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昌际 :吕昌际

更新时间:2023-11-09 11:29

吕昌际(1735―1807)字亭,号莱园,阳韩山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赴广西壮族自治区任职。由于政绩突出,升任虞城县通判、捕河通判、山西平阳知府冀宁道按察使,后因父亲病重辞官归里。乾隆五十六年(1791),沭阳县受灾,吕昌际向官府建议减征,得到大吏认可,减千余顷田赋,晚年娱情花木竹石,颇受地方民众爱戴。

人物简介

简介吕昌际(1735―1807)字峄亭,号莱园,沭阳韩山人。自幼随父亲吕又祥当官去外地,但他不愿做一个纨绔子弟,始终苦读诗书,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赴广西任职。由于政绩突出,升任商虞通判、捕河通判、山西平阳知府和冀宁道按察使,后因父亲病重辞官归里。吕昌际回到故乡以后,仍然关心民间疾苦。乾隆五十六年(1791),沭阳县受灾,吕昌际向官府建议减征,得到大吏认可,减千余顷田赋,晚年娱情花木竹石,颇受地方民众爱戴。在吕昌际面前,李汝珍以晚生自居,称吕昌际为前辈;吕昌际也看重李汝珍的学问,在李汝珍面前也从不拿大,常以兄弟相称,很乐意和他谈经论文。不过每次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都会因观点不同发生争执,大都以不愉快结束。但是,他们都有大家风范,把友谊和学术上的争论决不混为一谈。尽管学术问题说不到一起,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以忧国忧民的大局走到一起。吕昌际在他的《山右宦游录》中记载:“北平市子尝以虚讽实。吾以为实则实之,虚则虚也,不可混淆。宦海本就渺茫,弊端百出,应以实砭之。”原来吕昌际研究的是朱程理学,加上对八股文推崇,所以对李汝珍浪漫主义那一套当然不能理解。李汝珍对他的“宇宙万物和封建秩序都是先于事物存在来决定”的“理”字自然也不能接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