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温·霍尔特 :埃德温·霍尔特

更新时间:2024-09-21 08:24

埃德温·霍尔特(Edwin Bissell Holt ,1873年8月21日-1946年1月25日),美国心理学家、利奥六世,以注重认识的目的性而闻名。他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温切斯特,逝于美国缅因州罗克兰。

人物经历

他于 1896 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并于 1901 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哈佛大学的导师是威廉·席德斯雨果·芒斯特伯格和乔赛亚·罗伊斯。1910年左右,他与其他人一起发起了新现实主义哲学运动,作为对罗伊斯对威廉·詹姆斯现实主义观点的批评的回应。1918年-1926 年间,他集中精力从事著述工作。1926年-1936 年应邀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特邀教授。

行为主义者

他是早期行为主义者之一。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或他所谓的“特定反应关系”。然而,与 J.B.约翰·华生原子论心理学或“肌肉抽搐”心理学不同,他把反应系统看作为一个整体,也即 E.托尔曼后来所称的“摩尔行为”。例如,霍尔特不是说一个人沿着街道一步一步地走着,而是说他正在朝食品店走去。这样,行为中就有了某种目的。在看待行为模式的问题上,霍尔特认为遗传在人类行为的形成中只起着次要的作用。人的行为模式是通过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基本途径是学习,其次是通过成年时代对童年时代行为模式的保持。在他看来,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的反应。由于他对内部动因的重视,引起了后来的心理学家对内驱力如何影响学习过程的研究。

霍尔特十分关注心理意义,认为当一个人对某一事件作出适当反应时,这个人就理解了其意义;当一个反应指向某一事件时,它便构成了意义。然而,霍尔特所谓的心理世界或意识,只是人对某一客体的特定感觉运动顺应,意识状态就是把一个客体带到同有机体的一种特定关系中来,这种特定关系就是一种对客体的肌肉顺应。意识的内容就是意识的客体。环境事物片段有多方面性,人们所意识到的就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这样,心理活动和身体过程之间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基本动力原则

“特定反应关系”这一概念还成为霍尔特的基本动力原则。他把动力原则称“愿望”。在他 1915 年出版的《弗洛伊德的愿望及其在伦理学中的地位》(一译《愿望与道德》)一书中,他说 S.弗洛伊德使心理学重新获得了其愿望。作为特定反应关系的愿望为心理学提供了原因概念,而且愿望可以被视作目的。人体的某种机制执行着指向某种目的的行动,这就是行为的原因。正因如此,心理学史家 R.W.伦丁认为,可以把霍尔特的心理学与 W.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A.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目的论和 E.爱德华·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相联系。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