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商墓 :江西吉安新干县的商代古墓

更新时间:2024-09-21 10:15

1989年9月20日,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农民在程家村劳背沙洲取沙时,发现10余件青铜器。新干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得知后,立即采取保卫措施,并迅速追索流散到群众手中的文物。次日,正在附近牛头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闻讯后到现场勘察,认定是一极为重要的发现,立即电告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时制定了保护措施和抢救发掘方案,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队从11月6日---12月4日进行科学发掘。

简介

经发掘,该墓为商代大墓,有一棺一,椁室东西长8.22米,两端有 2层台。共出土文物1500余件共出土商代青铜器486件,玉器754件,陶器356件,骨器5件。其中国宝级文物5件,国家一级文物23件。文物中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其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全国所罕见,被专家称为“江南青铜王国”。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发掘,一举改写了商周时期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江南历史,充分证明远在三千多年前赣江——鄱阳湖流域就有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发明。它的发现,是我国江南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被列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二十世纪全国百年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干县于2003年3月1日在大墓遗址附近规划建设大洋洲商代青铜博物馆和遗址公园

青铜器

大洋洲墓所出青铜器,工艺精美,品种繁多。粗略加以分类,礼器中的食器有鼎、鬲、、、豆、匕等,酒器有、、、壶、、勺等,乐器有、大铙,兵器有胄、、戈、戟、矛、长刀短剑、镞等,用器有杖首、炭箕、厨刀等,工具有斧、钻、凿、刻刀等,农具有、、犁、镰等。此外还有若干饰件和用途有待研究的杂器。

从出土陶器看,大洋洲墓相当吴城文化二期 (相当商代晚期 )。墓中青铜器不少带有商文化二里冈期的特点,如大方鼎,除立耳上饰有伏虎外,形制纹饰及制作工艺都和河南郑州的出土品一致;三足提梁壶形制类似城固县龙头镇的壶;大钺花纹布局类似湖北黄陂盘龙城的钺。还有一些青铜器则有商代文化殷墟早期的特点,如方卣很像殷墟小屯YM331的卣,豆很像小屯YM388的白陶豆。有人认为这种新旧因素并存的现象同于商城遗址早期某些青铜器墓,由之推断大洋洲墓也相当这一时期。但也有学者认为大洋洲墓应再晚一些。

大洋洲墓青铜器还有不少大型器物,例如大方鼎通高97厘米,重49.2千克,形制宏伟,大甗通高110厘米,重78千克。

有些青铜器异常精美,例如,有一件方卣,通高29厘米,细颈方腹,提梁贴靠颈侧,梁端为龙首形,盖钮与梁间有蛇形绊链,器饰纹,圈足饰镂空云纹,腹面有孔,内部有十字形管道,底部也是双层,便于用炭火或沸水加温;还有一件饕餮纹小方鼎,底部也是双层,两底间的腹面设一小门,可以向上揭开,将炭火置入加热。这两件器物达到商代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结构复杂,铸造的方法有待鉴定研究。

青铜器的装饰工艺也较发达。一部分戈的内部有嵌绿松石的花纹。据学者观察,大钺上有嵌的花纹,是这种技术最早的例证。

大洋洲墓的青铜器多成组成套,有的器种有若干件,例如形足的扁足鼎有大小不同30多件。与鼎配合使用的匕,也有多件,重叠放置。有的器种有几种形制,如工具中有形状、尺寸都有差异的钻,有平刃、斜刃的刻刀。农具中的犁和臿,也有不同的类型。镞的种类更多,显然各有特殊的用途。

农具的众多,堪称农业考古上的重大发现。其中镰的形制,显然是后来流行于长江下游的镰的前身。青铜犁的时代这样早,也足以令人惊异。

大洋洲墓中有一些象征统治者权威的器物,如象征兵刑权力的大钺。还有瓒,前部形如粗矮的,高17厘米,后有长柄,系举行隆重的裸礼时所用,甚为罕见。由此看来,墓主应有很高的身分。

大洋洲墓的青铜器许多与中原商文化的器物相同或类似。但用中原的标准来观察,又有不少明显的地方特色。例如,在礼器的组合上,缺少了尊、觚、爵、角、斝等常见的酒器。即使是形制和中原类同的器物,不少也有特别的装饰或花纹,如器耳上多附加虎、鹿一类动物形饰,纹饰间多有“燕尾”形的索纹、阔口的牛首纹等。此外,墓中青铜器还可举出以下特点:

在食器中,扁足鼎尤为多见,有大小不同的30余件。鼎耳上都饰立虎,扁足作浮雕状的夔形,与1975年江西清江锄狮脑出土的一件相似。个别还有扁足作鱼形的,更为特异,中原地方未见。

酒器中的瓿,圜底,饰弦纹,很有特色,当地陶器也未见类似形制。

乐器中的大铙,在商代是南方特有的器种。三件纹饰彼此不同,有的饰有云纹、联珠纹,和江苏省等地的出土品接近;有的饰勾连雷纹,前所未见。

兵器的特色更多。戈均系直援无胡,有方内、曲内两大类。其中曲内的,内作无角兽首形,显示利齿。长刀形狭长,前端勾卷,背上有插入□内的片状环,颇似山西石楼等地的出土品。戟为浑铸,以直援的戈与长刀合为一体,与周初的勾戟类似而不同。矛的类型也较多,有的□部有伸出的系环。箭镞类型很多,有的是单翼的,即一侧的翼特大,或以为是一种鱼镖,尚待研究。

兵器中的短剑尤其值得重视。这种短剑的剑身下端平直,有短茎,比中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早期柳叶形剑、周初的柳叶形剑更近于东周流行的剑的形制。这种短剑的发现,有可能为东周剑的起源提供新的线索。

另有一种扁平无的圆刃斧,件数较多,是兵器还是工具不很清楚。个别器上铸有符号,类于当地陶文,可能是文字。还有一种曲尺形的扁平端刃器,用途也待研究。弧形刃的刀,或许与南方多见的靴形钺有关。长方形无柄刀,可能脱胎于当地文化中的一种陶刀。

在大洋洲墓中还出土有一件青铜人面。此器高60厘米,作两面相同的人面形,中间有管上下通贯,可插入木质杆状物。人面顶上有双角,角上饰云纹,双目圆睁,尖耳阔鼻,张口,露出牙齿,有一对卷弯的獠牙。人面的造型与现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的青铜鼓纹饰中人形的头部相似,富于神话意义。此器可能与当时的祭祀崇拜有关。

玉器

新干县商代大墓中出土的玉器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754件(颗)出土玉器对研究当时长江中游地区方国的玉器文化和玉雕技术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和湖北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商代玉器及长江上游地区三星堆遗址出土玉器等共同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玉器的风貌和成就。该遗存出土玉器754件,可分为礼仪器和装饰品两大类。礼仪器40件,器类有琮、环、礼仪器40件,器类有琮、环、璜均为装饰品,种类丰富,数量最多、器种最丰富的用作佩带装饰物和插嵌于其他物品上玉装饰品。活环彩石羽人是世界已知最早的活环雕刻作品。

大洋洲出土玉器,除了一定数量的礼仪器外,数量最多的还是各类装饰品,镯、头饰形器、颈饰项链、服饰腰带、佩外,其余均为长中通体抛光,中部有对饰柄形器、戈饰珊瑚等等。

1.玉镯,高2.6厘米,直径7.9厘米,壁厚0.7厘米。磷铝石质,青灰色,有黄褐色斑点,玻璃光泽,不透明。器体制作规整,矮简体,两端平齐,器壁较薄。外壁中腰微束,将全器分成上下两节,每节等距离浅刻宽竖线槽4条,将外壁分成四等分,每等分的上下阴刻横平行弦纹两组,每组3周。孔壁及器表均打磨光滑。

2.蝉纹柄形玉器(图24),长20厘米,宽2.2厘米,厚1.8厘米。透闪石质,部分为黄绿色,大部分因环境风化影响而呈灰黄色,局部泛白,蜡状光泽,不透明。长条扁方体,柄端四周突出,柄部阴刻浅弦4组,每组两周。器身以3周细凹弦纹分成3节,每节又以宽浅凹槽将其分成上下两组,每组以四角为中轴线饰浅浮雕式蝉纹,蝉首相对。末端收束成方形榫状,一穿孔上下相通。

3.简体蝉纹柄形玉器(图25),长16.3厘米,宽2厘米,厚1.5厘米。透闪石质,灰白色,有少许乳状黄斑,抛光面上呈蜡状光泽,部分显现油脂光泽,半透明。长条扁方体,四角圆润,琢制精细。柄部素面无纹,器身由阴刻浅弦纹分成3节,第一和第二节之间刻阴弦纹6周,第二和第三节之间刻阴弦纹5周。每节上部的右侧以转角处为中轴线饰简体蝉纹,左侧也以转角处为中轴线饰简体蝉纹,蝉首朝上,唯第三节的蝉首向下。一穿孔上下相通。

4.素面柄形玉器(图26),长17.4厘米,宽1.5厘米,厚l厘米。磷铝石质,灰绿色,微泛黄,不透明。长条扁方体,上段内弧成柄,其上顶中心竖钻一斜孔到柄中部一侧穿出,末端收束成梯形,上有一穿对通。

5.长管形玉饰(图27),长17厘米,一端直径2.8×4.4厘米,另一端直径3.5×4.1厘米。透闪石质,青灰色,带雪花斑,局部泛白,油脂光泽,微透明。器体形似擀面杖,中腰稍粗,上下两端收束。两端面平齐,有一穿对通。

6.长条形玉饰(图28),长17.6厘米,宽1.5厘米,厚0.9厘米。透闪石质,淡绿色,蜡状光泽,微透明,有绵纹。长条形扁体,横截面呈椭圆形,两端较细且带扁薄榫,一端饰两周阴刻浅弦纹,榫部呈方形,上有一圆穿。另一端饰3周阴刻浅弦纹。

7.笄形玉饰(图29),长17.3厘米,最大直径1.05厘米。透闪石质,青灰色,油脂光泽,微透明。体细长,呈圆杆锥状,顶端琢制成扁平舌形,舌上有一圆穿。舌下阴刻复线菱形勾连雷纹一周,下端琢成六棱锥形,锥上有一圆穿。琢制精细,抛光透亮。

8.玉项链(图30),由18块大小不一的玉组成,大者长4.1厘米,宽2.2厘米,厚1厘米,小者长1.4厘米,宽1厘米,厚0.8厘米。磷铝锂石质,色泽不一,有浅绿、灰白、米黄和带紫褐花斑等。形制不一,有扁平梯形、扁椭圆形、扁长方形和扁方形等,但四角琢制圆润,纵向中间部分都有孔穿通。

9.玉腰带(图31),长9.6厘米,宽3.5厘米,厚1.5厘米。磷铝石质,多呈苹果绿色,玻璃光泽,不透明,有深绿斑。由13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玉块串成,大者6块,小者7块,或呈圆管状,或呈长方形,均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出土时,它们一块接一块呈弧形横置。

10.长腰鼓绿松石串饰(图32),每块长0.9—3.3厘米,横截面径0.9—1.5厘米。由15块玉珠串成,一块为磷铝石质,呈乳黄色,其余均为绿松石质,呈苹果绿色,色泽艳丽,不透明。除一块磷铝石质者为长方形外,其余14块均为长腰鼓形,两端平齐,中腰微鼓,中部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

11.长圆管形玉串饰(图33),每块长1.2—3.1厘米,横截面径0.6—0.8厘米。透闪石质,黄白色,蜡状光泽,不透明。由38颗长短不一的圆管形玉块串成,两端平齐,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

12.扁平长方形玉串饰(图34),每块长1—3.8厘米,宽1.4—2厘米,厚0.5一1厘米。多数为磷铝石质,少数为绿松石质,呈色不一,有浅绿、灰白、浅蓝等。由53颗大小不一的扁平长方形玉块串成,每块四角与棱边都抹角圆润,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大部分留有自然裂隙,有的被风化。

13.小粒绿松石串饰(图35),每颗一般长0.3厘米,径0.2厘米。绿松石质,翠绿色,微透明。由536颗细小粒状绿松石串成,每颗均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

14.细圆管形绿松石串饰(图36),每颗长0.7—1厘米,横截面径0.5—0.8厘米。绿松石质,呈翠绿色,微透明。由131颗细小长圆管串成,均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

15.凸弦纹玉嘞(lè)(图37),高6.5厘米,小端径2.3厘米,大端径3.2厘米。透闪石质,灰绿色,微透明,上半部分油脂光泽,下半部分玻璃光泽,中度沁蚀。器体立面呈束腰的圆柱体,两端平齐,一端较小而直,另一端略大且外侈,中央有对钻的穿孔。器表抛光,饰凸弦纹3组,上下两组各3圈,中间一组两圈,弦纹硬直规整,间距大致相等。出土时器表留有朱砂,较细的一端垂直地紧顶着一件青铜虎首曲内戈的下阑,表明此器是戈的附饰

16.蝉纹圆形玉坠饰(图38),通高3.42厘米,直径4.7厘米。透闪石质,青灰色,蜡状光泽,有灰色斑点。呈圆柱体,一端平齐,另一端为斜面;中腰微束,并阴刻弦纹4周,将器体分为上下两节,每节各阴刻6组花瓣纹和简体蝉纹,二者相间分布于器表。琢工粗糙,中部有对钻的穿孔。

17.卷云纹圆形玉坠饰(图39),通高3厘米,直径4.7厘米。透闪石质,灰白色,有黄褐斑,玻璃光泽,不透明。呈圆柱体,一端平齐,另一端为斜面,凸凹不平;中腰微束,作浅凹槽,阴刻弦纹4周,将器体分为上下两节,每节各琢5组对称的卷云纹。通体抛光,中部有对钻的穿孔。

18.玉鱼(图40),通长4.55厘米,中宽2.1厘米,厚1.2厘米。透闪石质,灰黄色,蜡状光泽,不透明,微沁蚀。头近横长方形,素面,体较宽,颈下两侧有一对外张的鳍,两侧腹微鼓,尾分叉成刀刃状长尾𫛭。腹中部有圆穿,单面钻。由于开始定位稍偏,钻出的孔径也小,故后来又移位至中间部位再钻。在头部右侧,用管钻法竖钻一小孔直通右尾部。

装饰品:

19.绿松石蝉(图41),通长4.55厘米,头宽1.55厘米,体宽1.5厘米,体厚1.5厘米。绿松石质,翠绿色,微透明,蜡状光泽,腹部有多处瑕。圆雕,体瘦长,与真蝉无异。圆弧的头顶两侧凸起近长方形双目,颈部微束,饰一粗凸棱;背有脊棱,双翼较短且收敛,尾部较长,阴刻5组双线人字形羽纹,腹底近平。白头额下部相当嘴部的位置斜钻一小孔,直透腹部,是采用实心锥钻分别从头额和腹部对钻而成。

20.绿松石蛙(图42),通长1.7厘米,宽1厘米,厚0.5厘米。绿松石质,淡绿色,蜡状光泽,微透明。圆雕,头呈半圆弧状,阴刻双圈而后减地成浅浮雕双圆圈眼,头最前端断面以浅槽示嘴,四肢屈曲,作匍伏欲起式。腹部两侧微鼓,短尾,腹底平齐,中部横刻一条0.2厘米宽的凹槽。琢工精巧。

20.水晶套环(图43),其中最大者直径7厘米,孔外径5.1厘米,孔内径3厘米,厚1.4厘米。材质精良,纯度极高,无色透明,通体抛光,玻璃光泽。器体规矩正圆,中空作环状,正面和两侧边各琢出一周脊棱,使器身的横截面近菱形

大洋洲出土玉器的质料,大部分为透闪石,少量为磷铝锂石、叶腊石、绿松石、水晶等。玉器内部颜色为自、灰、浅黄褐等,器物表面则呈现出紫、褐、黑等色彩。器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与玉器对外来离子的吸附有关。这是由于大洋洲玉器质地疏松,多孔隙,有利于表面吸附和发生化学反应。玉器埋藏于潮湿偏酸性的土壤中长达数千年,一方面玉材中的活跃元素会溶失,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元素及有机化合物也吸附于器表;铜器与玉器一起埋藏使一些玉器表面形成鲜艳的绿色。总体上看,大洋洲玉器绝大多数器表受沁,呈所谓的“鸡骨白”。

大洋洲玉器群在文化性质上强烈地表现出双重性。即无论是从玉器的类型,抑或是造型、装饰纹样,乃至制作工艺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与中原殷商文化的一致性。诸如璧、块、琮、环、璜和戈、矛、铲以及装饰品中的柄形器、笄形器等,都与中原商朝时期同类玉器造型相近;玉器上的斜方格纹、菱形纹、回字纹、对角几何纹和臣字目的兽面纹等装饰纹样,也是中原二里头文化以来玉器上常见的纹样。中原殷商时期玉器纹饰的制作方法,特别盛行平行的双线雕,运用减地手法,即先阴刻双线,然后将阴线外侧的地子均匀地琢低一层,双线之间便浮出一道阳线。大洋洲玉器中的璧、环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面饰以数量不一的同心圆线。

当然,大洋洲玉器群也有自身的一些特色,比如,在器物种类方面,礼器有璧、琮、璜,中原地区常见的圭、璋、琥不见。大洋洲玉器群这种既具有商代古玉的普遍共性,又带有某些自身个性的双重特征,无疑是商代南方地区一批典型的标准器,它对中国古玉的研究,特别是对传世古玉器的断代和鉴赏有着特殊的意义。大洋洲玉器,造型生动,雕刻精湛,体现了商代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它像一面镜子,透露出南方青铜王国发达的琢玉业信息,为追寻其玉器加工、产品特点等提供了丰富的标本。大洋洲玉礼仪器,是商代礼仪制度的一种表现,是社会等级制度的物化表现,为我们研究江南商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宗教观念,并且使我们对当时的礼仪制度有了一个基本认识,也为商代玉器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参考资料

听见江西·山水名胜丨青铜王国看新干.今日头条.2023-12-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