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巡 :荷兰画家伦勃朗画作

更新时间:2023-10-30 18:27

《夜巡》(TheNightWatcht)是一幅纵363cm,横437cm的布面油画作品由荷兰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于1642年创作。现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夜巡》是一幅群像画,画面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该画面运用近舞台剧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人物,画面中心由两位身穿不同服装的人物构成,并走在队伍的前列。他们一个身穿黑色军服,头戴黑色帽子,肩披红色披肩,一位身穿黄色军服戴着黄帽子,手拿武器,其他人在其身后,有的手持长枪,有的挥舞旗帜,有的在互相议论。表现出了队伍出发前的紧张气氛。

整幅画光线明暗对比分明,人物主次分明。伦勃朗·范赖恩没有把众多的人物并列起来,仅仅作为肖像来画,而是对构图精心设计,每个人都能看见又安排得错落有致。

画面内容

画面中描绘了在大拱门的墙前一群人正从建筑物中走出来的画面,在整幅图的最中间是上尉和中尉的位置,获得了最大的展现尺度和最强的光照。上尉伸出左手,口部微张,似乎在和中尉在商议着什么。画面的左侧是四个火枪兵,一个身着红衣的男人正在装弹。从两个指挥官身后看,有个射击指挥官。左手隐约扶着一把剑,在左面和右边的背景中步枪的影像也不是很明显,但还是可以看出有三个火枪手拿着步枪之类的武器,在右侧看上去有两个士兵消失在黑色的背景中,这是一个神秘的细节。

长矛手在画面右侧的金字塔区域,举起右手是负责长矛手的军官,他作出一个命令的手势。右边头里的一个士兵离步枪兵较远,其中一个穿着奇异的盔甲、戴着高帽,成为最突出的长矛兵,站在中心位置。一些长矛有序列的靠在右面的墙上。画面中心的倒金字塔区域由旗手和军旗占有。他挥动的军旗,他的左手抹在腰上,身边由一个身披甲、圆形护盾和短刀的卫兵。旗帜旁边有一个老士兵,身着简陋的盔甲,拿着剑,还有一个拿着缓引听步枪和枪叉的步兵。在左边较远处的男人是军士,身穿镀金盔甲手拿一个戟,站在石墙上,同时,伦勃朗·范赖恩还安排小女孩、狗和一些没有付费的人,虽然突兀,但给画面增添了神秘性与戏剧性,使画面更具现实性。我们经常会在一些街头发生的事件中看到凑热闹的儿童穿梭其间,同时代表了这支警卫队来自民众、服务民众的性质。

创作背景

《夜巡》是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为阿姆斯特丹民兵射手公会成立五周年所创作的。1642年的一天阿姆斯特丹的射击手公会的柯克队长来找伦勃朗,说他和他手下的16个射击手。16个人每人出100荷兰盾,想留一张英姿飒爽的集体照。本以为是每个人整齐划一,表情严肃,正襟危坐的模样。然而伦勃朗一改往日的风格,选择的画风则是射击手们正要出发去执行紧急任务的情景。1642年,《夜巡》于空旷幽深的火枪手会议厅(Kloveniersdoelen)首度展出,这里是地方武装的住宿之处。

艺术鉴赏

构图

虽然《夜巡》打破了常规集体画的“排列式”构图,整幅画作却并不混乱,而是将有序寓于交错之中。此画给人的最初感觉是一种杂乱无章、乱哄哄的场景:画面中的人物高矮不一、动作各异,手中或紧握短矛、或高举长枪、或舞旗、或敲鼓,面部朝向不同方向;然而仔细去看,在画家的精心布局下,其实所有姿态各异的人物在画面中形成一个“V”字——指向画面的绝对中心:上尉和中尉。伦勃朗·范赖恩共受了18人的委托,然而还添加了16个不收钱的、只为撑起画面构图的“模特”,原因之一是使这个“V”字结构完整,形成一种错乱活泼中的和谐。伦勃朗的构图意味着荷兰画派从传统的荷兰艺术中脱离,完成了集体肖像画的时代转折。

明暗

《夜巡》运用了强烈的光线处理,通过光影的表现凸显人物的造型与轮廓,将画面周围的次要人物巧妙的隐藏在黑暗中,用色彩渲染了画面的整体氛围。本文从伦勃朗的作品《夜巡》中的构图,光影和色彩方面探寻其中的艺术特色。

色彩

《夜巡》的色调是典型的伦勃朗风格,在黯淡的背景中,因光的照射而呈现出生命的色彩。中尉的军服和小女孩的服装呈明亮的浅朱黄色.颇为抢眼。接着我们的目光会被库克上尉雪白的皱褶领所吸引.他华丽的黑色军服在其衬托之下益发显得醒目。然后是上尉的红色披巾,呼应着他右侧穿着红色军装、持长枪的士兵。在明亮的黄色和黑色的背景之间.红色起到了一种平衡和过渡的作用,增添了画面色彩的丰富度和层次感。

作品影响

整幅画光线明暗对比分明,人物主次分明。伦勃朗·范赖恩没有把众多的人物并列起来,仅仅作为肖像来画,而是对构图精心设计,每个人都能看见又安排得错落有致。观察《夜巡》的细节,伦勃朗把光与影的处理发挥得淋漓尽致。伦勃朗对绘画技巧的一大创新,就是对光影的处理

到了17世纪,解剖学透视法、光影画法的发现与发明,使画家可以摆脱对称式的模式,利用灵活的光影变化获得画面的平衡,体现出的是现实世界多边的光影类型。总之,光影的运用在画面中的变化是艺术螺旋上升的体现,在《维纳斯的诞生》和《夜巡》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画家将观者从有限的空间中抽离出来,创造出相对无限的空间,让观者获得更深层次的艺术体验。

伦勃朗·范赖恩的《夜巡》打破了集体肖像画的传统形式,实现了此类画作的时代转折。这幅画不仅奠定了伦勃朗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也将他拉人了无尽的黑暗深渊。

重要展览

2006年,为纪念伦勃朗·范赖恩诞辰400周年,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立博物馆举办“伦勃朗与卡拉瓦乔作品展”等一系列展览,《夜巡》亦在展览之列。

2019年是伦勃朗(Rembrandt)逝世350周年,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为此悉心纪念这重大日子;准确地说,博物馆将其珍藏的伦勃朗·范赖恩作品悉数展出。出自这位大师之手的22幅油画、60幅素描,以及300多幅版画现正展出,直至6月10日,展览名称简单直接:“所有的伦勃朗·范赖恩”(AlltheRembrandts),《巡夜》被封存于特别订制的箱子之内,再由起重机吊至一组轮子上,稳定地徐徐穿梭于阿姆斯特丹街头。

传承和保护

《夜巡》这幅作品,在创作完成后不久即被画作的雇主——射手队的队员们带回去了,因为画作太大无法挂在门厅里面,队员们就自行把周边裁掉,这样也使得整幅画丧失了原有的平衡。而且挂这幅画的大厅是烧泥炭明火取暖的,时间久了,炭灰就在画上落了厚厚一层,使得整幅画色彩变得暗淡,以至于到了18世纪,人们把这个原本是白天的场景误以为是在夜晚进行的,从而给这幅画取名为《夜巡》。后来一直被荷兰王室所收藏,直到19世纪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成立后,一直作为其馆藏珍品被保存着。

保护

问世377年来,《夜巡》命途多,曾遭遇过一次被裁剪、两次刀伤,最致命的是1990年的酸性液体袭击,曾被修复25次。

作品争议

《夜巡》原名叫《弗兰斯•班尼克•库克上尉带领的第二民兵支队》,是伦勃朗一生中非常受争议的作品。画作完成之后,伦勃朗·范赖恩很满意,当然,这幅画也的确是一幅杰作。但是雇主却不干了,他们对这幅画非常不爽,原因是他们都出了同样的钱,却没有得到同样的表现,有些人画在正面,位置突出,全身都画出来了,有些人却隐身在背景后面,只画出半个身子、一个头,这太不公平了。他们要求重新画一幅,但伦勃朗坚持不做修改后来开始发动市民们不择手段地攻击伦勃朗,其中一个名叫翁德尔的诗人,因为嫉妒伦勃朗的才能和富有,把伦勃朗的作品和他的学生、一个毫无才能的平庸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竟然声称伦勃朗的画是“矫揉造作的幽暗的画作”,称他为“黑暗的王子”。这件事情最终闹得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而酬金也由5250荷兰盾削减到1600荷兰盾,而且打这以后,就很少有人来找伦勃朗·范赖恩画集体肖像了,画商们也疏远了伦勃朗。

尽管名为“夜巡”,但实际上伦勃朗画的是一个白天的场景,由于当初他把背景画的亮度不够,且这幅画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时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矿物颜料经年累月色彩会变得暗沉,因此被后人误以为是夜间巡逻场景,而取名“夜巡”。后来,有人提出画作应该更名《日巡》,然而这个提议与人们的视觉感受和积累的艺术史知识冲突。况且,18世纪的荷兰国民卫队早已不再进行白天的巡逻工作,而夜间巡逻还在持续。至此,《夜巡》从未更名。

作者介绍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生于荷兰莱顿,早年从师皮尔特·拉斯特曼。14岁进入莱顿大学,学习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1627年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其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成为阿姆斯特丹当地主要肖像画家。1640年开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1661年是伦勃朗·范赖恩作画最多的一年,当时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他的主要作品有《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夜巡》《花神》《浪子回头》《一百荷兰盾的版画》《浴女》等。

作品评价

现代散文家、画家丰子恺:“在这幅画中,伦勃朗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用光线塑造形体,使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打破了巴洛克艺术中那种极其豪华、强调运动、讲究排场的法则,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现代散文家、画家丰子恺评)

《夜巡》这幅画在题材上,没有迎合当时的社会口味,代表了伦勃朗·范赖恩对艺术的进取心,也展示了他运用光影的高超技巧。(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

相关事件

2021年12月8日,在最新科学技术辅助下,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伦勃朗·范赖恩名作《夜巡》的油画颜料表面下发现了原始草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