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寺塔 :位于江西赣州信丰县的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

更新时间:2024-09-21 05:56

大圣寺塔,位于赣州市信丰县嘉定镇水北桥南面圣塔广场内,为六面九级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三国赤乌年(公元238年),重修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唐贞观年间名为延福寺塔,明代更名祝圣寺塔,晚清改名大圣寺塔。

大圣寺塔占地面积90平方米,六面九级,塔刹顶高66.45米,塔身高51.78米。由塔基、塔身、塔刹、大檐廊四部分组成。塔身各级以青砖叠涩出檐,檐上设平座,建回廊,并辟真假壸门,穿壁绕平座折上可登临塔顶。底层边长5.9米,壁厚3.65米。门三实三虚,分六面相间设置。各层腰檐均为砖砌仿木斗拱,覆以简瓦。双飞檐塔顶。底层内空,对角距离为3米。塔内每级设一明暗双层塔室,室内有神及彩绘藻井

大圣寺塔,史称“凌霄绝顶,通省无以伦比”,为长江以南现存最高宋塔,堪称“江南第一塔”(截止2017年12月)。2006年5月25日,包含大圣寺塔在内的赣州佛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断依据

1984年至1990年,我省对塔进行全面维修,复原了栏杆、飞檐、塔刹和副阶等。

维修过程中,在塔内部发现各朝代的铜钱,年号包括开元、太平、淳化咸平景德天禧元丰等,又于第七层北面假壸门左侧发现一铭文砖,刻有“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正月初”等字眼。

这一年号比元祐年十一月(公元1087年)推前了二十三年。

以此年号推算,“大圣寺”塔距今已有九百四十八年的悠久历史。

景区简介

大圣寺塔为九级六面楼阁式砖塔,穿壁平座,塔内楼共17层,有明暗层之分。

每级设有平座、檐、廊、栏杆、砖叠涩出檐,檐下为砖砌额坊,各层辟有真假门各三个。

塔身各角为八棱柱

塔内有藻井并绘有彩绘,塔顶为坊,塔刹由覆盆、相轮、宝珠等组成。

塔座占地90平方米,1953年和1954年国家文物局曾2次来县考察,第一次取下木雕像一尊,铜钱数枚,一为“开元”一为“大观”。

第二次发现木雕像一尊,像上有铭文,云“朱叶氏及妻来大圣寺,在塔上供养,乙丑年十一月X日题”,字迹苍劲,似宋人手迹,因塔上发现木雕像铭文“大圣寺”而得名。

大圣寺塔相传大圣寺塔建于三国赤乌年(公元238年)。

《赣州府志》称:宝塔寺在县城北教坊司,中为大雄宝殿,殿内宝塔为孙权赤乌年号建。

贞观年(公元627年)重修,晚唐时期被毁,宋治平六年(公元1064年)县民在原址上重建宝塔。

千余年来,虽经风雨剥蚀历经沧桑,仍古貌苍然,巍然屹立展现与世人眼前。

“凌霄矗立,通省无与伦比”,它在研究古代历史和建筑艺术上极具价值,是现存的江南最高宋塔

历史记载

据县志记载,元末红巾军徐宋太师邹普胜等曾驻此,塔亦为此时所建。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

塔为砖砌,仿木结构,东西向,平面六角十三层,高近40米,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各层斗拱、檐角、勾栏、门窗、神龛均以特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密合缝,其上所有莲瓣、牡丹、双钱等装饰花纹,精巧玲珑,布局有致。

通体比例均衡,收分圆和,形态健美,气势凝重,具有宋代建筑风格。

内有阶梯,盘旋至顶,远眺四周,令人心纵神驰。

参考资料

大圣寺塔.携程.2023-11-08

大圣寺塔.信丰县博物馆.2024-02-23

航拍江西信丰大圣寺塔 九层十八级造型雄伟.中国新闻网.2024-02-23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2-2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