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

更新时间:2024-09-20 17:44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Project Administration and 管理学,简称RIPAM)在国家建设部领导和建设监理司原司长傅仁章先生的建议下,经同济大学批准,于1991年4月21日成立,2000年6月8日,更名为工程管理研究所。它是我国第一所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研究的机构。

简介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RIPAM在国家建设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同济大学批准,于1991年4月21日成立。RIPAM是我国第一所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监理研究的机构。RIPAM的宗旨是: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与科研,促进中国的建设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

职责

RIPAM的主要从事理论研究、教学与培训,此外,还广泛地与国内外大学、专业学会进行学术交流。为使理论研究服务于我国的工程管理实践,RIPAM负责了多个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策划与项目管理,已形成了一个知识结构较为合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科研、咨询队伍。

人员构成

RIPAM现有教师9人, 其中,3位教授、1位副教授、2位副研究员和3位讲师,都具有博士学位,他们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及其他院系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施工组织、施工技术、价值工程、风险管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土木工程概论、项目融资等课程。

目标

RIPAM的目标为:将研究所逐步建设成为有能力、有实力、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有影响、对项目管理事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旨在培养一批高素质、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有很强外语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很强教学和科研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

20年历程

开中国工程监理之先,在中 国首创工程管理专业,介入管理 的大都是国字号工程……这都 与一个人、一个研究所紧紧相 连———丁士昭和他创立的同济 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

1989 年元旦,丁士昭在德国 收到一封国内来信,建设部监理 司司长傅仁章请他在国内推动工程监理制 度的建设。两年多后,1991 年4 月21 日,同济大学建设监理研究所成立,丁士昭担任 所长。2000 年6 月8 日,研究所更名为同济 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

早在1982 年,丁士昭带着从德国学成 的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回国。那时,现代 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在中国几乎是空白。不顾冷遇和不理解,丁士昭自费到处讲学,讲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 制。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83 年,上 海市长汪道涵点名找他。原来,这一年,上海市 建设合流污水工程,项目获得世行贷款支 持。这是世界银行在中国支持的第一个市 政工程,他们认为中国没有人懂项目管理,要请国外专家来。比选后,上海选择了丁士 昭参与项目。

1989 年底,上海要造地铁。从报上获知 消息的丁士昭主动找上门去服务,他为地 铁一号线做了三件事,第一,将工程指挥部 改造成控制目标明确的组织构架,使其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管 理组织;第二,带领学生 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地铁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系 统;第三,引入国际化工 程保险理念,为建设工程 提供了预防风险的样板。

1991 年研究所成立 后,在引入国际标准方面 丁士昭做了更多开创性 的工作。当年7 月,中国人民银行银都大厦开工,中国的监理制度在其中 开始试点;1992 年,项目管理模式在上海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大厦建设中试点,以满足业主加快进 度的需求;1993 年,中银大厦建造前,研究 所第一次集社会专业人士智慧为大厦做投 资和设计定位,拉开了重点工程必进行前 期策划的序幕;1996 年,交通银行总部的交 银大厦建设前期,研究所为业主厘清了与 中、外设计单位三方的责权利界限,推出 了中国第一份符合国际惯例的合同。

20 年中,研究所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工 程多达七十多项,类型涵盖商务、会展、工 业、地铁、机场等;项目包括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白云机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全 都是国字号工程;涉及的管理理论有组织 论、项目总控、全寿命管理、价值工程、 CM 模式、工程保险与担保、工程管理信息化 等;介入管理的工作有前期策划,组织国 际招标,代表中方谈判,进行设计过程管理科学、项目进度总控等。“工作的前瞻性和挑 战性带给我们巨大的吸引力。”采访中,管 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每做一类 工程,就留下系统的、规范的、可以复制的 管理的成果,“这些成果的不断放大让人 愉悦。”

针对当时工程建设领域频繁出现的“豆腐渣工程”,1999 年3 月,研究所完成 了建设部委托的《国际建筑业管理体制、法制和机制的研究———暨对 跨入21 世纪中国建筑业管 理改革的思考和建议》,时任 国务院总理朱 基给予重要 批示;2000 年,完成建设部 委托的《中国工程保证担保 制度的研究与应用》,课题获 得教育部的一等奖。除了参 与监理制度建设,研究所还帮助建设部建 立了建造师执业资格认证和考试制度,帮 助国家发改委建立了建设项目投资管理 师水平认证和考试制度。

中国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由丁士昭 回国后在同济大学首创,丰富的理论和应 用成果融入了课堂教学。教师们建设精品 课程,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公开,让社 会分享。教师们还编写“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让经验和积累都成为社会的财 富。

卓有成效的工作让工程管理研究所 的荣誉接踵而来。丁士昭已连续三届担任 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 1999 年,同济大学成为第一批通过教育部 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学校之一;2002 年,该专业又获得国际互认的资格,2010 年与 英国特许建造学会续签了互认协议。

与此同时,研究所也获得国际合作伙 伴的青睐。2005 年,美国欧特克( Au- todesk)公司向同济大学赠送价值1100 万 人民币的建设工程生命周期系统软件,建 立联合实验室。2008 年以来,研究所与德 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往来频繁,互派师 生开展学术、培养交流。

20周年庆典

4月16日,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庆典在四平路校区中法中心隆重召开。校党委书记周家伦、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副校长Christoph Motzko、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我校党委副书记姜富明工程管理研究所创始人和名誉所长丁士昭等出席。参加庆典活动的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全体教师和研究所20年来培养的200多名毕业生和在校学生。

会上,校党委书记周家伦对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致以热烈祝贺。他充分肯定了工程管理研究所自1991年成立以来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为我国建设事业和工程管理学科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周家伦书记希望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继续发扬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和谱写新的篇章。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创始人、名誉所长丁士昭教授对与会来宾致以诚挚谢意。他提到,近年来工作重心主要是在研究生培养、协助国家有关部分制定“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和“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认证制度”并负责编写考试用书、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建立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方面。针对我国建筑业现状,他指出了其在体制、法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建筑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的构想。

庆典上,毕业生和在校生代表先后发言,对工程管理研究所的培养和在做人、做事方面给予的教诲深情地表达了感恩之情,并对研究所老师和同学们以及研究所的未来发展致以了美好的祝愿。

参考资料

同济大学新闻网.news.tongji.edu.cn.2011-05-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