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海 :端木蕻良创作的长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1 05:19

《大地的海》由端木蕻良于1936年在上海创作。1938年5月生活书店(上海市)出版。

长篇小说《大地的海》的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这是多么空阔多么辽远,多么幽奥渺远呵!多么宽敞得怕人,多么平铺直叙,多么宽阔无边呵!比一床白素的被单还要朴素得令人难过的大片草原呵!夜的鬼魅从这草原上飞过也要感到孤单难忍的。”这段话很能代表端木姓写景的风格,字里行间既充满了对大地诗意化的膜拜,也透露出一股荒凉寂寥的气息,从而使人物的悲喜命运与大地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因而在端木蕻良的作品中,无论是丁宁那样的时代“零余者”,还是大山那样的底层民众,他们的血管里都流淌着一股从大地涌出的血液。

作者

端木蕻[hóng]良(1912.9.25——1996.10.5)现代著名作家 小说家,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笔名黄叶﹑罗旋﹑叶之林﹑曹坪等。1912年 9月25日生于昌图县满族。1928年入天津市南开中学读书,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193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联盟﹐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山西省重庆市等处任教﹐在重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海市等地编辑《文摘》副刊﹑《时代文学》杂志﹑《大刚报》副刊《大江》﹑《求是》﹐长期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主要有长篇小说《大江》、《大时代》、《上海潮》、《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新都花絮》、《风陵渡》、《红灯》、《红夜》、《雕鹗堡》等篇都是有影响的佳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姓从香港回到北京。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农村、工厂和部队深入生活,并创作了《墨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等大量讴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十年浩劫后,端木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勤奋和更勤奋的创作加入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先后写出了《怀念老舍》第一批散文和文化随笔,《江南风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说,而尤以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世,海内外颇多赞誉。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又添重笔。1996年10月5日,这位跨越现当代文坛的辽宁籍著名作家,因病于北京市逝世,享年84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为世人所流传。同时,文章《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9课。

赏析

《大地的海》这部小说,便是一首因敌人的侵略而被鲜血涂抹得更为凄艳的黑土地的史诗,是一部“建造中国农民的青铜雕像。”

于是,我们更加理解了端木在创作“大地的海”那一瞬间的感觉──只有母亲才能补偿他精神失落的平衡;也理解了东北地区汉子那充满激情的声音“生我的母亲,也是美丽的”。

可以这样说,端木姓的《大地的海》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写了土地的母亲般的悲剧命运的真相。实际上,对“土地”的恋情,是端木创作《大地的海》的真实心理动因。他失去了故乡,来到上海市,更感到无比的寂寞和对家乡的怀恋,也更激起了他为土地战斗到底的激情:

……多么丰饶,多么美丽,没有人能忘记了她,神话似的丰饶,不可信的美丽,异教徒的魅惑。我必为它战斗到底。比乔治·拜伦希腊更要热情。

对失去了的故乡,他有着深沉的怀念和惦挂。端木在呈示一种现场感的同时,也把历史的情境和语境氛围传达给读者。端木姓把需要付出的最后的生命力量想像成“母亲把初生的婴儿的肚脐带埋藏了,报告大地的儿子已经来到人间,这便是人与地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

讴歌、保卫母亲般的土地是《大地的海》的主题,从苦难的生命体验到对祖国的挚爱,端木的生命意识和自然意识在小说里得到了融会升华。他以民族的文化审美视野,写出了一个母亲与儿子的生死命运: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为儿子们一代又一代地提供自强不息的生命意志,提供民族性格的本能;只有这样的儿子,才能为他骄傲的母亲肝脑涂地,化作泥土。

参考资料

大地的海.豆瓣读书.2024-04-07

大地悲情与端木蕻良的艺术世界.中国作家网.2024-04-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