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谏 :唐朝时期设立的官名

更新时间:2023-10-24 18:09

台谏,文华殿大学士。唐时,台官与谏官分立。唐、宋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掌纠弹,通称为台官,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合称台谏。清代统归于都察院,职权不再分别,虽亦统称台谏,与宋之台谏性质有所不同。首置于唐朝宋朝最看重台谏,被视为“天子耳目之臣”,并且言者无罪,赵匡胤更是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誓不诛大臣、言官”之誓言,以保护言官的安全。

引证解释

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谏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明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即所谓六科。至清雍正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苏轼《谏买浙灯状》:“台谏有如此数人者,则买灯之事,必须力言。”

李纲《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台谏也。”

《宋史·萧服传》:“服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鲠谔,顾台谏中何可阙此人!”

沈德符《野获编·台省·言官劾父》:“台谏在事,遇大奸居位,即奋笔而弹,不避亲嫌。”

关联历史

台官指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其主要职务为纠弹官邪,是监督官吏的官员;谏官指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正言,其主要职务是侍从规谏,是讽谏君主的官员。自宋代开始,开了台谏合一之端,两者事权相混,谏官也拥有对百官的监察权。宋代台谏,实即御史台、监司、谏官连称。《宋会要·职官》四五之四三:“天子耳目,寄与台谏,而台之为制,则有内台,有外台。外台即监司是也。”后世废门下省,谏官随之废除。明代给事中职兼前代谏议之责,因此称给事中为给谏,而通称御史为台谏。宋朝对台谏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台谏被赋予了极大的言论自由,以确保他们能够无畏地为君主提供忠诚的建议和监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