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座流星雨 :后发座流星雨

更新时间:2024-09-20 22:57

后发座流星雨(国际流星组织标示:COM;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流星雨序号:20)是一个次要的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后发座。这个流星雨从12月12日开始,持续到次年的1月23日,其极大期估计在12月16日左右。后发座流星雨的流星数量和亮度指标为3.0,速度为65公里/秒。这个流星雨在哈佛电波流星专案的框架内首度发现,由理查·尤金·麦克罗斯基和阿·波森于1959年发现。后发座流星雨的轨道与12月的小狮座流星雨非常相似,常常导致这两个流星雨的混淆。

后发座流星雨相较于其他流星雨更难辨认,因为它相当微弱,但却持续时间较长。这个流星雨位于双子座流星雨象限仪座流星雨之间,填补了一月份象限仪座流星雨之后的空白。在南半球,后发座流星雨几乎无法观测,而北半球的观测者则需在寒冬中观测。在子夜之际,流星雨的辐射点已在地平线上适合观测的高度,只要月光影响不大,观测条件就不错。

简介

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来像是流星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并坠落下来。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叫作流星雨的辐射点。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以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例如每年11月1 7 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水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也是这样

命名的。单个出现的流星,在方向和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不同的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什么是流星

外空间的尘埃颗粒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形成流星。尘埃颗粒叫做流星体

速度

一个微小的流星体就足以产生在几百公里之外就能看见的亮光,其原因就在于流星体的高速度。

流星的颜色

一个流星的颜色是流星体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温度的体现:钠原子发出橘黄色的光、铁为黄色、镁是蓝绿色、钙为紫色、硅是红色。

声音

流星通常不会发出可以听见的声音。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话,它就会悄无声息的一扫而过。对于非常亮的流星,曾经有人听到过声音。这些声响主要集中在低频波段。一个非常亮的流星,如火流星,可能会听到声音。

持久余迹

流星有时会在它通过的轨道上留下一条持久的余迹。余迹主体颜色多为绿色,是中性的氧原子。持续时间通常为1到10秒。可见余迹亮度迅速下降,在极限星等为4到5等的情况下,一般可持续1到30分钟。这些亮光来自炽热空气和流星体中的金属原子。

基本信息

正式名称:后发座流星雨

活动时间:12月12日-1月23日

极大时间:12月19日

极大流量(ZHR):5

极大中心:赤经175度 赤纬+25度

望远镜视场中心:赤经180°,赤纬+50°赤经165°,赤纬+20° (地方时3点以前),赤经195°,赤纬+10°赤经200°,赤纬+45° (地方时3点以后) (纬度 \u003e 北纬20°)

概述

后发座流星雨比其他的流星雨更难于辨认,因为早先的观测已经证实这个流星雨相当微弱,但却相当持久,从12月12日开始,可以维持到次年的1月23日,不仅被夹在双子座流星雨象限仪座流星雨之间,还填补了一月份的象限仪座流星雨之后的一段空白,但极大期还未能确定是12月20日还是29日,因此需要更多的观测资料。

该小流星雨在南半球机乎不能观测,而北半球的观测者则必须在寒冬中观测,才能对它更为了解。该流星雨的辐射点在子夜之际已经在地平线上适合观测的高度上,因此只要不受月光影响,观测的条件都不错。

对该流星雨辐射点的认定还有一些问题,在仔细审阅了来自单一测站的唯一一份录影资料之后,只能确定在大约15度的范围之内漂移,位置可能在后发座的下方,赤经 = 175°,赤纬 = +25°之处,而早先(20世纪)观测的辐射点位置是赤经= 185°,赤纬 = +21°

轨道

来自W1954,HS1958,H1959,HS1961,JW1961,MP1961,B1963和BK1967的23颗照相流星计算出如下轨道。

同样也可以算出以下两组轨道。

彗星(1913 I)的轨道。

观测历史

后发座流星雨的发现归功于1952-1954年进行的哈弗流星计划。首次提到该流星群存在的,是麦克罗斯基(Richrd E.McCrosky)和坡森(Annette Posen)。他们在1959年引用了6颗照相流星的数据指出1月13-23日有流星群活动。1973年,库克(Allan F.Cook)等用7颗照相流星指出12月12-17日,有一个名为小狮座流星雨的新群活动。他们也指出这和1月的后发座流星雨非常相似。

两个相似的流星群是需要证实的,不走运的是17-29日恰巧没有记录。也就是说,暂时还是无法确定它们就是同一源。后来,克罗(Gary Kronk)寻找了历史资料,发现了一些关于后发-小狮座流星雨的观测记录。最早到1878年,英国人的贝克浩斯(T.W.Backhouse)已经观测到了7颗群内流星。

1913年,这个流星群突然知名起来,原来是一个未确认和该流星群关系的彗星发现了。1912年12月30日,澳大利亚的业余天文学家劳(B.Lowe)在晨曦中追踪到这颗彗星,命名为1913 I。1913年1月底,阿德来德天文台的克罗美林(A.C.D.Crommelin)和维耶夫(M.Viljev)根据发现者的观测各自独立计算了轨道,他们的计算结果几乎一样,但克罗美林的轨道倾角算错了。

直到1954年,惠普尔(Fred L.Whipple)才指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计算了144颗照相流星的轨道之后,他发现流星群轨道和1913 I“很相似”。惠普耳指出“如果未来这个流星雨得到更好的观测,我们就能发现关于劳彗星轨道得更多信息。”1959年,麦克罗斯基和坡森也提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经过克罗计算,人们发现后发座流星雨尘埃团的轨道周期平均值为72.4年,但也出现了27.3年和157.1年的极端。这些流星近日点和升交点的差异达到了0.1AU和13度。

目视观测成果有西澳流星组织的结果,但较少的数据使我们很难发现更多的信息。布哈贾(Michael Buhagiar)进行了11年的观测并记录了20974颗流星,他给出了许多南半球流星雨的辐射点。据他的观测,后发座流星雨的活动时间是20-23日,21日极大,每小时流量约为2颗。伍德(Jeff Wood)等西澳流星组织的成员所观测的另一极大在1月6日,ZHR达6.44+-3.22。

流星雨

地球在运行中和流行群相遇时,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流星的现象。因其如下雨一样,故名。

特殊天象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短的时间里,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称为“流星暴”。

偶发流星每天都会产生,发生的天区和时间都具有随机性,流星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学地预测,因此流星雨也被称作周期流星;另外,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征。

发现和历史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我国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我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将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我国古记录也很精彩。试举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记录作例:南北朝时期刘骏“大明五年……三月,月掩黄帝。……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而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时的情景,从古记录上看来,也令人难以忘怀。请看:李隆基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 (《新唐书·天文志》)开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或陨铁,这一事实,我国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北宋沈括更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里就写着:“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赵曙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经注意到陨石的成分了。

在欧洲直到1803年以后,人们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留部分。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四川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流星雨由来

流星雨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

流星体因何离开母彗星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

流星雨活动性

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子云被称为流星体群。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则的。由于大行星引力的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

关于流星的古老说法

1、根据古老的说法“因为一颗星坠落就必须有一份灵魂补上去,人死了,灵魂就升天,升天时也就把你的愿望带给上帝了。”

2、流星是偶然经过的,只有一天到晚放在心里的梦想才能抓住那电光火石的一瞬。这样的愿望,才有最终实现的可能。

3、流星是撞入大气的星星,是“现在进行时”;满天星光,不过是远古的星星的影子,是“过去时”。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