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天台 :唐朝时期的国家天文机构

更新时间:2023-11-08 14:48

司天台,官署名,是指唐朝观测记录天文气象、制定颁发历法兼掌天文历法知识传授的国家机构。

司天台在历代多有设置,名称不同。周有太史姓秦汉以后有太史令,属太常寺;隋设太史曹,旋改为太史监;唐初设太史局,武则天时改名浑天监,不久复为太史局,中唐以后又改为司天台;宋元改为司天监;明清称钦天监,设监正、监副等官职。随着西方宗教的传入,亦有个别欧洲传教士供职其中。

司天台是在乾元元年(758年)被改称的,不隶秘书省,成为独立的国家天文机构,并设置历博士(保章正)一人,教授历法;天文博士(灵台郎)二人,教授天文气象,漏刻博士六人(或九人),教授计时技术。

职责

司天台监掌察天文,稽历数。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有通玄院,以艺学召至京师者居之。凡天文图书、器物,非其任不得与焉。每季录祥送门下、中书省,纪于起居注,岁终上送史馆。岁颁历于天下。武德四年,改太史监曰太史局,隶秘书省;七年,废监候。

龙朔二年,改太史姓局曰秘书阁局,令曰秘书阁郎中。武则天光宅元年,改太史局曰浑天监,不隶麟台;俄改曰浑仪监,置副监及丞、主簿,改司辰师曰司辰。长安二年,浑仪监复曰太史局,废副监及丞,隶麟台如故,改天文博士曰灵台郎,历博士曰保章正。景龙二年,改太史局曰太史监,不隶秘书省,复置丞。景云元年,又为局,隶秘书省,逾月为监,岁中复为局;二年,改曰浑仪监。开元二年,复曰太史监,改令为监,置少监。十四年,太史监复为局,以监为令,而废少监。

天宝太史姓局复为监,自是不隶秘书省。乾元元年,曰司天台。艺术人韩、刘烜建议改令为监,置通玄院及主簿,置五官监候及五官礼生十五人,掌布诸坛神位,五官楷书手五人,掌写御书。有令史五人,天文观生九十人,天文生五十人,历生五十五人。初,有天文博士二人,正八品下;历博士一人,从八品上;司辰师五人,正九品下,装书历生五人。掌候天文,掌教习天文气色,掌写御历,后皆省。

编制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一人,正五品上;副正各一人,正六品上。掌司四时,各司其方之变异。冠加一星珠,以应五纬;衣从其方色。元日、冬至、朔望朝会及大礼,各奏方事,而服以朝见。

乾元三年,置五官正及副正。五官保章正二人,从七品上;五官监候三人,正八品下;五官司历二人,从八品上。掌历法及测景分至表准。

五官灵台郎各一人,正七品下。掌候天文之变。五官挈壶正二人,正八品上;五官司辰八人,正九品上;漏刻博士六人,从九品下。掌知漏刻。凡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以考中星昏明,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武则天长安二年,置挈壶正。

乾元元年,与灵台郎、保章正、司历、司辰,皆加五官之名。有漏刻生四十人,典钟、典鼓三百五十人。初,有刻漏视品、刻漏典事,掌知刻漏、检校刻漏,后皆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