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论 :孙正聿主编书籍

更新时间:2024-09-20 13:50

《哲学通论》主要简介了哲学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它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哲学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生捂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遇的焦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哲学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玄思和遐想,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哲学既是爱智的激情,又是“爱智之忱”的结晶。

对于《哲学通论》这一部教材性专著,它的最大意义可能在于相比较教科书哲学而言,它重建了哲学的神圣感。然而在另一方面,《哲学通论》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所传达的同一性又部分地损害了此种神圣感。《哲学通论》的问题可能并非来自作者,而来自哲学企图控制他物的巨大热忱。正是这种巨大热忱使哲学在同一性中迷失。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部哲学史和当代哲学为宏观背景,以追问“哲学究竟是什么”为主线,提出并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生活基础、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派别冲突、哲学的历史演进以及哲学的修养与创造等七个问题。既是一部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的学术专著,又是一部新世纪的哲学教材。该书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1993年在吉林大学试开了《哲学通论》选修课,取得巨大成功。

作者简介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于吉林市哲学博士,中国著名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

已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现代教养》《崇高的位置》《哲学通论》《哲学导论》《超越意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哲学修养十五讲》《思想中的时代》等著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3年、1998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等奖励,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目录

导言进入哲学思考

1.“爱智”的哲学

智慧与爱智——爱智的“大智慧”——爱智的激情

2.对“自明性”的分析

熟知与真知——名称与概念——有知与无知

3.品味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比喻

其一,“庙里的神”——其二,“厮杀的战场”——其三,“花蕾、

花朵和果实”——其四,“密涅瓦的猫头鹰”——其五,“消化

与生理学”——其六,“同一句格言”——其七,“动物听音乐”

第一章哲学的自我理解

第一节哲学与哲学观

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

二、当代哲学观概览

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哲学与常识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

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

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四、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

五、哲学对常识的超越

六、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

第三节哲学与科学

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四、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

五、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

六、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

七、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

第二章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对哲学的通常解释

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

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哲学的反思活动

一、反思的维度

二、反思的思维

三、反思的对象

四、反思的特性

第三节哲学的前提批判

一、反思的层次

二、思想前提及其特性

三、前提批判的方式与基础

四、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

第三章哲学的生活基础

第一节哲学与人的存在方式

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

第二节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

一、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

二、哲学与个体的自我意识

三、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

四、哲学与意义的“普照光”

第三节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

三、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

第四章哲学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在”:本体论或本体论问题

一、“本体”和“本体论”的概念解析

二、本体论的三重内涵

三、本体论的自我批判与现代重建

第二节“真”: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

一、“真”的概念解析

二、“真理”和“思想的客观性”

三、思想客观性问题的扩展与深化

四、思想客观性的辩证唯物论理解

五、真理观的哲学视野

第三节“善”:伦理学和价值论问题

一、“善”的哲学追问

二、价值和价值论

三、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

第四节“美”:哲学层面的美学问题

一、美与人的存在方式

二、美的存在与创造

三、美的发现与体验

四、真善美的统一

第五节“人”:关于人的哲学

一、哲学与“认识你自己”

二、人的存在与人的世界

三、人类存在的意义

四、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

第五章哲学的派别冲突

第一节考察哲学派别斗争的方法论

一、哲学的派别冲突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二、用两个标准考察哲学理论

三、反思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

第二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一、“本原”问题

二、“认识路线”问题

三、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第三节辩证法形而上学

一、“思维方式”问题

二、辩证法的概念解析

三、辩证法的自在性与自为性

四、辩证法的批判性本质

第四节经验论与唯理论

一、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

三、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

第五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一、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

二、人本主义的概念解析

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与融合

四、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第六章哲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哲学历史演进的多重透视

一、哲学发展史的涵义

二、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透视哲学史

三、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透视哲学史

四、从哲学寻求崇高的进程透视哲学史

第二节哲学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

一、自我追问和自我扬弃的历史

二、哲学问题自我相关和哲学原则解释循环的超越

第三节哲学的现代革命和当代趋向

一、“实践转向”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二、“语言转向”与现代西方哲学

三、现代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四、当代中国的哲学主流

第七章哲学的修养与创造

第一节哲学的品格

一、向上的兼容性:深厚的历史感

二、时代的容涵性:强烈的现实感

三、理论的系统性:巨大的逻辑感

四、思想的开放性:博大的境界感

第二节哲学思维的训练

一、哲学的求真态度

二、哲学的反思取向

三、哲学的批判精神

四、哲学的创新意识

五、哲学的分析方式

六、哲学的辩证智慧

第三节哲学态度的培养

一、高举远慕的心态

二、慎思明辨的理性

三、永无止境的求索

附录一《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

一、重新理解哲学

二、哲学的思想解放

三、哲学的理论自觉

附录二站在大学的讲台上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