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桥 :广东汕头市潮阳区的宋代古桥

更新时间:2024-09-21 08:56

和平桥位于潮阳区和平镇新和村。横跨练江,史称“虹桥跨练”,为潮阳八景之一。全桥长90米、宽3米,相传此桥为大峰和尚所造,未有命名,自文天祥题“和平里”后,碑石竖于桥头,后人也就称此桥为“和平桥”。

祖师建桥

潮阳最长的古桥,是位于练江下游的和平桥。和平桥全长108.8米,宽3米,属石木结构,桥分19孔,桥墩基用规格松属条作筏基,然后用石板筑成菱形桥墩,桥面铺平板石,建筑严谨坚固。

和平古桥为宋代高僧大峰禅师倡建。大峰禅师原名林灵噩,浙江温州人,宋绍圣二年中进士,曾任绍兴市知县。林灵噩学识渊博,精通医学、建筑,因不满朝政腐败,弃官为僧,在潮阳蚝坪乡(今和平镇)灵泉寺当住持僧,自号大峰和尚。大峰和尚为当地民众施医赠药、并倡建蚝坪桥,这位高僧和学者亲手绘就大桥设计图纸,并远赴福建省聘来建桥名匠。宋建炎元年(1127年),蚝坪桥建成,练江两岸变通途。

大峰祖师建此桥据说也有一段历史:宋宣和二年(1120年)大峰自闽至潮,到蚝坪后有感于这里风光秀美,于是,结庐于桥尾山后灵 (后人称其结庐处为“灵泉寺’’)。一日大峰来到练江畔,见到江流湍急,民众南来北往,十分不便,遂发宏愿造桥以解民苦。他不断化缘,请求捐资,后又到福建购运木石材料,亲自勘测水文地质,亲临工地督导施工,至建炎元年(1127年)10月,桥成十六孔,剩下南北二孔未就,宋宣和二年(1120年)僧人大峰筑建16孔后圆寂,乡人蔡贡元续建南北枕岸2孔。石木结构,桥最高墩头为15米,最低13米。俯览桥成直线,侧看墩头互有错落形成曲线。桥墩构筑分水尖,对潮水涨落的冲力起了分解作用。该桥从元泰定甲子年(1324年)起经历数次重修。1992年和平镇人民政府主持再次重修。

1985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文天祥题名

据史料记载,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兵抗元,于是年10月来到潮,屯兵蚝坪桥村,文丞相晨昏常到蚝坪桥漫步,其女儿在桥上练武,遗失一把宝扇,乡民拾后送还,还踊跃劳军,文丞相深为感动,把蚝坪乡改名为“和平里”,蚝坪桥便从此更名为和平桥,如今,和平桥头仍竖立着文天祥手书“和平里”石刻。

一代文宗韩愈治理潮州市8个月,便令当地山河改姓。在潮阳区,也有一处村庄因文天祥而更名。位于练江旁的和平里原名蚝坪村,文天祥在此驻军时,其女在村头蚝坪桥上不慎遗失一把御赐的玉扇,为村民拾得,完璧归赵。因感慨“人存厚德,地气和平”,文天祥将蚝坪村改名为和平里,村头蚝坪长桥改作和平桥。700多年沧海桑田,而村民固守此名,视为至宝。据说,文天祥亲笔题写村名于碑上,立于村口。原碑已荡然无存,村头现今竖有两方“和平里”和“和平桥”石碑,均为后人仿文天祥手迹所书,笔锋厚重奇伟。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