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 :中国西南部地理分区

更新时间:2023-06-10 14:31

中国西南地区(英文名:Southwest China)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总面积约为23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在自然地理位置上,该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涵盖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经纬度范围介于东经78°23’~110°11’,北纬21°8'~36°29之间;在行政区划上,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了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5省市区,与不丹、印度、缅甸、老挝、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相邻。

中国西南地区可划分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区、云贵高原中高山地丘陵区,以及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区三个地形单元。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还有少部分的丘陵和平原。由于地形复杂,西南地区的气候类型也有多种,主要是垂直分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南端还有少部分的热带季雨林气候。此外,中国西南地区河湖众多,有4500多条河流,3000多个湖泊,较为著名的河流包括岷江乌江雅鲁藏布江金沙江等,湖泊有纳木错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等。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特种金属、能源矿产和非金属建筑石材等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中国西南地区不仅幅员辽阔,而且人口众多,目前人口已达2亿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其中,少数民族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主要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傣族水族佤族苗族怒族彝族土家族傈僳族、布依族等。并且,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比如,瑶族壮族、苗族、畲族、土家族、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大多信仰茅山教,而族等少数民族则仍保持着对神灵、图腾和祖先的崇拜,信奉传统宗教中的巫师。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也日趋完备,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和航运于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但在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山区,野牦牛和马依旧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中国西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四川省的九寨沟、三星堆遗址、青城山等风景名胜区;云南省丽江古城云南玉龙雪山香格里拉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贵州省的花溪青岩古镇、白云泉湖公园、乌当乐湾国际温泉旅游区等;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波密红楼等;还有重庆市的足宝顶山、重庆南温泉、合川钓鱼城等。随着中原地区中央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国西南地区一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也在该地区迅速兴起,一些细分领域已经能够比肩中国沿海地区,甚至已有逐鹿全球的能力,整个中国西南地区经济一直保持着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命名

中国西南地区,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简称为西南地区。

位置境域

中国西南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介于东经78°23'~110°11',北纬21°8'~36°29'之间,自然地理上主要涵盖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东南部和云贵高原大部。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看,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了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以及西藏自治区,边境毗邻印度不丹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该地区幅员辽阔,总面积约为23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

历史变迁

简单而言,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并汇聚接触而成,该地区处在大地构造环球特提斯构造域,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带东段弧形转折部位,由于受到两大板块边缘不断裂离又相互拼接镶嵌,从而形成了如今不同性质和规模的陆块相间拼合的构造格局。挽近期以来,印度板块开始向欧亚板块进行强烈挤推,致使青藏高原发生急剧隆升,此时,岩石圈物质向东及南东方向侧向挤出,导致断块边界区域发生强烈的水平错动,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地理环境

气候

中国西南地区地域辽阔,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气候类型也不一,但主要以垂直分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藏自治区地区主要是高原气候,其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寒冷多雨,冬季干燥寒凉,日照充足,多风。从西藏东南向西北延伸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等气候类型,但大部分都属于亚寒带和寒带气候。在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垂直分带的分布与山体的高度相关。在川西、滇西北以及藏东地区,海拔低于1200米的河谷属于亚热带;1200-2000米为中亚热带;2000-2500米是北亚热带;2500-3000米属于山地暖温带;3000-4200米为温带湿润气候等。

此外,云贵高原主要是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四川盆地主要是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多云雾。在整个中国西南地区的南端还分布着少部分的热带季雨林气候区,具有干湿季分明的主要气候特征。

中国西南地区气温变化很大,年均气温变化在0-18℃之间。藏北地区年均气温在0℃以下,最低气温为-40℃;重庆地区年均温为18℃,最高温达到了44℃。重庆与藏北地区的最大温差可达84℃。

中国西南地区的年降水量也有很大的差距。在藏东南地区,年降水量最高可达4000毫米,而在藏西北地区的年均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川滇黔渝地区的年均降水量变化在800-1100毫米之间,比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高很多。位于横断山区的怒江河谷是比较有名的干热河谷降水非常之少。5-10月是降水集中的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以上。

地质

地质构造

中国西南地区最终由四个不同的构造单元组成,分别为北部川西北三角形断块、中部川滇菱形断块、南部滇西南构造活动区及东部川中断块。断块边界断裂有托索湖玛沁断裂、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则木河断裂、安宁河断裂、小江断裂,以及金沙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断裂等。

岩石地层

中国西南地区地层出露齐全,自元古到第四系均有出露,主要有砂砾岩、红色碎屑岩、砖石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砾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红色砂泥岩、砂页岩、灰色碎屑岩、火山岩、砂岩、砾岩、页岩、板岩碳酸盐岩、燧石灰岩、生物碎屑岩、夹页岩、黏土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等。西南地区的岩石地层主要分为华南地层大行政区以及藏滇地层大区,其他还有西北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大区,以及印度地层大区。

矿产资源

中国西南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特种金属、能源矿产和非金属建筑石材等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云南省现已探明矿种155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86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名的有51种,被称作“金属资源的王国”。四川省已发现矿种 105 处,重要的矿种有:铁(钒钛)、金、银、铅锌、锂、稀土、磷、硫、钙芒硝、煤和建筑石材等。贵州省已发现矿种 107 种,最具优势的是煤、磷、铝、汞、锑、锰、金、铅锌、银和非金属建筑材料重庆市已发现矿种82种,重要的矿产分别是:碳酸钡矿、陶瓷用砂岩石盐、汞、、锰、铝矾土以及建筑用非金属矿产。西藏自治区已发现各类矿产99种,重要的矿产有:铬、铜()、金、银、钾盐、硼、锶、锂、铅锌、富铁、宝玉石、地热和石油等。特别是玉龙--芒康铜矿带长达400余公里,已探明储量近千万吨,是我国最大的斑岩型铜矿产地。

地形地貌

中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80%以上,此外,丘陵和平原也有少部分分布。主要可分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区、云贵高原中高山地丘陵区,以及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区三个地形单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原山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部为横断山区,海拔从5000米降至2000-3000米,东部是川西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除此之外,东部的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平均海拔在450-750米之间。总的来说,中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主要有三点:

1.区内高峰、河流众多。西部青藏高原有56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10座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有被称作“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区内著名的山脉有很多,包括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脉等。此外,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和上游都位于区内。而在高山地区广泛分布的冰川则是众多大江大河的主要水源。

2.特有的横断山区平行岭谷地貌。由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芒康山组成的横断山脉在藏东与川西、滇西的交界部位城呈南北向延伸,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江贯穿其中。山体自北向南由海拔5000米下降至3000米,而河谷的相对高差由北向南从500米增高至1500-2000米。尤其是在理塘县以南、保山市以北地区,山体高峻,峡谷深切,平行岭谷地貌最为著名。

3.分布广泛的岩溶石林地貌。在云南省贵州省地区,分布着广泛的石灰岩,由于受到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岩溶石林地貌,最具代表性的是云南石林。

水文

主要河流

中国西南地区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4500多条,在整个西南地区的中部和北部大部分都是注入长江流域的河流,在南部和西部区域则分布着珠江澜沧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流域的河流,岷江、乌江、雅鲁藏布江金沙江皆发源于此。

澜沧江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其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全长2354公里,流域面积达16.5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流经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整个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流域总面积达81万平方公里。

金沙江

位于长江上游流域的金沙江发源于青海省省内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北麓,流经青海、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四省区,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干流全长为3481公里,流域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26%。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在中国境内全长2091公里,流域面积23.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为1395亿立方米,自西向东横贯西藏高原南部,是西藏的第一大河。雅鲁藏布江有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整个流域能达到11亿千瓦以上的水能,大概占全国总量的1/6。

岷江

岷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地带。其发源于四川省西北的弓杠岭和郎架岭,中途流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全长735公里,流域总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

乌江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东麓威宁县盐仓镇,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总面积为87920平方公里,是贵州省第一大河,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一支支流。乌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全流域水能蕴藏量达1042.59万千瓦。

主要湖泊

中国西南地区的湖泊也非常之多,有大小湖泊共3000多个。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湖泊区、滇中高原湖泊密集区,以及滇西北高原湖泊分布区等三个区域,纳木错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皆分布于此。

纳木错湖

纳木错湖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湖体总面积为1920多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最新数据显示,纳木错湖的最大深度有120多米,蓄水量有768亿立方米,湖面海拔高度为4781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滇池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区西南,湖泊总体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为4.4米,湖泊最大深度为10米,蓄水量达12.9亿立方米,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

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澄江市江川区三县的衔接区域,平均水深87米,湖泊最大深度为157米,是中国第二大深水湖泊。抚仙湖的蓄水量达189亿立方米,占中国淡水湖蓄水量的9.16%。

洱海

洱海位于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湖泊总体面积为25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8米,最大深度为21.3米,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

泸沽湖

泸沽湖是四川和云南的界湖,约三分之二的湖面在四川省境内,三分之一的湖面在云南省境内。湖体总面积为58.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为2690米,平均水深为45米,湖泊最大深度为93米,湖水最大能见度12米,是中原地区最清澈的高原湖泊之一。

地下水

云南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33.3%。但是,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并不是很均匀,在地域分布上,怒江下段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富水性最强,昆明地区属于中等,怒江、澜沧江上段和滇中地区富水性最弱。在时间分布上,地下水丰水期是在6月至12月,占全年地下水总量的70%-80%。地下水枯水期则是在1月至5月,有些泉点甚至会出现干涸现象。

受到岩溶地形地貌及其发育程度的影响,贵州省不同地区的地下水在埋藏条件和赋存形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地下水埋藏的深度,贵州全省可划分为地下水浅埋区、中等埋藏区和深埋区。其中,浅埋区的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一般在20米以内,主要分布在各级高原台面以及溶蚀盆地、谷地内;中等埋藏区的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一般在50-10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各级台面之间过渡的斜坡地带;深埋区的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一般大于100米,主要分布在深切河谷的岩坡地带。

四川省有非常丰富 的地下水资源,基本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孔隙水、裂隙水和溶洞水,总水量为715.6亿立方米。其中,裂隙水总量最大,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东部盆地、川西南山地,以及金沙江岷江沱江流域。溶洞水的总量比裂隙水少,主要分布于东部盆地地区,尤其是盆地周边的山地,川西南山地和川西高原也有少部分分布。孔隙水的水量在三种地下水类型中最少,主要分布于东部盆地以及川西南山地地区,川西高原也有较少分布。

重庆市的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岩溶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其中,岩溶水的总量最为丰富,分布面积达29799平方公里;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的总量也较为丰富,分布面积为596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平行岭谷区各背斜山脉两翼;基岩裂隙水的分布面积达46465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侏罗系红层区。

西藏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表现为藏东南多、西北少。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以及冻结层水。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主干河流及支流两岸,在羌塘高原、藏南也都有分布;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于堆龙德庆区墨竹工卡县索县丁青县等地;基岩裂隙水则广泛分布于整个西藏地区各个时代的碎屑岩、浅变质岩、侵入岩等地层中;冻结层水主要分布于海拔4500~5000米以上的藏西北高原或雪线以上。

土壤

由于复杂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壤类型较为丰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分别是:

膨胀土

膨胀土中含有大量亲水性黏土矿物,在环境湿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可产生强烈的胀缩变形。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北部、云南蒙自等地。

红粘土

红粘土是碳酸盐岩系的岩石经红土作用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具有上硬下软、低压缩性、高塑性。失水后干缩性较强等性质。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贵州省、重庆碳酸盐岩地区。

软土

软土一般是指在在静水或者缓慢流水环境中淤泥成的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的细粒土,主要分布于四川诺尔盖、宜宾,以及云南昆明、贵州等地。

冻土

冻土是指温度等于或低于0摄氏度,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主要分布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比如西藏自治区、云南的德钦县,以及四川省石渠县等地。

生物多样性

中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资源丰富,拥有全国60%以上的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数量居全国之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中国西南地区受保护的野生维管植物物种总数为2万余种,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受保护的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为2426种,占全国的38.12%。

植物

中国西南地区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且大部分都是受国家保护的珍稀类植物,比如望天树东京龙脑香云南蓝果树千果榄仁云南肉豆蔻云南含笑云南金钱槭五针白皮松红豆杉多歧苏铁云南拟单性木兰华盖木文山兜兰独蒜兰斑叶杓兰塔黄 、株蚬木、萼翅藤、 茴香砂仁珙桐等等。其中,桐、红豆杉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株蚬木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中国西南地区有大量古老的孑遗植物,比如西藏自治区有15种以上的裸子植物,主要包括西藏红杉、喜马拉雅红杉、乔松西藏柏木巨柏西藏冷杉长叶云杉、林芝云杉等。其次,西藏还有包括西藏木莲、长噱厚朴等在内的被子植物门。另外,第三纪孑遗的云南红豆杉海南省粗框、百日青以及短柄垂子买麻藤等也有分布。贵州省有共计280种(含变种)的种子植物,分属66科144属,包括连香树属、伯乐树科、马尾树科杜仲科以及蓝果树科等。此外,贵州还有贵州苏铁梵净山冷杉铁坚油杉、荔波瘤果茶、小黄花茶、美丽红山茶、贵州石笔木、贵州槭、雷公山械、红脉槭、道真润楠等树种是当地特有的珍惜植物。四川地区有包括攀枝花苏铁四川红杉康定云杉峨嵋含笑、峨眉拟单性木莲、四川牡丹等在内的特有植物。重庆市地区保存了包括银杉、银杏、水杉等在内的大量古老的孑遗植物,还有包括银杏、伯乐树连香树杜仲等在内的单种科,以及包括银杉、金钱松白豆杉、水杉、水青树、香果树、青檀等在内的22个单种属。云南省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几乎占全国的一半,有22种国家I级保护植物,5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等等。此外,云南还有100种以上的特有竹种,譬如牡竹属寒竹属箭竹属香竹属和铁竹属等皆属于珍稀濒危物种。

动物

总体而言,中国西南地区的动物种类颇为丰富,仅脊椎动物就有近300种,主要包括黑麂、金钱豹、猕猴、野猪、獐子、锦鸡、川金丝猴雪豹、羚牛、梅花鹿四川亚种滇金丝猴、白唇鹿、孟加拉虎、野牛、绿孔雀巨蜥属亚洲象印度灰叶猴黑长臂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怒江金丝猴、双角犀鸟冠斑犀鸟白尾梢虹雉、高黎贡羚牛、印度野牛红瘰疣螈腾冲齿突蟾、腾冲拟、腾冲掌突蟾 等等,还有黑颈鹤黑鹳赤麻鸭、绿头鸭、印度支那虎特有种小鼷鹿等珍稀动物。其中,大能猫、羚牛、金丝猴属、白唇鹿、梅花鹿蒙古野驴普氏野马野牦牛、黑颈鹤、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属白马鸡藏雪鸡红腹角雉大天鹅小天鹅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云南省有235种野生动物,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亚洲象、野牛、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平顶猴、羚牛赤斑羚黑麝等动物仅在云南有分布。小熊猫、金猫、熊灵猫、金钱豹、虎等等,这些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动物,但在云南也有分布。云南的鸟的种类也非常丰富,目前已发现772种,占全国总种数的60%以上。昆虫的种数也很多,有500多种。此外,云南的家鱼种类也很多,达300余种,占全国鱼种类的一半。

贵州省的野生动物种类也十分丰富,脊椎动物有921种,其中,有4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种数的21.8%,包括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3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别占全国保护动物种数的17%和26%。此外,贵州还有包括贵州小头蛇、荔波壁虎、半叶趾虎独山亚种、贵州疣螈雷山髭蟾务川臭蛙华缨鱼等在内的19种特有或稀有动物。

四川省是最为著名的动物是大熊猫,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5%以上。其他有1031种陆生野生动物,其中有625种鸟类,217种兽类,92种爬行纲,以及97种两栖动物。大熊猫、白唇鹿等30种野生动物属于国家以及重点保护,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种数的30.9%,还有小熊猫属大灵猫等1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占全国的47.1%。

重庆市有380多种动物,主要包括毛冠鹿林麝、大熊猫、水獭亚科云豹猕猴红腹锦鸡等,还有包括生猪、羊、牛、兔等在内的60多种饲养动物,以及包括白鲟、长江鲟、长吻鲍(江团)、鳗鲡(白鳝)、白甲鱼等珍稀鱼类在内的120余种江河鱼类。

根据相关权威资料,西藏自治区目前有2300余种昆虫,488种鸟类,142种兽类,64种鱼类,55种爬行类、45种两栖类动物,其中,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25种,还有包括西藏野驴、野牦牛、孟加拉虎黑颈鹤雪豹等在内的45种中国特有珍稀保护动物。此外,西藏特有的野生动物包括野牦牛、藏野驴、藏羚藏原羚、羚牛、滇金丝猴、孟加拉虎等。其他还有熊、豹、野鹿、野山羊等的数量也较为丰富。

下辖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幅员辽阔,行政区划上包括了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五省市区。

四川省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北接陕西省青海省甘肃省,南抵贵州和云南,西与西藏为邻,东连重庆。全省总面积约为4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097万,有汉族藏族回族苗族羌族彝族等民族。地形复杂多样,可分为平原、山地、丘陵和高原四大类。气候类型上,东部盆地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18℃,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200毫米之间。西部区域则为寒冷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12℃,霜雪多,雨量少,无霜期在100天左右。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北接四川省,南与越南老挝毗邻,西依西藏自治区,东连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全省总面积为39.4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576万人,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达158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滇东、滇中高原,分布着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的丘陵;西部区域为高山峡谷相间分布,地势险峻,形成山岳冰川地貌。气候类型上,除了滇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云南省基本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贵州省

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东部,北接四川省重庆市,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西连云南省,东与湖南省为界。全省总面积约为1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4134万,有汉、侗、苗、彝、水、回、仡佬族布依族、壮、瑶等民族。地形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占92.5%。气候类型上属于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表现为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0-20℃,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500毫米之间。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占青藏高原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5.1%,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北接新疆,东连四川省,东北与青海省相邻,东南紧连云南省,周边与印度不丹、缅甸、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毗邻。全区总面积约为12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常住人口约350万人。地形可分为羌塘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以及藏东峡谷地带三大区域。年平均气温为-2.4℃-12.1℃之间。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全市总面积为8.2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为3343万人,以汉族为主,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200万人,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全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76%,因此,重庆市又有“山城”之称。在气候类型上,重庆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450毫米之间。

人类活动

交通发展

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比较发达,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和航运于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包括成渝铁路、成昆、滇黔、湘黔、川黔铁路宝成铁路、川豫、湘渝等干线,在云南省境内,从昆明市河口瑶族自治县,从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川区也已有铁路连通,此外,部分矿山也有相应铁路支线连通。川藏公路南线、北线和青藏、新藏公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连通了起来,得益于青藏铁路的建成,现在进出西藏地区的交通更为方便。成都市、昆明、贵阳、拉萨、重庆市等城市也与全国各大城市都实现了航运。但是, 在比较落后的边远山区,人们出行的交通仍然以野牦牛和马为主。

农业发展

中国西南地区的生态条件较差,降水多,山、坡地多,石灰岩地多,人均耕地少,不利于人们发展农业。加上长期以来,该地区的人们滥垦、乱伐,以及粗放经营耕作的方式使得整个农业生支持系统更加脆弱。进入新世纪之际,中国西南地区着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综合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气候多样、资源较多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烤烟、茶叶、甘蔗、中药材、花卉、冬春绿色蔬菜等特色,使得该地区农业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

工业发展

中国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能源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加工及冶炼、金属及非金属制造及冶炼等工业门类发展较为迅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国西南地区也将逐渐向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高端产业进一步发展。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中国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本就十分脆弱,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薄弱,造成各种环境问题,致使环境急剧恶化,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建设刻不容缓。

滑坡、泥石流灾害

中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到特殊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该地区的西部区域,属于山地地形,因为地质构造的年轻性和变动性,河流下切作用强烈,地势陡峭,基质疏松,容易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滑坡。

地下水污染

该地区的东部区域分布着广袤的喀斯特地貌,石多土少,植被稀疏,蓄水保水能力极差,表面土壤易于流失,地表水与地下暗道相互连通,容易形成地下水系统的持续污染。

大气污染

中国西南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和生态环境脆弱,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大,形成不合理的开采方式,致使造成大气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破坏

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森林的破坏,比如过度放牧和过度捕猎野生生物,造成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环境保护

2018年,以推动中国西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为宗旨的西南工作站正式成立,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西藏联合发力,组成“生态保护联盟”,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四个方向,进一步落实包括题研究、生态环境调查、绿色政策制度设计、绿色公益活动策划等在内的工作,最终形成西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四级共研共促”的格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云南省出台了《云南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指出,云南省围绕高原湖泊治理、修复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水源地、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生态保护和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行动举措,全方位改善云南省的生态环境质量。

为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2021-2035)》、《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出台并实施。除此之外,西藏自治区还持续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月活动,旨在营造生态文明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西藏已累计投入127.1亿元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为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重庆市制定了《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重庆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也对《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等法规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了修订。与此同时,重庆市还通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等一系列行动,进一步提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贵州省密集出台生态法规,以最严格的监督尺度保障了贵州的绿水青山。此外,贵州还创下了多个“率先”,比如率先建立“五级河湖长制”、率先建立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率先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以及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率先在西部建立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等等,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的保护成果。

为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化也十分重要,因此,四川省于2022年制定了《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发展规划》,以标准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比如,以水生态环境标准治理工业废水,加强水生态的修复;以大气生态环境标准深度治理包括玻璃、陶瓷等污染性较重的行业;以土壤生态环境标准防治土壤污染,进一步规范铅锌冶炼或其他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的土壤污染评估技术等等。

风景名胜

中国西南地区的风景名胜有很多,主要有:

*资料来源

相关文化

宗教文化

中国西南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且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比如,瑶族壮族苗族畲族土家族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大多信仰茅山教。茅山教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传承比较悠久的教派,长期影响着该区大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作为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傈僳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傈僳族的人们信奉传统宗教中的巫师,具有对神灵、图腾祖先崇拜的特色,由此衍生出的祀神祭歌在对民间文学和对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的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该文化大约出现在公元前4400-前3300年,总共可分为3期。早期以夹炭红陶最多,戳印纹简单、细小,极少见彩陶;中期戳印纹发达彩陶兴盛;晚期泥质陶居多,同时出现黑陶和灰陶剧增的情况。大溪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除此之外,饲养业也十分发达,除养猪、狗以外,还有牛、羊、鸡等。渔猎、采集也占一定比重。大溪文化的手工业生产主要是制陶业和石器制造业。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文化大约出现在距今3000-5000年以前,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可发现,三星堆文化居民尤其擅长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已经拥有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在众多的青铜器物中,比较著名的有“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和上下三层、共栖息9只神鸟的青铜神树等等。

青铜文明

从先秦开始,直至秦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孕育出灿烂的古代青铜文明。在现今的西南地区不乏历年来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和新近的考古发现,比如川渝地区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涪陵小田溪墓地、城坝遗址、茂县牟托大墓、盐源老龙头墓地等,云南省地区的晋宁石寨山墓地、江川李家山墓地、晋宁河泊所遗址、昌宁大甸山遗址、牡宜遗址等,贵州地区的赫章可乐遗址、威宁中水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等。在出土的铜器中比较著名的有“成都”铭文铜矛、虎头纹“成都”铭文铜矛、“九年吕不韦”铭文铜戈、西汉羊角钮铜钟、戴金面罩铜人头像、剽牛祭祀铜扣饰等等。而铜鼓更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出土器物之一,尤其是云南楚雄万家坝型铜鼓,是世界八大类型铜鼓的源头,铜鼓上刻有太阳芒纹、蛙纹与三星堆遗址、金沙的太阳崇拜的表现手法都非常相似。

历史上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三个自然地理单元,其中,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在汉晋时期被称之为“巴蜀”,是青铜文明较为发达的区域。四川盆地青铜制作工艺最初是在夏朝晚期从二里头文化开始获取,直至商朝中期,引进了长江中游商文化的新青工艺,最终形成了独有的青铜工艺特色。云贵高原的青铜工艺最开始受到商朝中期四川盆地和西北高原人们的影响,直至战国后期才兴盛起来,是中国青铜艺术文化的最后辉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瓷胎竹编、漆器工艺、银花丝技艺、羌绣和蜀绣等等。瓷胎竹编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生长于四川省慈竹,由于瓷胎竹编的制作需要十分精细的竹丝,而慈竹做出的竹丝质地非常柔韧,不易折断,且有较长的竹节,就可以避免节疤,因此慈竹是制作瓷胎竹编最好的材料。成都市的漆器工艺之所以能一直传承至今,主要得益于巴蜀地区本就是天然漆的原生产地,因此,得天独厚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当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造就了如今的成都漆器工艺。银花丝技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从冶炼提纯、压片到拉丝还要用到很多物理、化学和冶金方面的知识。羌绣和蜀绣有着基本类似的技法,但在图案、配色和文化含义上大有不同。比如,蜀绣讲究色彩之间的协调,不能过于冲突,而羌绣却有着十分艳丽的色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