖、2011年朱自清散文奖、2020年茅盾新人奖等。

作品鉴赏

《古董局中局》系列小说受丹·布朗的影响较大。首先,“大悬念”与“小悬念”并存。丹·布朗会在小说的每一章开头都设下一个谜,并在结尾予以拆解。一个个“小悬念”串联成“大悬念”,通过将“期望”与“突发”有机结合,使叙事长时间保持在高潮阶段。用《纽约书评》的话说,“自《哈利·波特》出版以来,还没有哪位小说作者像丹·布朗这样,罪大恶极地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令读者喘不过气来;用一个又一个圈套,哄得读者晕头转向。”这也是《古董局中局》取胜之处,代价是:为保持悬念,有时违反人物的性格逻辑。其次,多线索叙事。丹·布朗小说有时用对位式写法,从不同视角去写同一件事,呈现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有时则从一个视角推进事件发展,精描出事件发展的前后逻辑。由此形成两条叙事流,后者速度快,前者悬念强,形成既亲切又犀利的风格。马伯庸的小说也是多线的,虽然《古董局中局》是全知视角,但有虚构线、历史线(东陵盗宝)之分,两线若即若离,形成张力。代价是:有时拖慢叙事节奏。其三,多种知识体系交汇。丹·布朗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阅读者,既知炼金术符号学,也懂建筑学密码学。小说不是故事,否则太单薄。情节之外,小说离不开“暗物质”,丹·布朗创造性地将科普引入小说,作为小说的“暗物质”。丹·布朗的小说总在呈现“不一样的世界”,有其独特的底层逻辑、体系、前史和经验,其实都是用偏门知识改造而成。《古董局中局》中古董鉴定、旧京古玩行行规、清末民初历史等知识的铺陈,都是这种“暗物质”,既让故事陌生化,形成欣赏需要的距离感;又能勾起读者好奇心,起到“拴驴”的效果。代价是:与故事主干分离,易成卖弄。

荣誉表彰

作品目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