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

更新时间:2023-03-28 16:33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原名文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末期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从小习文,二十一岁状元及第。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文天祥任秘书省正字职,后因上书建言、反对投降而数次被罢官。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起兵勤王,官拜右丞相兼枢密史,后孤身出使元营谈判,被元军统帅伯颜扣留,逃脱后到达永嘉(今浙江温州),重振抗元,转战于福建和江西等地。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八月,文天祥被授少保、信国公;同年底,在五坡岭被元军所俘,随后被押往元大都,牢狱三年,拒不投降,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在元大都燕京柴市刑场(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被杀害,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舍生取义的壮举在后世中树立了一个民族英雄形象,他的忠君爱国精神也一直在后世长传,对我辈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同时,他创作的《过零丁洋》《正气歌》《扬子江》《金陵驿》等名篇也颇具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现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全国多地建有文天祥祠、纪念馆等,以示纪念,以供瞻仰。

人物生平

庐陵少年

赵昀端平三年五月初二(1236年6月6日),文天祥出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淳化乡富川镇(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原名文云孙,字从龙。

文天祥是家里的长子,六岁之时,文父便开始教其读书写字,七岁时入私塾读书,先后拜胡鉴、曾凤、王国望、朱涣、萧粹叔为师。后来,被朋友以“天祥”为字称呼,便以“文天祥”为名参加童试,改字为“履善”。通过了童试后,文天祥在家自学了一年,第二年(即宋理宗宝祐三年,1255年)到了白鹭洲书院求学,拜欧阳守道为师。欧阳守道师承江万里,对文天祥的思想影响很大,师生情谊深厚,在欧阳守道去世后,文天祥亲自为其撰写祭文。也是在这里,文天祥认识了欧阳守道的侄女欧阳浚,后娶为妻。同年,20岁的文天祥顺利通过了乡试,与父文仪、弟文璧一同赴临安区参加会试。

状元及第

父子三人于赵昀宝四年(1256年)正月达到临安区,参加考试。二月初一礼部放榜,文天祥、文璧得进士。五月初八,兄弟俩一起前往集英殿参加殿试对策。

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的思想为出发点,先阐述完自己的哲学观和世界观,然后针对宋理宗提出的几个问题逐一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国家治理方面,要改革政治,以息民怨,不准外戚宦官参与朝政,强化宰相的权利;人才教育方面,要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军事国防方面,要节用财力,富国强兵,加强海防,以御敌寇。最后,他不打一字草稿,一气呵成,写下万余字的《御试策》,被宋理宗亲自拔为状元,大赞“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此后,文天祥便以“宋瑞”为字。

文天祥高中状元后,其父文仪却病情加剧,于五月二十八日在临安区病逝了,年仅四十二岁。按制度,文天祥须丁忧三年,然后才能安排官职上任。文天祥与弟文璧于六月初一扶灵柩离开临安,七月二十四日才回到江西省老家吉安市

名字变化

文天祥从出生到高中状元这一期间,其名、字多次发生变化。在《宋史》和《文天祥年谱》中,只是简单记载其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在郭晓《文天祥传》一书中记录为:“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天祥,考贡士时便以天祥自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在殿试中由赵昀钦点为状元,因受到宋理宗夸赞“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朋友们便以“宋瑞”为字称呼他。

李仁生与罗红合著的《文天祥传奇》一书中,更加详细地介绍了文天祥原名文云孙,字从龙。后来被朋友称字为“天祥”,在18岁参加考试时用了“文天祥”作为名字,字则改为履善。高中状元后,被宋理宗夸赞为“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于是,朋友又称其字为“宋瑞”。

在文天祥高中状元后,登科录中记载了他的个人信息(如有图所示),里面也写到“文天祥,字宋瑞,小名云孙,小字从龙。”

对于文天祥的号,因其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居住过,所以号“文山”。另外,文天祥钟爱道教,一生结交了不少道士,他给自己起了一个道号叫作“浮休道人”。

官场生涯

两诏两辞

赵昀庆元年(1259年),文天祥结束三年服丧期,前往临安区补授承事郎官职、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了为官生涯。九月,孛儿只斤·忽必烈率蒙军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内侍董宋臣劝说宋理宗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此时,身在临安但尚未就职的文天祥听说此事后,坚决反对迁都,随即写了万言书《己未上皇帝书》,乞求理宗皇帝斩杀董宋臣,以安民心,并提出了“简文法以立事”、“彷方镇以建守”、“就团结以抽兵”、“破资格以用人”四项改革主张,但均未收到官方的回应。内心失望的文天祥没有去赴任,而是自请免职,直接回到了江西老家。

次年二月,文天祥被改任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他拒绝上任,主动要求去做宫观的祠禄。又过一年,赵昀下诏任命文天祥为秘书省正字,而他以没有做过地方官为由,再次拒绝就职。

辗转为官

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四月,文天祥接受朝廷的安排,到任供职秘书省正字,开始了自己第一个正式的官职。不久后,朝廷又让他兼任景献府太子教授,负责给太子上课,讲授四书五经。宋理宗对太子的学习成果很满意,还赏赐了一只金碗给文天祥。此后,文天祥先后任职了校书郎、著作佐郎, 刑部郎官等。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文天祥出任瑞州(今高安市)知州,首次担任地方官。在瑞州一年多,文天祥因政绩突出,又被召回临安区,先后被任命礼部郎官、江西省提刑。

被罢还乡

文天祥的官场之路并不顺利,就在礼部郎官一职还未正式上任就收到了改任江西提刑的诏令。文天祥到任后不久,又遭到台臣黄万石弹劾,随后被罢去了提刑官一职。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文天祥回想了近十年来在官场上经历的事情,本是刚正不阿、正直廉洁,却被人看成是自取灭亡,甚至遭人构陷,排挤打压。尽管如此,文天祥依然说“而仆不能变者,天也。”

赵禥咸淳三年(1267年)九月,文天祥再次被朝廷召回,被任命为尚书左司郎官,次年兼任学士院权直、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等多个职位,再次被弹劾,罢黜所有官职后,文天祥返回庐陵同年冬至,朝廷再次任命他为福建提刑,还没来得及上任,又被御史陈懋钦奏免。如此反复被任用、罢免,一直到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共计被罢官五次。

不过,文天祥并未一直处于失意中。从他该时期创作的《出山》《辟山寄朱约山》等诗句可以看出他在庐陵郡老家开辟了文山,在此修身养性,心境也闲适开阔了,也正是如此,他自取“文山”为号。

起兵勤王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初九,度宗病逝,其四岁儿子宋恭帝(xiǎn)继位,是为宋恭帝。两个月后,孛儿只斤·忽必烈伯颜率军20万,兵分水、陆两路,目标直指杭州市。太皇太后谢道清见元军已经兵临临安城下,情况危急,于是下了一道《哀痛诏》,呼吁大臣军士们一起抵抗外敌,拯救宋室。

文天祥收到诏书的时,已经是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除了《哀痛诏》,还有一道下达给他本人的诏书,命令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文天祥“捧诏涕泣”,三日后便开始招募义士,响应者众多,包括邹沨尹玉邓光荐麻士龙杜浒等人。文天祥命陈继周赣州市招募勤王义军。妹夫彭震龙则在老家吉州区联络好友萧敬夫、颜思理等人加入勤王。一支几万人的新军在文天祥的号召下迅速组织起来了。文天祥让有经验的军士积极训练新兵,并变卖了所有家产用作军资。

八月,文天祥率勤王之师抵达杭州市,驻扎在西湖区边上。十月,赴平江(今苏州)任职。这时,元军统帅伯颜已经率军从金陵攻打到常州。 文天祥派手下重要将领尹玉、麻士龙、朱华帅等 3000人归张全节制,共同支援常州。然而,张全不顾尹玉等义军在前方奋战,竟溃逃而去。终因寡不敌众,援军战败,尹玉、麻士龙等人也壮烈殉国,元军攻破常州。

元营逃生

常州被攻占后,独松关告急,宋廷调身处平江的文天祥前往增援。但援军尚未到达,独松关已被攻破,平江亦被元军占领,文天祥奉命退守余杭区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率军进驻皋亭山,距临安仅三十里,文天祥刚任临安知府。没过多久,宋廷投降。十九日,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次日便被派往元营议降。文天祥与伯颜在皋亭山争论,伯颜一怒之下将文天祥扣留在元营。行至镇江后,文天祥与杜浒等十二人,趁着防御松懈,于夜间逃入真州。真州知州苗再成出城相迎,并提出了一个可以兴复宋朝的计划,即分三路同日攻打杨子桥、湾头、镇江,元军顾此失彼难以相救,宋军便可趁机攻下瓜洲,再以东面的军队入攻京口,西面的士兵入攻金陵,威胁浙江的后退之路,如此便可生擒元军大帅。文天祥对此大加赞扬,随即写信送两个制置使,派遣使者四面联络。

因为文天祥一直反对投降,国内的主和势力便对他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苗再成也收到了杀掉文天祥的命令,但他不忍心,于是派人把文天祥一行人护送至杨州。在扬州市城门口,听等候开城门的人说要严密防备文天祥,于是一行人向东而行,又遇上元军,好在没被发现。走至板桥,元军又来了,杜浒金应被擒获,把身上的财物都给元军后才被放回,虞候张庆眼睛被射中了一箭,身上两度被箭射中,文天祥两次都未被发现,得以脱身。最后一行人才坐船到了温州市

率兵御敌

文天祥听说益王赵昰未立,于是上表劝赵昰即帝位。宋恭帝德佑二年(1277年)六月,在陈宜中张世杰的拥立下,益王赵昰(shì)在福州市称帝,改元“景炎”,任命文天祥为丞相枢密使

七月,新朝廷下旨让文天祥带兵移往位于福建省崇山峻岭之中的汀州,十月,派赵时赏、赵孟率军取道石城,攻取宁都县(今江西宁都),吴浚率军攻取雩都(今江西于都),刘洙、萧明哲陈子敬回赣州,与唐仁一起策应吴浚夺取赣州城。最后,因兵力悬殊,吴浚投降元军,唐仁病故,夺取赣州市计划失败。

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军攻入汀州,文天祥被迫率军迁往漳州市,后来又到梅州市会昌县兴国县。七月,派遣张汴、赵时赏、赵孟溁等人攻打赣州,邹洬奉命攻打吉安市,随后收复了赣州各县和吉州四县。临洪各郡都送钱劳军,潭州赵璠、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吴希奭、陈子全、王梦应在邵州、永州市等地起兵,又收复了好几个失地,何时等人起兵响应文天祥。分宁、武宁、建昌三县的豪杰人士也都纷纷来到军中,加入抗元队伍。

元军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恒派遣军前来支援赣州,自己却率兵攻打兴国。文天祥猝不及防之下,于八月十五兵败于兴国,遂率兵撤退至永丰,但此时邹洬的军队已在永丰被元军击败,李恒便穷追文天祥至方石岭。八月,文天祥所部被元军大败于空坑,其妻和三个子女也为元军所俘,部下死伤惨重,所幸文天祥得以逃脱。

兵败被俘

大坑脱险后,文天祥四处收集残部,转战于汀州、循州(今龙川)、陆丰市、潮阳等地继续组织抗元。宋恭帝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恭帝赵昰病亡。两日后,行朝新立仅八岁的卫王赵昺(bǐng)为帝,庙号“端宗”。而文天祥得知这些国情时,已经是两个月后了。八月,行朝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国公。

元朝也得知了新王继位的消息,于同年十月发兵,数路并进,意在彻底消灭南宋抗元力量。此次的元帅张弘范由海道袭击漳、潮、惠三州;副元帅李恒率步骑过大庾岭,袭击广州市。十二月十五日,文天祥率部下向海丰县(今广东省)转移。二十日,军队在海丰五坡岭停下来吃午饭,遭到伪装成村民的元军突袭。文天祥与突然冲进帐篷的元军千户王惟义近身搏斗,不敌,被制服在地。文天祥本想趁敌人不备,服脑子(俗称冰片)自杀,但只是头晕目眩,未能如愿,最终被俘。

拒降舍生

文天祥被俘后,先是被押送至潮阳区,都元帅张弘范劝其投降,令其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过零丁洋》来回复张弘范的劝降。祥兴二年(1279年),张弘范率水师到达山,与宋军对峙,此时文天祥正被囚于船内,亲眼目睹了海战后,二十万同胞牺牲,宋朝彻底灭亡。张弘范取胜后再次劝降,还暗示文天祥如果能像忠于宋朝一样忠于元朝,也可以让他做丞相。文天祥却含泪说国家沦亡却不能补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张弘范感其仁义,不杀,于四月二十二日,遵照孛儿只斤·忽必烈的旨意,派都镇抚石嵩率一队人马押送文天祥前往大都。

同年十月,文天祥被押至燕京,元丞相孛罗便展开了劝降活动,先是安排了留梦炎打头阵,谁知留刚一开口便被文天祥臭骂一通。然后孛罗又让文天祥的旧主宋恭帝前来,文天祥“北而拜号,乞回圣驾”,旧主劝降失败。后来,元平章政事阿合马、元丞相孛罗亲自出马劝降,文天祥誓死不降。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有人却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八日,孛儿只斤·忽必烈召文天祥上殿,问其是否改变心意,愿意归顺元。岂料文天祥依然大义凛然地说到“宋亡,惟可死,不可生”。十二月九日(公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往柴市刑场,向南而拜后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岁。

主要著作

文天祥生前留下了大量著作,现存的全部文章都收录在《文天祥全集》中,其中包括《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名篇。文天祥生前把不同时期内创作的诗歌作品分别整理、收录在了不同的作品集中,主要有《指南录》《指南后录》等。

《指南录》

《指南录》主要记叙了文天祥起兵勤王后的战斗经历。一共四卷,第一卷主要记载的是在元营中的斗争情况;第二卷主要记载的是从杭州市镇江市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三卷主要记载的是在江北遇到的艰难险阻;第四卷主要记载的是南归途中和南剑起兵前后的见闻和怀抱。第四卷后面的诗,即在台州市登岸以后至被捕以前所作的诗,现已不全,所存只有《绿漪堂》(台州作)、《过黄岩》等十三首。

《指南后录》

《指南后录》共分三卷,第一、第二卷主要收录了文天祥北上的记行诗,共69题77首,主要表达了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还有旧事往事的回忆之感,另外还有一些吊古咏史之作,对沿途景物风俗的描绘、对叛臣权奸的鞭挞等。第三卷中,除了出狱临刑诗歌外,都是文天祥在燕京监狱中所作,可以名之为“狱中诗”,有八十一首之多。

《集杜诗》

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开始,文天祥集杜甫五言诗为绝句,至二月,得绝句二百首,取名《集杜诗》。《集杜诗》的第二部分写的是文天祥起兵赣州市,入卫临安区到兵败海丰县,囚居大都的经历。其中有24 首纪行诗,均是回忆过去的艰难跋涉与抗元斗争。《集杜诗》 作为文天祥一生经历的回顾,再现了南宋末年的历史,内容翔实可靠,成为最有价值的史料。

《胡笳曲》

《胡笳曲》(十八拍)是文天祥学习杜甫并集合杜诗之句而成的组诗。全诗十八拍,可分为三部分:一至六拍写遭乱被掳的悲愤;七至十二拍写居胡思乡的悲哀; 十三至十八拍写弃子归汉的悲伤。

思想主张

“法天地之不息”是文天祥各种思想的出发点,在宝祐四年(1256年),21 岁的文天祥参加殿试以一篇《御试策》把赵昀皇帝提出的八项事物概括为四个方面,阐述与思想之深刻,深得宋理宗赏识,后来他又在《己未上皇帝书》中,提出了“改今日之弊,变今日之俗”的思想主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思想

文天祥针对当时南宋国内存在的种种弊端,从“法天地之不息”的思想出发,提出要“简文法以立事”,即要重视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的行政领导权,以及执掌权利的官员,减少朝廷内的繁文节以便提高行政效率。文天祥指出,天、地、人之道为一道,即为运行不止、生生不息、永不停顿之道。所以,人也应当效法“天地不息”之道,积极有为,自强不息,不可一时一刻停息,尤其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心气概,以“不息之心”而负荷担道,勤于道而建其功。

军事思想

自从政以后,文天祥为了挽救国家一直力主抗元,反对投降,在《御试策》中就早已建议朝廷增加兵力,以防御元军的入侵,后又在万言书《己未上皇帝书》中明确提出了两点军事主张。一是“仿方镇以建守”,即要改变以往为了防范藩镇割据的隐患而削弱地方诸侯权利的做法,当前须扩大地方军事守备将领的职权,以便增强抵御元军实力;二是“就团结以抽兵”,即取兵于民,有规模有计划地抽集兵力,以扩大兵源。文天祥认为,只有改革军政弊端,清除弊政,选用将帅,就能够打败元军,收复中原。

社会思想

首先,文天祥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封建主义和贵族专政,提倡平等和公正。其次,文天祥受儒学影响,始终谨记安民、爱民、教民的民本思想,关心民众的疾苦,身体力行为百姓谋福利,他在孟子“民贵君轻”这一民本思想基础之上,文天祥又做进一步的延伸和深化,指出了社稷是百姓的社稷。他指出:“民心必无变,宗社必无危”。在此基础上,他明确地提出了要“以人民社稷之重”的主张。

教育思想

在人才教育方面,文天祥在《己未上皇帝书》中,说到“人才之乏,士习蛊之也”,于是提出了“破格用人”的思想主张,即改变官吏制度、改革官僚体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文天祥认为士大夫教育弟子“幼而授其句读,长而累为富,父兄之所教诏,师友之所讲明,唯‘利而已矣’”,因而培养不出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主张从 “幼之所学,壮之所行”抓起,“变今之士习,而后可也”。为此,要“建学校,崇经术,讲治道,修边防”,为国家培养造就文武兼备的人才。

哲学思想

文天祥师承欧阳守道,又生活在崇尚程朱理学的南宋儒家思想在其思想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首先,文天祥认为“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甚至在没有任何物质存在之前就已经有了“道”这个概念。其次,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体,是指一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物”则是指“道”具体存在的事物。所以,在文天祥的哲学思想中,“道”是太虚无形的存在,也是万物之先。同时,“道”的本质通过气化流行而表现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和万物等多种形态,这些都是“道”的作用。因此,“道”既是本质也是作用,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物的地方就必有“道” 的作用,有“道”的地方,则必有物的存在。

文天祥还认为“道”的根本性质就是运行不息, 在现实中便体现为生生不息的生命和精神。所以,地自然,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都要以“不息之道”为根本,以永不停息的精神去治理国家和社会。

而对个人修养方面,文天祥从体验天道不息出发来领悟人性的休养之法。所以,他把学习、求道、修身、进德也看做是一个永无止息的过程。在修养道德过程中,要在善恶是非的观念发出之际,便以一颗尊敬、敬畏、敬重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修养下去,就会最终达到“至诚之德”。并且,诚、敬二项是一个人品德的根基,忠、信、诚三者其实只是一道。

爱国思想

文天祥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体现出鲜明的爱国思想,备受人们的推崇。文天祥的爱国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天不息,自强兴国”,他认为改革不息,而改革的关键和根本就得从国家内部做起,走自强兴国之路。 他在《御试策一道》中指出,客观事物有个固有特性便是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变化的时间长久时不受外部力量所影响的,所以“不息于外者,固不能保其不息于内”, 只有自强才能不息。二是“以人民社稷为重”,把人民和社稷看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爱民与爱国是统一的,是一而二、二而一 的东西。三是“正气未亡人未息”,只要一个人身上的正义之气没有泯灭,那么这个人就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世人的记忆中或精神中,所以在面对元军的屈辱和诱惑下,文天祥仍然能够数次拒降,大义凛然,甘心为国捐躯。

影响与评价

主要影响

文天祥誓死不降、以身殉国的牺牲精神影响了很多明末清初的仁人志士。明朝兵部尚书李邦华受文天祥影响巨大,李自成攻破京城时,他没有出逃,而是先在文天祥祠堂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作诗一首,遂自缢殉国。跟文天祥有着相似经历的明末状元刘理顺,也是在殿试时被皇帝亲擢为第一名。在李自成破京城时,他也效仿文天祥,提笔写下了“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的诗句,然后北面而拜,上吊身亡。明兵部尚书瞿式耜总督张同敞桂林市被攻陷后,因拒绝出逃而被清军俘获。清定南王孔有德多次劝降两人,但都被拒绝。瞿、张二人在狱中诗歌唱和,临行前,瞿式写下《绝命词》:“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然后,二人整肃衣冠,向南行五拜三叩头之礼(辞帝之礼),最后以身殉国。除此以外,文天祥对普通大众们的影响也很深远。文天祥忠君爱国的形象,让世人肃然起敬,各地纷纷组织人力、财力、物力建造文天祥祠、纪念馆等,以供瞻仰。

另外,文天祥作品中表达出的忠君爱国思想,以及他英勇抗敌的形象被广泛关注,以至于对影视、文学和戏曲也有不小的影响。20世纪初年,《爱国魂传奇》《指南梦传奇》《指南公传奇》等戏曲都是以文天祥形象作为主角。此外,晚清革命派还组织和帮助建立了一些地方剧社,编演了如 《柴市节》《文天祥殉国》等戏剧来宣传民族英雄和爱国思想,启发民众起来革命。

历史评价

家族情况

表一:文天祥亲属关系表

轶事典故

倒植柏树

赵昀宝祐元年(1253年),文天祥在游乡校时,看到学宫里有一个祠堂,走进去才发现里面供奉着欧阳修杨邦乂(yì)、胡铨周必大四位先贤的遗像。文天祥发现他们四人的谥号均有一个“忠”字,于是非常羡慕,便在心中下定决心,以后也要成为像四位先贤一样的忠义之士。如果将来自己不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便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不仅如此,文天祥还找来了五棵柏树苗,其中四棵分别代表四位先贤,而第五棵则代表文天祥自己。栽种时,文天祥竟把代表自己的那一棵柏树根朝上倒着栽,他说:“我如果将来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精忠报国,这株柏树一定会生根发芽。”结果,正如文天祥所愿,这棵倒植的柏树长得枝繁叶茂,应验了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心愿。

相国卦竹

景炎二年(1277)三月,文天祥进入广东梅州。传说文天祥曾在此地以鲜血染于竹叶上卜卦。自此以后,该地生长出来的竹子,竹叶上皆有像血一样的红色斑点。当地百姓都认为此血色斑点是文相国的鲜血所化,便称之为相国卦竹,也称为满上红。

空坑相石

据刘岳申《文丞相传》载,景炎二年(1277年)八月,文天祥率领同督府的官员及家属,还有众多百姓,一起行至空坑。半夜,元军突袭,文天祥一行人从小路突围后继续逃亡,而元军也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被抓住了。突然,狂风大作,地动山摇,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坡上滚落下来,刚好堵住了狭窄的山道,切断了元军前行的道路。因此,文天祥一行人才得以顺利逃脱。后人便把这块阻挡元军去路的巨石命名为“相石”。

狱中书信

文天祥被俘后,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元大都的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十分清楚,这是元人对他的招降手段,他心里更加明白,只要自己选择投降,家人们立马就能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看完后痛彻心扉。世人都有夫妻之情和骨肉亲情,但如今事已至此,我必须要为正义而死,这是命运的安排。只希望柳娘、环娘能好好做人,可惜作为父亲的我已经管不了了。”

向南而死

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被押解到元大都柴市口刑场(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监斩官问他是否还有什么话要说,也告知此时也依然有机会投降免死。文天祥听后却说自己多次求死,都不能如愿,如今的场面,正合心意。于是,文天祥走到刑场中间,询问前面的百姓哪面是南方。等到有人给他指了方向后,文天祥向南方跪拜,并说自己的心事马上就要了结了,心中无憾了。

纪念场馆

出生之地

任职之地

途经之地

就义之地

其他地方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冬青树》,历史题材戏剧作品,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蒋士铨写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共两卷三十八出。戏中的主要人物文天祥出自于史实,而又完成于虚构,蒋士主要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对文天祥进行描述和构造,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末朝顶梁柱—文天祥》,历史长篇小说,杨友今著,讴歌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述了他不甘屈节、矢志为国捐躯的故事,该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于1994年12月出版。

《文天祥》,历史长篇小说,杨友今著,是我国第一部描写文天祥一生的长篇小说,该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

影视形象

《国魂》(The soul of China),电影,根据吴祖光的话剧《正气歌》改编,由卜万苍执导,吴祖光担任编剧,李祖永担任监制,刘琼 / 袁美云 / 王熙春等主演,其中刘琼扮演文天祥,影片于1948年9月9日在中国香港首映,片长141分钟。

《文天祥》(1972),由梁天 / 冯淬帆 / 陈有后 / 黄淑仪 / 郑子敦 等主演,1972年在中国香港首播,演员梁天扮演文天祥。

《血玺金刀》 (1992),电视连续剧,由王天林执导,陈惠妍担任编剧,郑伊健 / 梁小冰 / 陈慧仪 / 张卫健等主演,演员刘江扮演文天祥,剧集于1992年6月29在中国香港首播。

《百家讲坛:中国故事·爱国篇 12 文天祥》 (2015),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2015年2月5日首次上映,片长40分钟,由方志远扮演文天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