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尔昌 :吴尔昌

更新时间:2024-09-20 13:47

吴尔昌(1866-1915),清朝官员,字平伯,江苏南浔镇人。他是光绪附贡生,曾任候补道。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冬,他被聘为许子衡星使奏调赴韩国的使署法文翻译,后调任仁川领事,并充任使署三等参赞。他留下了《农具图说》三卷、《种葡萄法》二卷等遗著,以及《虫鸣漫录》一卷的遗诗。

人物简介

吴尔昌,字平伯,清光绪附贡生,江苏省候补道。先祖吴铁江于同治元年(1862)在南浔区北栅开设吴晋昌丝行,同治四年(1865)与丝商庄祖绶、李佳馨、华铭轩等,仿上海丝商组织,在南浔筹建丝业公所,为浙江省丝业首创。后因囤丝受潮霉变,亏损甚巨,丝行倒闭,家道亦中落。父吴元,字抉云,县学生,早年服贾上海。

吴尔昌十三岁即学毕诸经,时太平天国失败未久,清廷保守,犹持关门主义。其父洞悉西洋立国之本,非讲求西方科学不足以图强,遂命吴尔昌人上海广方言馆(亦称上海同文馆),为外国语文学堂,学法文。因成绩优良,得校方补贴奖励,为首批学外文的学生。毕业后去广东省,受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务翻译,后到徐州襄办矿务。数年后就前川车道任逢辛观察之聘,去四川省协助处理历年悬案,如富顺县煤油案等,与诸领事协商,均得和平解决。任逢年观察告老乞归,吴尔昌亦随之出川东返。

人物经历

光绪二十七年(1901)冬,许子衡星使奏调赴韩国,聘他为使署法文翻译,旋调置仁川领事,又调充使署三等参赞。越二年,刘兰生星使奏调法国,以二等参赞委吴尔昌充驻葡萄牙国代办。在葡三年,办理交涉无不得心应手,故荐扎交腾,旋调任外务部法国股一等科员。宣统二年(1910)奏补日斯巴尼亚国代办。是年九月又调驻日本神户领事,次年正月调比利时,任使馆二等参赞。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原驻比利时的李伟候星使归国,由吴尔昌代理使事,虽为时不久,能坚持职守,凡遇交涉,均以至诚相待,不激不随,故诸外国使节咸重之。吴尔昌谈到他处理外事的经验时常说:“凡办外交,虽云有强权无公理,但苟能开诚布公,据理力争,不稍屈挠,外人亦未始不可就范。若因国势衰弱,事事先存迁就之心,则未有不失败者”。

吴尔昌于民国2年(1913)回国,即养病里门,不问政事。袁世凯称帝时,曾电召其商谈外务,以身体健康欠佳推辞,拒绝应召。平时常与二三知交泛舟西湖,或避暑普陀。居家凡诗囊满贮,惟求生活清雅,不尚名利,年五十病逝沪寓。遗著译有《农具图说》三卷、《种葡萄法》二卷,尚有遗诗《虫鸣漫录》一卷。据其孙女吴碧莲回忆,她虽未见过祖父,但自姑母叔父处获悉祖父是清末的外交官,原在南浔古镇老家的楠木大厅上,放有清朝官府“回避”、“肃静”的牌子,还有玉笏和红缨帽等。据周子美老先生说,吴家的楠木老厅还是从元朝留下来的,约有500年历史,原是南浔最古老的建筑,惜1972年被拆。吴碧莲还说,祖父治家极严,早上起身后,即震铃催使全家早起,养成勤劳家风。他为官清廉,出使日本时,曾拒收日本人贿赂云云。

吴尔昌有兄吴仲言,前清时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广东督练公所参谋长,具陆军上将衔,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广州黄花岗起义,他被留下的一颗炸弹爆炸,失去了一条左腿,从此退出军界,改业银行。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