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支队 :1938年成立的抗日支队

更新时间:2023-10-31 10:08

回民支队是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冀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成长起来的一支著名回民武装。该支队作战积极,勇猛顽强,屡建战功,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6月,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与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在河间合编,成立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为总队长,马仲三为副总队长,总队分三个大队,有马永恩,马国忠等担任队长。刘文正为政治主任。8月,回民教导总队奉命到河间县沙河桥镇整训。不久,冀中军区派丁铁石任回民教导队政治主任。

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队伍进行了艰苦的系统军事训练,指战员军事素质大为提高,成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野战部队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地区,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清真寺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1942年7月,回民支队转战冀鲁后,中队长白振武武工队返回冀中,继续坚持斗争。武工队活动在交河、献县、建国地区,以隐蔽的方式,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打据点,攻岗楼,打击敌人。

1945年12月下旬,金民、马进坡率回民支队干部从陕北返回冀中。金民、马进坡及回民支队干部到冀中第八军分区,以本斋大队为基础,组建冀中第八军分区回民支队,支队长马进坡,政委金民,副支队长白振武。

1944年春,文新县大队回民中队、肃宁县大队回民小队及四十二地区队的回族战士,合编为冀中第九军区回民大队。马志新任支队长兼政委。

1944年2月7日,由于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营养不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不幸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后下葬于山东省朝城县张鲁镇。终年43岁。

1945年下半年,以定州大队回民中队为基础,将藁城、无极等县的回民武装合编成立了冀中第七军分区回民支队,支队长金清波。

解放战争时期

1 946年初,冀中第十军分区将安次、固安、永清等县县大队的回民武装抽调出来,全编为冀中第十军分区回民大队。大队长刘晓峰,教导员马宝臣。

各分区回族武装成立之际,正处于中国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阶段。驻沧县天津市北平市等城镇的国民党军,不断向冀中解放区"蚕食"进攻。回民支队多次打败沧县的刘佩臣、兴济高鸿基部的"蚕食"进攻,保卫了解放区。

1945年5月24日,回民支队参加了第一次胜芳保卫战,与敌激战7昼夜,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杀出了回民支队的军威。此役共歼敌1500多人。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以三十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为了发扬冀中回族人民英勇顽强、敢于战斗的革命精神,保持回民支队这面光辉旗帜,重新成立冀中军区回民支队。7月,冀中第七、八、九、十军分区的回族武装,与从陕北地区返回冀中的八路军回民支队的部分干部战士,在大城县大尚屯镇合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凤舞任支队长,白振武任副支队长。全支队指战员共1000多人。

回民支队成立后,先后参加了第二次胜芳保卫战青沧战役、子牙河东战斗和捷地减河等战斗,成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部队。

1948年1月中旬,回民支队和冀中第十军分区七十五团、七十八团出击大清河北,连续攻克雄县霸州市、岗、牛驼镇、白沟等城镇,横扫大清河沿岸堡垒20多座。国民党河北保安部队王凤岗部在大清河苦心推行的"三角暗、点线封锁"战术彻底破产。5月,回民支队调到第九分区活动,参加了徐水区白塔铺伏击战和北常堡阻击战,消灭了大批敌人。10月下旬,中国国民党傅作义部袭扰石家庄市,企图突袭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镇。回民支队协同冀中第九军分区独立营,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担负保定市张登镇、温仁一线的阻击任务,用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形式,阻敌3天,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11月上旬开始,回民支队和冀中军区部队围攻保定市,22日敌人弃城北逃,保定市解放。回民支队进驻保定市,担任市内警戒任务。

解放后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成立,回民支队改编为河北省军区独立警备二团,仍驻保定,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番号撤销。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编入六十八军开赴朝鲜战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