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光鉴 :出土于安徽寿县的春秋晚期青铜器

更新时间:2024-09-20 22:47

吴王光鉴是春秋晚期吴王光(阖闾)为其女儿叔姬寺吁出嫁蔡伦所作的陪嫁器,自铭“荐鉴”,因作器者为吴王光而得名,共出土两件。现藏于安徽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吴王光鉴是1955年国家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城西门进行治淮工程取土时,于蔡侯墓中所发现。安徽博物院所藏鉴高37.7厘米,口径纵横60厘米,腹深35厘米,腹围188厘米,底径32厘米,重28.6公斤,铸有铭文8列52字。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鉴高35厘米,口径57厘米,铸有铭文52字。两件吴王光鉴均为圆腹平底,双兽耳,鉴腹内壁有4个相对的小圆环,专家推测其为架冰所用,冰融化后又可以用来盛水,既可以作为水器,又可以作为冰酒用的冰鉴,被称为中原地区最古老的“冰箱”。

吴王光鉴的出土及其铭文印证了隶书的记载,反映了蔡、吴两国之间通过联姻加强的密切同盟关系,对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被评为“一级甲等”文物,现藏于安徽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出土发掘

发掘情况

1955年5、6月间,在安徽省寿县县城西门内偏北处因掘土而发现了一个古墓,后由安徽博物院进行清理。该墓为土坑竖穴墓,平面近正方形,无墓道和台阶,墓的方向北偏东10度,南北长8.45米,东西宽7.1米,深3.45米,吴王光鉴位于该墓东至甬钟之间的鼎列中。墓内共出土随葬品584件,以青铜器为大宗,计486件,其中礼器及生活用品90余件。

墓中所出青铜礼、乐、兵器上,近70件有铭文,最长者达90余字,铭文中多有“蔡伦”字样,可以确定此墓为蔡侯之墓。铜器中也有少数属吴国制器,这两件吴王光鉴便是其中之一,为吴王嫁女于蔡的器(陪嫁器),鉴内配有圆形尊和形勺。

墓主信息

隶书记载看,《春秋·哀公二年》“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左传·哀公二年》“冬,蔡迁于州来”皆记载蔡昭侯二十六年为避楚就吴而迁国到州来,历46年而亡。州来就是现在的寿县蔡侯墓处于安徽寿县,故其年代上限应为公元前493年即蔡昭侯二十六年,其下限自然为蔡灭国之年即公元前447年。根据同出物铭文显示,专家推断该墓墓主为蔡昭侯。

蔡昭侯(?-前491年),姬姓,蔡氏,名申(一作甲),蔡悼侯之弟,是春秋末期蔡国国君,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91年在位。蔡昭侯二十六年(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蔡昭侯因畏惧楚国,于是向吴国告急。夫差认为蔡国距离吴国太远,便和蔡昭侯约定把首都迁到邻近吴国的地方,这样便于援救;蔡昭侯私下答应,但不与大夫们商量。吴国的泄庸到蔡国致送聘礼,逐渐把军队混进蔡国。等到吴军全部进入蔡国,蔡国人才知道此事。同年十一月,吴军趁机将蔡国都城迁到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

蔡昭侯二十八年(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蔡昭侯准备到吴国去,蔡国大夫们恐怕他再次迁都,于是派人刺杀蔡昭侯。 事后,蔡国大夫们拥立蔡昭侯的儿子公子朔继位,是为蔡成侯

吴王光

吴王光即阖闾(或称阖庐)。公元前514年,他趁吴伐楚失利的时机,派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政权,自立为王。公元前496年,在对越的檇李(今浙江嘉兴市西北)之役中受伤而死。吴王光鉴即吴王光为其女叔姬寺吁出嫁蔡伦所作的陪嫁器。

外观形制

吴王光鉴形制硕大、制作精美。现藏于安徽博物院者高37.7厘米, 口径纵横60厘米, 腹深35厘米, 腹围188厘米,底径32厘米,重28.6公斤,铸有铭文8列52字。器体为圆腹平底,两个高浮雕的兽头器耳对立,庄严威武;腹部饰纤细繁褥的蟠虺纹、 圆圈纹等,纤细秀丽。该鉴底部呈圆形, 压边较宽, 底中有长4厘米的铸疣,有两耳镶嵌于鉴身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者鉴高35厘米,口径57厘米。器体为圆腹平底,有两个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耳并附有一环,口沿至腹部饰有云点纹,下腹饰有一周蝉羽纹,腹的内壁相对有4个小圆环

制作工艺

吴王光鉴的铸法为壁部分成四部分,接痕明显,底部呈圆形,压边较宽,底中有长4厘米的铸疣。鉴身镶嵌有两耳,是春秋中期典型的器型。从这一时期开始,青铜器发生了一次新的变化:在铭文上采用了全新的错金铭文技术、文饰的母题上使用了镶嵌装饰等新的工艺和风格。

功能用途

吴王光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冰鉴。鉴是一种重要的水器,可以用来盛水、装冰。吴王光鉴出土时,鉴内配有圆形尊缶和匜形勺,三器一起使用时合为一体,称为鉴缶。尊缶盛酒,匜形勺挹注,尊缶与鉴的间隙用来放置冰块来冰镇里面的酒水。

吴王光鉴的腹内有采用镶嵌铸法铸成的四个小环,专家推测此四小环用来架起冰块,下面留有空隙则是为了冰融化后盛水。因此,吴王光鉴是一个用了两种介质进行导热,以达成对液态保持冷温作用的用具。

铭文解读

吴王光鉴内铸52字铭文为:隹(唯)王五月既字白期,吉日初庚,吴王光择其吉金,玄(矿)白銧,台(以)乍(作)叔姬寺。吁宗彝荐鉴,用享用孝,眉寿无疆。往巳(已)。叔姬虔敬,乃后孙勿忘。

现代汉语的大意是:五月的一个吉日,吴王光拣选了上等的铜及铅、锡,用来为叔姬寺吁制作聂氏宗祠祭祀用的礼器铜鉴,用以祭祀孝敬祖先神明,祈求长寿无疆。去吧,叔姬!虔诚地恭敬你的君主,子子孙孙都不要忘记。

从鉴上铭文可知,吴王光鉴是吴王光为其女叔姬寺吁出嫁蔡国制作的陪嫁器,自铭“荐鉴”,“荐”是供献的意思。

文物价值

春秋末期,吴楚相伐,作为楚国附属和长期盟友的蔡国在蔡昭侯时与吴国达成同盟关系。铭文确证吴国为姬姓后裔,鉴殉于蔡伦之墓,证明同为姬姓的两国贵族可互为婚姻,似已打破同姓不婚的禁律。

吴王光鉴的出土及其铭文反映了吴蔡两国关系的密切,反映出吴、蔡两国通过联姻来加强同盟关系,对于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吴王光鉴作为中原地区早期的冰箱雏形,也可使人认识到春秋时期人民的智慧和技术的高超。

相关研究

铭文之争

第一处争议来自第一句“隹(唯)王五月既字(生)白(霸)期”。郭沫若认为此为“霸期”,指第一个庚日,即五月九日左右。陈梦家郭若愚认为是“白期”,即明确日子的意思,此句含义为:叔姬出嫁有个确定时间,因此吴王拿出了珍贵的铜器为她铸造了这个鉴。

第二处争议是“吴王光择其吉金,玄銧(矿)白銧(矿)”。郭沫若和陈梦家两人对“銧”通“矿”没有疑义,不同在于,郭沫若认为玄銧是铅,而陈梦家却认为是铜。荆贵生支持郭沫若的说法,并解析吴王铸就的吴王光鉴为盛水器。

叔姬之争

关于叔姬的身份,郭沫若、陈梦家认为叔姬是吴王光的女儿,名字为寺吁。郭若愚则认为叔姬应为吴王光的妹妹而非女儿。虽有争议,但是可以确定叔姬为蔡伦之妃,是吴王光的嫁女或者妹妹。

蔡侯之争

郭沫若《由寿县蔡器论到蔡墓的年代》中考证该墓墓主为蔡申侯;马承源在《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四)》中对蔡侯尊铭文解释里注蔡侯为蔡平侯卢;李学勤《谈近年新发现的几种战国文字资料》中从年代上考证蔡侯身份是蔡元侯;此外还有学者黄盛璋从蔡墓的蔡侯尊的铭文分析得出,蔡侯为蔡悼侯东。

保护活动

2021年7月,安徽博物院推出“铁画银钩 说文解字——走进博物馆里的汉字世界”活动,对吴王光鉴的铭文进行了大众讲解和宣传。

2023年5月,安徽博物院推出“共饮一江水——三星堆遗址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展览,向大众展示了吴王光鉴的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吴王光鉴.安徽博物院.2023-09-12

吴王光鉴 展览.安徽博物院.2023-09-20

安博阅读空间〖徽学堂〗|“铁画银钩 说文解字——走进博物馆里的汉字世界”.安徽博物院.2023-09-14

蔡侯墓.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21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国学网.2023-09-21

长江流域青铜展:吴王的剑与鉴〡观展.腾讯网.2023-09-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