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 :国际性节日

更新时间:2023-04-20 09:25

元旦是一般指公历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伊斯兰教国家、佛教国家和朝鲜等国根据自身的宗教文化传统也有不同的元旦日期。世界各国元旦的起源不同,主流公历新年最早发源于尼罗河的“涨水新年”,经格里历确定并由大航海时代传播至全球。中国元旦有多种雅称,而“元旦”最普遍,最长久。其记载最早见于史书《晋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世界各国元旦习俗众多,跨年活动精彩纷呈,有喝酒唱歌、有篝火跳舞、有扔旧迎福、有体育竞赛等等,但主题都以辞旧迎新、祈福安康为寓意。中国多以文化传播和商业活动为主。

元旦作为世界性节日,在各国都承载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在现代技术加持和全球化加快的情形下,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传承和发展也日渐兴旺,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名称由来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中国最早见于史书《晋书》,其他国家有多种来源,但基本都属于历法始日,如埃及从“涨水”开始、欧美国家以耶稣诞生日开端、朝鲜共和国以“主体思想”纪念日肇始等等。

公历始日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阳历,即太阳历,它是以太阳的回归运周期为基础来计算的历法。一个回归年长度约为365.2422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计算精确简便,规定一般阳历一年为 365 天,称平年。误差累积四年后即 23 时 15 分 4 秒,接近一天,于是就增加一天,这一年称闰年。公历是阳历的一种。

公元前46年,罗马执政官儒略·凯撒以古埃及太阳历为蓝本创建儒略历。一年后,罗马帝国君士坦丁一世将星期制正式引入儒略历。公元532年,天文学家狄奥尼修斯将自己推算出的耶稣·基督的生年设定为新的纪元来作为新教会年历表,称此年为元年。这种纪年法跨越国家民族,成为当时西方的主要历法。因此被称为“公元纪年”,意思就是“共同的第一年”。公元1582年3月1日,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对儒略历进行修订,后世称为“格里历”。格里历精度更高、误差更小,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格里历褪去宗教色彩逐渐成为世界上通行的主要历法。每年的1月1日就是公历元旦。

阴历始日

阴历,又名太阴历,以月球受光面的圆缺晦明变动为基础,利用月球运行周期(朔望月)为标准制定的历法。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6日,用大月(30日)、小月(29日)相间来调整整年。阴历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计算,共354日或355日。但十二个朔望月(平年354日)与回归年(365.2422日)不相吻合,易导致冷暖四季与月份的关系错乱。伊斯兰教历法使用的就是纯阴历。阴历的1月1日就是阴历元旦。

阴阳合历

为调和太阳历与太阴历出现的误差,采用阴阳合历的办法来调和四季,便利农事。小行星3789的农历就是其中的代表。每个农历月反映了完整的月相变化周期,属于阴阳合历中的阴历部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回归年周期,因此属于阴阳历中的阳历部分。中国现在通行的日历表能明确显示公历、阴历和二十四节气等因素。阳历中的1月1日就是阴阳合历的元旦。

十六时制纪时法

古人主要依据天色将一昼夜划分为若干段。一般将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中日,将近中日时叫隅日,太阳西斜叫做。可见“旦”早就被人们认为是开始的意思。

世界的元旦

元旦,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来源故事。自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国家实力占据优势地位,受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基督教国家的影响,加之公历的相对精准,于是公元纪年法被世界各国纷纷采用。元旦作为节日,在西方比不过圣诞节,在中国比不上春节,在宗教国家比不上宗教节日,但由于其本身的世俗性、非宗教性,反而因此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节日。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所以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样。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因此也是世界上最晚过元旦节的国家。按公历计,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除了上述原因,还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不同,有的国家元旦日期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比如,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法,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其季节和月份并不固定,一般是在公历3月下旬;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基于南、北半球的差异,北半球的国家元旦时正好是冬季,而南半球的国家迎接新年则在夏季,其过节的感受甚是不同。

中国元旦

历史演变

《尔雅·释》云:“元,始也”“旦,早也”。元,即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表示太阳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和“旦”结合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颛顼唐朝房玄龄等人在《晋书》中记载:“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成为元,初一成为旦。南梁诗人萧子云也有《介雅》一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在夏朝为夏历以一月初一,在商代为夏历十二月初一,在周代为夏历十一月初一,在秦朝为夏历寒衣节。直到刘彻颁行引入二十四节气的《太初历》才正式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

王莽篡汉,托古改制,复行殷历,以“建丑为岁首”,元旦为十二月初一。刘玄刘玄推翻新朝,恢复以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历法,直到汉亡未变。三国曹叡景初元年,规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称“景初历”。南梁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二年改行《元嘉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景初历》在南梁停止使用。但由于南北朝划江而治,北朝用《景初历》南朝用《元嘉历》的局面形成。北朝到北周年间,改行《甲子元历》,元旦恢复为一月初一,使中原地区南北新年时间得到统一。隋唐历法基本采用夏历,只在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后,于天授元年曾改行周历,以“建丑为岁首”,将元旦改为十二月初一,施行十年后,于武后久视元年又改回“建寅为岁首”的夏历,即以一月为正月。此后夏历元旦日期一直沿用到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建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告全国“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从此中国改用公元纪年,并规定公历1月1日称“元旦”。袁世凯又于两年后批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从此中国有两个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春节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作为正式节日融入人们的生活。

习俗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等娱乐欢庆活动。中华民国建立之前,大部分时间元旦和春节基本重叠,所以古代习俗和春节基本重叠。

当代元旦作为公历节日,不如春节隆重,但也别具特色。元旦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经过调休一般为三天。元旦期间,人们出外游玩、观赏电影、观看博物馆展览、体验地方特色文化和非遗项目。各大电视台都会举办跨年晚会,主题公园也会推出元旦特别节目,迎接新年的到来。

传说

上古时候,尧勤政爱民,深受爱戴,可是他的儿子房国无才不太成器,最后尧把天子之位禅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后来舜又禅位给治洪水有功的禹。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做一年的开始之日,即“元旦”或“元正”。

各国元旦

历史演变

古埃及时代,人们观察到天狼星太阳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是每年一次尼罗河开始泛滥的日子(大约在六月十五日),而天狼星清晨升起的间隔时间约为365天,于是古埃及人把这一段时间作为一年的长度,这一天被称为“涨水新年”。四大文明古国人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年终增加五天,作为节日日之用。这是人类历史上产生的第一部太阳历。但它同回归年相比,约有四分之一日的误差。

罗马征服埃及,埃及历法也传入欧洲并被吸收使用。经过七百三十年,埃及历法上的时间与实际时间差了半年,寒暑颠倒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麻烦。公元前46年,罗马最高统治者儒略·恺撒以埃及历法为基础,整顿烦乱的历史,颁布了新的历法,人们称之为儒略历。儒略历对每年四分之一日的误差做出调整:每年平均三百六十五点二五日,平年三百六十五日,四年一闰,闰年三百六十六天,其中二月平年为二十九日,闰年为三十日。还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除二月外,单月三十一日,双月三十日。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的继任者奥古斯都因出生在八月,所以把在历法中二月减去一天加在八月份,又把九月、十一月改为小月,十月、十二月改为大月。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周期,基本具备了现行公历的主要特征。公元325年,欧洲基督教国家共同召开大会,决定信奉基督教的各国共同采用此历。

虽然基督教国家施行儒略历法,但并没有规定历法的起始日期。公元532年,教会制作新的年历表,天文学家狄奥尼修斯建议将推算出的耶稣·基督的生年设定为新的纪元并称此年为公元元年,建议最终被采纳。"公元"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阿尔兹海默症表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耶稣以前",用英文B.C.表示。

儒略历虽然相比埃及历法更为精确,但比太阳回归年仍长十一分十四秒,积累到十六世纪末时,历日和季节已产生了10天的误差。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年,对儒略历加以修订颁布,被称为“格里历”。此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针对过去1600余年累积的10天误差,采用直接在新旧历交替中取消10天的办法;针对未来儒略历每400年仍会慢3天的缺陷,采用在400年中取消3个闰年以减少3天的办法。即规定凡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改闰年为平年。格里历平均一年为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五日,与回归年的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二相比,误差很小,精确度很高,因此很快得到推广,当时不少非基督教的国家也开始使用它。随着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逐步扩展到亚洲、非洲、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欧美的强势地位,如今格里历已成为世界上各国交流和使用的历法。除了公元纪年法之外,在伊斯兰教世界使用伊斯兰教历法(希吉来历、回历),这种历法将公元622年,即穆罕默德率众从麦加迁到麦地那的那一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佛教世界也有纪年法,中国以佛诞生之年为纪年开始,东南亚以佛灭寂之年为开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一九九七年,改用“主体”纪年,主体元年为金日成诞生的一九一二年,纪念金日成创造“主体思想”;日本采用年号纪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此种纪年方式的国家。

习俗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新年的习俗。有英国“迎新宴会”、有法国的“酒不过年”、有印度的“抱头痛哭”、有保加利亚的“熄灯三分”、巴西的“白裤揪耳”、埃及的“涨水新年”、南非的“扔旧迎新”、智利的“墓地新年”、日本的“除夕之钟”和美国的“新年之志”等等。

英国

元旦前一天,英国一般都会有一顿丰盛的宴会,名为“迎新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元旦前一天晚上8时开始直至元旦早上结束。新年的钟声敲响,人们互相祝福、一般会唱《往昔的时光》。还有一种“新年狂欢舞会”庆祝活动,元旦当天晚上,人们精心打扮,围绕露天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像唱歌跳舞。

元旦凌晨,每个家庭都会把大门打开,迎接周边人们的拜年活动。第一个来客通常被认为是新的一年运气的象征。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据说新年第一个在英国中部乡村打到井水的人就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来的水则是吉祥之水,所以新年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拎着桶,向井边走去。苏格兰人们喜欢在元旦前一天夜里一边倾听根据彭斯的诗歌创作的歌曲,一边点燃沥青桶,让沥青桶在街上滚来滚去,以示辞旧迎新。

法国

法国人认为元旦到来时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来年交厄运,因此,他们在除夕一定要将家中的酒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方休,被称为“酒不过年”。

法国人从旧年最后一天午夜开始,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畅饮作乐,迎接新的一年来临。元旦那天,每人身上都要装一些钱,表示自己今年过得"丰富"。人们还认为元旦这天的天气预兆着当年的年景:若刮南风,当年风调雨顺;若刮西风,当年能捕到大量的鱼虾,并且牛奶丰收,一年顺利;若刮东风,则当年水果丰收。

保加利亚

当旧年的钟声敲到12响的最后一响时,保加利亚第一帝国所有的家庭都同时熄灯,3分钟之后再亮灯,用以表示除旧迎新的意思。新年时,父母亲们满怀希望地为孩子们祝福。在各家庭的"新年苹果树"上,都悬挂着送给孩子的玩具和食物,让孩子们自己选取,以此满足孩子们的心愿,并让他们相互嬉戏,尽情欢乐。除了新年大餐外,还有“苏尔瓦”贺年。元旦当天,孩子们会到亲戚和邻居家拜年,每个人都带着由茱萸枝、干果、饼干、彩色的毛线和零钱等串成的“吉祥棒”向家庭所有人献上祝福,此时,主人会用零钱、核桃、果脯和小礼物向这些孩子回礼。此外,在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据说就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埃及

埃及人在公元前40年,通过观察星象,发现尼罗河水上涨,和天狼星太阳同时升起有同步的现象。当时尼罗河的涨水会给农业生产的带来便利,因此古埃及人经过多年观测后规定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尼罗河的涨水发生在秋季,因此埃及的新年是也从秋季开始的。埃及人认为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克鲁特人在元旦当天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来祈祷新年丰裕安康。

奥佩特节是埃及重要的新年宗教节日,庆祝活动持续27天。节日到来时,埃及人会把"底比斯三神"阿蒙、穆特女神、孔苏神的雕像用船运往他们的圣殿:卢克索神庙,并开始举行庆典活动。庆典结束后,埃及人会把神像按原路运回卡尔纳克神庙。在这个活动中,身为阿蒙神之子的国王会随神像一同往返,完成整个仪式活动。

南非

南非新年与收获节是一个概念。新年到来时,部落人们首先虔诚祈祷至月亮中天,后开始围绕篝火跳舞,仪式完毕,族长在族民们欢快的“南瓜”歌舞中,把一个熟透的南瓜摔到地下,南瓜摔碎,意味着旧的一切已经过去,新的未来的来临。最后,人们跑到田地里,开始采摘水果和蔬菜,以劳动、歌声和舞蹈来迎接新年。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希尔斯伯勒区特别盛行新年扔东西。在迎接新年的午夜,当地居民会从窗户向外扔各种东西,有微波炉、还有整张床,甚至有人把东西从高楼上扔下来。

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巴西人有穿一身白衣、白裤迎接新年的习俗。在巴西人看来,白色是最纯洁的颜色,白色衣服能够驱散厄运,让灵魂得到净化。还有在海边向海女神献礼的传统习俗。

美国

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庆祝的主要节日。美国人过新年,最热闹的是元旦前一天晚上,夜里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忏悔,一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元旦到来,全国教堂敲响钟声,乐队演奏歌曲《一路平安》。美洲原住民在元旦前一晚举办篝火晚会,在元旦到来时,把旧物扔进火里烧掉,并围火歌舞,直至黎明。元旦在美国并不是最热闹的节日,但仍有不少盛大的庆祝活动,如加利福尼亚州会举办玫瑰花会和玫瑰杯足球赛;费城会举行化装游行的传统;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城也会举行柑橘属杯足球赛等等。

元旦这天美国白宫"开门待客"的习俗。习俗从乔治·华盛顿总统开始,因富兰克林·罗斯福行动不便而终止。但"开门待客"习俗还是在各种俱乐部、公民团体和个人欢庆庆祝活动中保留了下来。美国人还习惯在元旦当天许愿立志,称之为"新年决心",决心一般为身边事为主。许愿者会把心“新年决”分享给身边朋友家人,以期得到监督和鼓励。

日本

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又称“除夕”。在除夜晚上,人们会观看守岁节目“NHK红白歌合战”,类似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但内容更像是一场歌唱“比赛”。女性参赛者为红队,男性为白队,两队歌手交替上场,烘托迎接新年的气氛。

除夜24时,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人们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以此驱除烦恼,据说这是因为《佛经》里有‘闻钟声,烦恼清’之句。钟声响后,人们涌向寺庙祈福,称为‘初诣’。

日本人称元旦为“正日”,1日到3日为“三贺日”。正日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夜间做的梦,以测吉凶。“正日”这天,早餐很丰盛,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

商家元旦期间会举办“抢福袋”活动,袋内物品的价值往往是袋外标价签的数倍。日本人为讨个头彩,常常新年一大早就去排队,在商店开门时“抢福”。日本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众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建各种风格牌楼,还将长寿代表鹤、龟等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雕刻十二生肖,相互赠送。

伊朗

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因此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公历3月下旬,新年庆祝要持续一周时间。人们在街头生起“夜火”,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要吃年夜饭,要有“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波斯文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此外,桌上还放着《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什叶派鼻祖阿里巴巴集团的画像,表示主人的虔诚;还有象征光明、诚挚、前程似锦的镜子、蜡烛、彩蛋和金鱼。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年代传承中形成的本国的或本民族审美情趣的文明。从广义上来说,它凝聚了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和操守。狭义上来看,它是百姓衣食住行的点滴生活累积。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磨砺而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其与当地文化基因相适应,相协调。元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节日,虽因国家体制、宗教传统以及历法类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但都体现着各个国家和民族对往日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又因为元旦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凝结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纽带,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由于世界交流范围的加大、传播方式的便捷、文化包容性的增强,元旦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成为世界文化内容中缤纷多彩的一个标志。

传承与发展

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将公历纪年法后的元旦作为法定节日。

中国在元旦期间,会举办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诗朗诵活动、博物馆游览、非遗传承展示、红色主题教育和元旦晚会等等;商家还会趁此期间推出特别栏目,如打折促销、电影放映、旅游探奇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被称为“黄金周”。出版界还发起了“贺岁书”推荐活动,让读者在假期里感受书香。

英国会举办大巡游活动、跨年烟火秀、跨年晚会等活动迎新年;美国元旦在纽约时报广场的跨年降球仪式,从1908年传承至今,总重5吨的水晶球于旧年12月31日晚11时59分开始缓缓降落,60秒内下降43米。在人们倒数计声中落下,迎接新年的到来。倒数计时开始后,五彩缤纷的写满祝愿的彩色纸片漫天飞舞,现场播放《友谊地久天长》《多美好的世界啊》等歌曲。日本会去寺庙祈福、观看传统的红白歌会,还会在家里各处悬挂、张贴各种寓意幸福安康的吉祥之物。

世界各国和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利用元旦这个辞旧迎新的节日,传承着自己的独有文化传统并发展出兼容并包的节日特色风俗。

相关作品

文学

小说

亦我的《过新年》、倪匡的《新年》、须一瓜的《致新年快乐》、 鲁本·丰塞卡的《新年快乐》等等。

绘本

郑德洲的《新年惊喜》、孟亚楠的《好困好困的新年》、本吉·戴维斯的《小熊很忙·欢喜过新年》、托马斯·汉德福思的《美丽的新年》、:让·尼古拉·阿尔蒂尔·兰波的《孤儿的新年礼物:兰波诗歌集》、麦克·莫波格的《爷爷的新年来信》等等。

诗词

元旦作为新年伊始,作品较多。南梁萧子云在《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最早写出了元旦;初唐卢照邻在《元日述怀》中表达了“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的元旦喜悦之情;北宋王安石在《元日》中展现“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改革抱负;清朝钱谦益有了《丁卯元日》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的恬淡静雅;更有近代毛泽东在《如梦令•元旦》中“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的革命豪迈之情。

俄罗斯女诗人玛琳娜·茨维塔耶娃在《新年书信》通过"新年好—光—国度——家!""莱—玛里亚一里尔克的手中"写就对关于永恒界限的哭诉;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在《元旦》中“我们去敞开时间的大门,步入未来的世界”的憧憬之情;美国诗人埃拉·威尔科克斯在《新年》中写道“我们曾以花环纪念骄傲,也曾替逝者掩容哀悼我们笑了,我们哭了,我们怀揣着希望也恐惧着,这便是沉甸甸的一年,我们背负过。”

散文

中国诗人聂绀弩的诗集《元旦》、王小波的《写给新的一年(1996)》、林语堂的《纪元旦》、老舍《元旦铭》《多鼠斋杂谈》、丰子恺《元旦小感》、季羡林八十抒怀》《元旦思母》等。

影视

白百何张子枫主演的电影《亲爱的新年好》;杨幂李现参演的视频短片新年快递》;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魏科峰执导的电影《新年》等等。

日本导演小沼雄一执导《绝味之路 2021年元旦特别篇》;美国导演杰米·奇尔兹执导《神秘博士元旦特集:戴立克革命》《神秘博士元旦特集:新年决心》;乔·斯特鲁摩、米克·琼斯等参演的纪录片《冲撞乐队:1977年元旦》等等。

歌曲

UNIQ的《新年快乐》、祁隆的《新年大吉》、殷秀梅廖昌永的《领航》等等。

Barry Manilow的《It's Just Another New Year's Eve》、Gary Barlow的《My Dear Acquaintance》、ABBA的《Happy New Year》Sissel Kyrkjebo的《Auld Lang Syne-Mairi Campbell》等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