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山 :安徽省桐城市双港镇大横山

更新时间:2024-09-21 10:26

大横山位居桐城市城区东南31.5公里处,属于双港镇。地貌系大别山余脉与大龙山脉之间,属丘陵区,大横山海拔高152.3米,山脊为近南北向,是座突兀的小山,面朝桐城市。山的背面是湖泊连着长江。古时为桐子国挡住了长江水的倒倾。也是桐城到安庆市的(东大路)必经之路。

美丽神奇的大横山就和她的传说一样,一次又一次用她是身体挡住了洪水和日本侵略者的侵犯!

景观

凉水井:位于东面中间山脚,四季凉水涌泉;

温泉口:位于南面东南山脚,四季温水涌出;

映山红:清明时节雨纷纷,漫山遍野映山红。

历史

大横山抗日保卫战

桐城古道历史久远,素有“七省通衙”之称。昔时安庆至桐城市途径有二:其一为“东大路”,系由安庆十里铺、集贤关、总铺、练潭大横山、双港铺、金神墩、白马庙油炸巷至桐城县城;其二为“西大路”,系由安庆市经月山、高河镇、郑家河、青草镇、陶冲、挂镇、三里街至桐城县城。从安庆由东大路跨过安合公路,经姚,与西大路相连,又可直达武汉市。大横山一山兀立,南固安庆、北卫桐城,为总扼桐城东西大路连结之咽喉。

1938年6月,侵华日军占领安庆后,为了达到控制白兔湖、嬉子湖、高赛湖等沿江湖泊,打通贯穿安庆至武汉的桐城东、西大路陆上通道,从安庆经东西大路向武汉运送兵员、战略物资,并直逼武汉之目的,于1938年秋两次派兵进犯大横山。中国国民政府为保卫大横山这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先后派出安徽省保安第5团、国民政府军第48军176师等部队在此驻守,并在山上修“之”字形环山战壕四道,筑堡四座,其中主凋堡设于岭头制高点上,面积为40平方米,以此阻止日军进军进攻。从1938年至1944年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此反复展开争夺战,仅有史可查的大小战斗就达7次之多。在大横山保卫战中,中国守军伤亡千余人,日军也付出死伤近千人的惨重代价,故日军称“大横山”为“大虎山”。

1938年9月,侵占安庆和沿江一带的日军两次进犯大横山,驻守练潭大横山的国民革命军安徽省保安5团奋起反击,中国共丅产党领导下的桐城学兵队积极配合作战。第一次,中国军队虽有损失,但日军亦伤亡300余人,最后被迫撤退。时隔不久,日军出于报复,动用重兵向驻守大横山的中国军队发起了第二次疯狂进攻,并短暂占领大横山。在此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0余人,武器装备损失较大,日军伤亡50余人。

1939年秋,日军对驻守大横山的中国军队又发动了两次疯狂进攻:9月初,日军进攻大横山,因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在进攻大横山受阻后,转而攻占了罗岭除家祠堂、横山铺等地,杀人放火,无恶不作。9月28日,驻安庆市日军300余人夜袭并占领了练潭镇,继而于天亮时分向大横山发起进攻,176师526团团长莫敌率部在日军必经之道布下伏兵,双方激战一昼夜。中国军队毙伤日军200余人,并乘胜追击,收复了练潭镇。日军此次进犯行动因损失惨重而宣告失败。

1942年夏,盘踞在安庆的日军第116师团两个中队为扩张战果,乘坐汽艇由长江北上进入桐城市境内的白兔湖。当时驻白兔湖西岸的176师527团第3营在团长杨创奇上校的指挥下,退至湖边大横山上设伏,击溃日军,毙伤日军甚多,查被击毙日军中有佐级军医一名。

1944年3月2日,驻安庆日军第13师团第13步兵旅团一部乘汽船沿菜子湖进犯罗岭。新四军7师沿江支队与国民党176师527团联手狙击,设伏于大横山东北麓村庄,毙敌200余人,伤百余人,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在短兵相接的过程中,176师下士农有德等在危急关头,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该山南坡建有在此次战斗牺牲的农有德等抗日阵亡烈士墓,立有碑石。墓、碑至今尚存,每到清明节,当地政府及民众均上山祭扫。

10月23日,驻安庆日伪军两个营再度进犯大横山。守军国民革命军176师长李本一率527团杨创奇部痛击来犯之敌,激战一昼夜,176师虽有较大伤亡,但入侵之敌全部被歼。敌人妄图攻占大横山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中国抗日军民始终扼守大横山,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妄图打通贯穿东西大路,并由西大路进逼武汉市的狼子野心,切断了日军由东西大路从安庆市向武汉运送兵员、战场物资的一条重要通道,阻滞和消耗了西进的日军。

在大横山保卫战中,国民党抗日部队第176师、安徽省保安第5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四支队、桐城抗日学兵队、新四军沿江支队,以及广大抗日民众,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忾,共同谱写了抗击日寇的光辉篇章。在此献身的共产党人、中国国民党抗日将士及抗日民众,将如同大横山一样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传说

九重天上祥云缭绕,紫气蒸腾,仙乐声声。位列仙班的各路神仙,齐聚凌霄殿,为玉皇大帝的老婆王母娘娘庆寿。

五岳北斗,三官大帝,大小神仙们按等次,或坐或立在玉帝夫妇身旁。吃着仙桃长生果,饮着玉液琼浆,欣赏着嫦娥的霓裳舞。真个是,享不尽的富贵,受不尽的繁华。

突然间,顺风耳似听得隐隐有痛苦呻吟之声,这声音与天庭上富贵华丽的仙乐声很不相称,忙叫来了千里眼

千里眼手搭眼眉,朝下一望,只见凡界在大动土木,似乎在造什么工程。那些凡夫俗子们个个都是衣裳褴褛,愁苦满面。拖石头的,搬砖的,挑土的,人人不堪负重。监工们还手执鞭子,抽打着老弱病残。怨声震天撼地,以致传至天庭。

千里眼找到了土地官,让他去了解详情。不一忽,土地官回说:是那个叫秦始皇的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强征几十万民工在修筑万里长城,弄得民不聊生。

为了不惊动玉皇大帝夫妇,土地官悄悄的把这些告诉了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求她去救救那些苦难的苍生。观音趁人多不注意,离开了凌霄殿。只见她手执拂尘,乘莲花,来到服苦役的民工中间。

看到这些民工们个个都是苦不堪言,观音动了菩萨心,便在他们的工具上系上一根“一缕拨千斤”的红丝线。民工们顿觉肩上的担子,轻如鸿毛,两脚生风,再也不是那么痛苦不堪,叫苦连天了。

这些秘密被监工发现,报告了秦始皇。有如此好事!秦始皇大喜。遂转念一想。一根红丝线有如此大的神力,如果把所有的红丝线收集起来,凝聚在一起,编成红丝鞭,不是力量更大吗?那样,定能够移山填海的。

秦始皇正准备下圣旨时,有大臣来报,长江水猛涨,已经冲破了枞阳县口。漫过了菜子湖,许多良田被淹没。秦始皇当即下令:收聚红丝线,编成丝鞭,移山堵枞阳口。

秦始皇手执红丝鞭,从就近的龙眠山中,寻一座小山,扬起鞭子猛地一抽,山峰拔地而起,顿时间,天摇地动,小山朝枞阳口飞去。

此时的观音菩萨,听到下界有响声,朝下一看,大惊失色。她知道此次秦始皇移山堵枞阳口,只是眼前之利,但后祸是无穷的。枞阳口是桐子国的泄洪口,如果堵死,山洪暴发时,洪水无法泄入长江,桐子国将会成为一片汪洋。

急中生智,观音菩萨长袖一拂,用假丝鞭换掉了秦始皇手中的真丝鞭。秦始皇浑然不知,仍然手执丝鞭赶着小山。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正在腾飞中的山峰落了下来,没有到达枞阳口,却落在练潭镇的西北边,成了方圆几十里地之间一座突兀的小山,横亘在安庆市桐城市的中间,所以就叫做大横山。

如今大横山的脊背上,还有着三道大凹沟,世代相传着,说那就是秦始皇当年赶山堵口时留下的鞭痕。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