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10:30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79年6月,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由电工基础、无线电基础和电子线路三个教研室组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2001年12月,成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院设有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舰船通信与对抗技术研究所、检测与测量技术研究所三个教学科研机构,并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工学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1个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2012年我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第20名。学院本科生实行按电子信息类招生,电子信息类包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专业。

学院介绍

1979年6月,由电工基础、无线电基础和电子线路三个教研室组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八系)。2001年12月成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主要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重点服务于国防、船舶、航空航天和工业信息化等领域。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两个本科生专业。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主体学科之一,被学校列为“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下设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子技术系三个基层学术组织以及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所、电子科学技术研究所、电磁工程与无线技术研究所五个科研单位。

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完善的实验设施,建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科技创新实验三个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由电路基础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通信实验室、电子工程实验室、控制模型实验室、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等23个实验室组成;建有多模复合精确制导技术实验室和舰船电磁兼容数学仿真实验室,配置了微波暗室、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矢量信号源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及一批基础、通用、专业分析、设计软件,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条件。

历史沿革

1979年六月,根据当时教学及长远发展的需要,由电工基础、无线电基础和电子线路三个教研室组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八系),卢侃为首任系主任。2001年12月成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郭黎利为首任院长。

本科生专业

1979年成立电子工程系,76、78两届师资班同时并入电子工程系

197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生

1990年设立图像传输与处理本科专业

1994年设立通信工程本科专业

1995年航天工程系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并入电子工程系

1998年无线电技术、图像传输与处理、电子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

2000年设立信息对抗本科专业

2003年设立微电子学本科专业

学科发展

1981年11月国家开始设立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982年设立首批可授予学士的高等学校

硕士点

1981年开始招收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学位研究生(挂靠国防科技大学

1986年获得通信与电子系统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0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获得光学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2年获得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获得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博士点

1998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设立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2003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具有电子技术、信息系统以及有关信息特性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能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以及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微波技术等。

该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该专业毕业生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6.43%、96.2%、95.56%。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7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第513研究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铁通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电研航天科工集团集团061基地、中国贵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尔、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0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5研究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北京西门子股份公司西伯乐斯电子有限公司、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4研究所、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成都)火控技术中心、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通信工程

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技术、通信网络、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毕业后可到与通信技术有关的部门,从事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和现代通信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光传输技术与应用、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等,还可以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该专业毕业生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5.5%、93.7%、94.6%。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印孚瑟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航天科工集团集团061基地、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成都)火控技术中心、中国铁通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第十研究所、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海油发展采油服务分公司、北京中科海讯科技有限公司、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CSR等。

学院亮点

首批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首批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获批先进船舶通信与信息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结果,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进入前20%。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省部级重点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4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外籍院士2人,外专专家2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48人。教师中有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并已入选“万人计划”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

◆省级教学名师4人。

拥有博士生指导教师38名,副博导6人,硕士生指导教师91名。14个科研团队,其中校级“兴海团队”2个。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6%。截止2017年4月份,各类在校生2399人,其中本科生1438人,硕士研究生775人,博士研究生158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8人。

学科体系

学院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省部级重点学科,舰船电磁兼容国防特色学科。

学院建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于200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验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于2006年3月申报成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以“集中建设、统一管理、提高效率、全面开放、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实验教学大平台,该平台下设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实验教学三个子平台。2016年,学院先进船舶通信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学院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

◆省级精品课程9门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

◆出版专著、教材100余本。

近年来,我院共承担

◆国家科技计划(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

◆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3项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

◆国防基础科研项目2项

◆技术基础项目1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含特别资助)10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

◆博士点基金项目9项

◆省、市基金项目40余项

◆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

学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先后荣获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1项。

学院教师发表高被引ESI文章2篇,学术论文2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近1700篇,申请发明专利近380项,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组织学术报告会76场次,出版专著18部。

学院根据该校向研究型大学过渡的整体战略规划,为本科生的基础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保障。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几年来,有近千名学生参加了学科竞赛,100余人获国家一、二等奖,200余人获省级奖励,历届学科竞赛,获奖率高达50%以上。学科竞赛已凸显“品牌效应”,引导更多的学生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学创新、人人干创新的良好局面。由学院学生组建的科技社团“E唯”协会先后获团中央“百优大学生优秀社团”、中国雅虎网“超级社团”评选全国第三名的荣誉。

学术交流

本科

目前,学院已经获批4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资助项目,分别为奥克兰大学(新西兰)比利时根特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同时,学院还与美国大日本帝国韩国德意志帝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有60余名学生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日本东京电气大学、檀国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交流学习,学生在交流学习期间取得了优异成绩,语言及个人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研究生

近三年,我院共有20人赴美国、加拿大、日本、捷克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共有35人赴国外进行短期交流或者访问学习,交流时间3个月至2年不等,交流学校包括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日本东京电气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市大学,巴黎高等电子工业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2015年,学院与远东联邦大学合作开展国际创新人才项目,为学院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专业基础扎实、可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研究生提供了国际交流平台。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3-12-12

院系详情.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12-19

学院简介.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3-12-31

学院简介.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4-01-01

以先进理念为导向建设多功能、开放型实验教学大平台——访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赵旦峰教授.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2017-06-1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