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帆 :叶小帆

更新时间:2024-09-20 21:59

叶小帆,女,汉族广东省东莞人,195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编辑。第七届、八届、十届、十一届广州市政协委员。叶小帆历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广州市文联秘书长、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广州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党委书记、台长。叶小帆先后荣获“广州市优秀专家”、“广东省优秀中青年新闻出版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称号。

个人简介

1975年,叶小帆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她考取“文革”后暨南大学中文系第一届研究生。1982年,叶小帆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饶芃子教授的指导下,叶小帆在比较文学这个当时还鲜为人知的领域崭露头角,初有建树。她的学术研究得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中西比较文学教授刘若愚的认可,准备招收她为博士生。而就在这个时候,广州市市委有关领导找到她,希望她回广州工作。她放弃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告别了大学讲坛,挑起了广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的担子。一年后,叶小帆被提拔为广州市文联秘书长。不久,升任为副主席。其间,她白天处理繁杂的事务和业务,晚上提笔撰写文学作品评论,发表了近百篇文章,一些评论多次获得广东省、广州市文艺评论的奖项。

人物事迹

199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创办广州广播电视台,并把该项工作列为当年广州建设的十件大事之一。叶小帆出任新成立的广州电台副台长,并主持日常工作,成为了广州广播事业名副其实的“拓荒”人。叶小帆借鉴境外电台的运作模式,以创新的理念与非传统的手段,处理诸如项目审批、资金启动、人员招聘、节目策划、开播运作等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创出了多个“全国第一”。她采取租借临时台址的形式,使广州电台于1991年12月1日,如期向南粤大地送出了第一声问候。她带领广州广播电视台,以不断的变革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在行业的历次变革中屹立潮头。她打破当时全国电台每天最多只播10多个小时的工作惯例,率先在广州电台实行每天24小时播音,开创了全国省会城市广播节目全天候播出的先河。她打破广播节目足不出户的传统,于1992年春节前夕,带领有关编播人员,在广州迎春花市中创设了中国首个花市户外直播室,让“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主持人与市民亲密接触。1992年10月18日,创设了中国大陆首个户外常设直播室——《广百假日直播室》,逢周日播出节目2小时。

1994年,叶小帆担任台长。同年,她运用控股的方式投资组建了国内首家广播节目制作公司,创造了国内电台在市场上自由选购节目商的先例,成为了广播节目制作市场化最早的实践者。1996年,在广州广播电视台工作了5年的节目主持人梁永斌,受聘到香港凤凰卫视工作。临行前,叶小帆专门带领有关人员在中国大酒店举办了现场直播的“梁永斌告别广州电台烛光酒会”,还亲自授予梁永斌“广州电台荣誉主持人”称号。这是广州市媒体第一次为人才流动而举行的现场直播节目。深受感动的梁永斌,以后不管到哪里工作,都坚持不懈地主持广州电台《我的黑胶时代》的节目。

叶小帆不但重视广播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而且还十分重视加强电台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她积极争取国家广电总局的支持,不断扩大广州广播的频率资源。在她的努力下,广州广播电视台已由开播时的一套节目发展到4套节目,同时,计划开办25套有线数字广播节目。在软件建设方面,叶小帆大胆探索,善于总结,着力推动,使广州电台逐步形成了“新闻节目的地域化与都市化”、“频率定位的专业化与特色化”、“主持人体制的市场化与多元化”、“广告经营的频率化与社会化”、“经营创收和收听率双目标考核的频率总监负责制”等被誉为“广州广播模式”的鲜活经验,为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叶小帆身为广州市政协委员,十分重视和支持政协的各项履职工作。在她的关心下,广州市政协通过广播平台,开设了“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通过引进电台一些人物采访节目,丰富了广州的文史资料工作。此外,叶小帆特别关心推介广州广播的发展历史,并争取广州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于2006年创立了广州广播博物馆,并坚持免费开放,使广大市民有机会通过珍贵实物和历史声音了解广州广播的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