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刺甲龙亚科 :鸟臀目结节龙科

更新时间:2024-09-20 11:09

多刺甲龙亚科(学名:Polacanthinae)是结节龙科的一个亚科,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该亚科的分类历来存在争议,有时被归类于结节龙科或甲龙科,或被独立建立为多刺甲龙科(Polacanthidae)。多刺甲龙亚科的装甲相对较轻,可能更多用于展示而不是防御。

形态特征

多刺甲龙亚科缺乏甲龙科特有的尾槌,但背部的长刺可用来抵抗掠食动物。它们与其他甲龙亚目的差异在于具有大片的荐部盾甲(位于荐骨上方),上有多排的瘤状物。多刺甲龙亚科之中,体型最大的是林龙属,身长可达6公尺;最小的是怪嘴龙迈摩尔甲龙属,身长2.7到3公尺,它们同时也是最小的甲龙类恐龙之一。体重介于1到3公吨之间。

发现

多刺甲龙亚科的化石发现于北美洲欧洲,较常出现在北美洲。第一个发现的多刺甲龙亚科是林龙,在1832年发现于英国萨塞克斯的蒂尔盖特森林。在1865年,多刺甲龙发现于英国。在1898年,美国南达科他州发现了装甲龙属的化石。之后在北美洲发现了其他的多刺甲龙亚目化石,这些原始的恐龙,有助于了解甲龙类的演化。多刺甲龙亚科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存在了将近3000万年。詹姆士·柯克兰(James Kirkland)提出,多刺甲龙亚科的存在时期,北美洲亚洲之间有陆桥连接。

分类与研究

在1911年,George R. Wieland建立多刺甲龙亚科。许多年来,多刺甲龙亚科的成员与分类常处于争论中。传统上,甲龙下目可分为结节龙科甲龙科。结节龙科具有狭窄的头部,缺乏尾槌,肩膀处有显目的大型尖刺;甲龙科的头部宽广,具有尾槌。多刺甲龙亚科同时具有结节龙科与甲龙科的特征,头部类似甲龙科,身体类似结节龙科。由于多刺甲龙亚科大多破碎,或头部骨头残缺不全,造成分类上的困难。根据不同的研究人员,多刺甲龙亚科曾被归类于甲龙科,或是结节龙科。

在2001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在一个甲龙下目的系统发生学研究中,提出多刺甲龙亚科应独立建立为多刺甲龙科(Polacanthidae)。他认为这些甲龙亚目恐龙的身体构造相当特殊。甲板接近三角形,而且薄。甲板的排列与牙齿相当原始。但有其他研究人员提出异议。

M. Vickaryous等人在2004年的研究,则将怪嘴龙加斯顿龙列为原始的甲龙科,而其余四属则是甲龙下目的未定属。恩斯特·耶克尔在1910年命名了波拉坎蒂科,他认为这是介于甲龙科和诺多龙科之间的一群甲龙类。柯克兰在1998年的分析表明波拉坎蒂斯、加斯托尼亚和迷迷洛帕尔塔在甲龙科家族内密切相关,他还将霍普利托龙和海莱奥龙归入亚科,尽管它们太不完整无法分析。卡本特也重新使用了波拉坎蒂科这个名称,他发现这个类群更接近于甲龙科而不是诺多龙科。卡本特成为第一个将波拉坎蒂科定义为所有更接近于加斯托尼亚而不是埃德蒙顿龙或欧普洛塞法鲁斯的恐龙的人。大多数后续研究者将波拉坎蒂亚科视为原始的甲龙科,尽管大多数没有进行严格的研究来证明这个想法。

2011年发表的对“波拉坎蒂科”关系的第一次全面研究发现,它们要么是原始诺多龙科的不自然分组,要么是Nodosauridae基部的有效亚科。在根据PhyloCode的要求正式定义波拉坎蒂亚科的行为中,马兹亚和同事选择了杨等人(2013年)的分析作为波拉坎蒂亚科的主要参考,辅以柯克兰(1998年)、汤普森等人(2012年)、阿布尔等人(2016年)、里韦拉-席尔瓦等人(2018年)和郑等人(2018年)的类似结果。

尽管波拉坎蒂亚科在文献中经常被引用,但大多数被认为是波拉坎蒂亚科的分类单元实际上并没有与波拉坎蒂斯形成任何自然群,代表着原始诺多龙科、原始甲龙科或者在诺多龙科-甲龙科支系之外。在2016年阿布尔等人的分析以及随后由里韦拉-席尔瓦等人和郑等人在2018年的修改中,只有霍普利托龙被确定为波拉坎蒂亚科,与波拉坎蒂斯一起,而佩洛罗普利特斯和陶赫隆被归入诺多龙亚科,石像龙、加斯托尼亚和迷迷洛帕尔塔更基础的诺多龙科在这两个亚科之外,而海莱奥龙代表早期分化的甲龙科。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